第二十一章 伏击陷阱,战术博弈
联合舰队的五支搜索小队在太阳系外围星域已巡航了整整两周,除了捕捉到几处暗影族残留的能量痕迹外,始终未发现其主力余孽的踪迹。这种“敌在暗我在明”的态势,让林修的神经始终紧绷。
“总司令,阿尔法小队在柯伊伯带边缘探测到异常能量信号,与暗影猎手的动力特征高度吻合。”指挥室的通讯器突然响起,传来侦察舰舰长急促的汇报。
林修立刻调阅全息星图,柯伊伯带密集的小行星群如同一片漂浮的宇宙礁石,正是伏击作战的绝佳地形。他指尖在星图上划过,沉声分析:“暗影族余孽若想隐藏,必然会利用小行星遮挡探测器视野,但这里的引力环境复杂,大型舰队机动受限,他们很可能只部署了小型突击部队。”
星际联邦救援队副总司令凯伦凑近屏幕,眉头紧锁:“但根据信号强度判断,对方至少有三十艘战舰,这不符合小型侦察队的配置。会不会是陷阱?”
“陷阱的可能性极大,但我们不能放过任何线索。”林修眼神坚定,“命令阿尔法小队保持距离,以‘伞形队形’展开警戒——火力支援舰前出,导弹舰殿后,母舰居中,减少被集火的概率。”他顿了顿,补充道,“同时让布拉沃小队从侧翼迂回,隐蔽在小行星带后方,一旦发现异常立刻支援。”
按照太空作战的基本战术逻辑,大编队在未知区域对峙时,伞形队形能最大化火力覆盖面积,同时降低单位空间内的损伤风险。阿尔法小队迅速执行指令,十艘战舰如同张开的伞骨,在小行星群外围形成警戒圈。
一小时后,阿尔法小队传来新的报告:“目标舰队正向太阳系内侧移动,队形松散,疑似在搜寻资源点。”
林修盯着屏幕上缓慢移动的红点,突然发现对方的航线刻意避开了几处开阔星域,始终贴着小行星群边缘行进。“不对劲,他们在引诱我们进入密集区域。”他立刻下令,“阿尔法小队停止追踪,原地待命!布拉沃小队继续隐蔽,监测目标后续动向。”
然而,就在指令传达的瞬间,星图上突然亮起数十个新的红点——隐藏在小行星背后的暗影族战舰纷纷现身,原本松散的“诱饵舰队”瞬间收缩,与伏兵形成合围之势,将阿尔法小队困在了小行星群中央。
“警报!遭遇伏击!敌方能量武器已锁定我方战舰!”阿尔法小队的警报声刺破通讯频道。
暗影族战舰率先开火,黑色能量束如同暴雨般射向联邦舰队。阿尔法小队的火力支援舰立刻启动主炮还击,能量束在小行星表面炸开漫天碎石,却未能有效阻挡敌方攻势。“敌方战舰机动性极强,正在高速穿插!”舰长的声音带着焦急,“请求立即支援!”
“布拉沃小队,立刻从侧翼发起攻击,目标敌方导弹舰!”林修当机立断,“阿尔法小队收缩队形,转为‘球形编队’,重火力舰在外层构筑防御网!”
球形编队是近距离作战的经典防御阵型,能将最坚固的战舰置于外围,保护核心的指挥舰和支援舰。阿尔法小队迅速调整姿态,五艘主力战舰在外层形成护盾连锁,成功挡住了暗影族的第二轮攻击。与此同时,布拉沃小队的二十艘战舰从小行星带后方突袭,导弹如同蜂群般扑向暗影族的后勤梯队。
暗影族舰队显然没想到会遭遇反伏击,队形瞬间出现混乱。但他们的反应极为迅速,半数战舰立刻转向迎击布拉沃小队,剩余兵力则继续猛攻阿尔法小队的防御圈。“总司令,敌方有预备队!”凯伦指着星图上新出现的光点,“至少十艘隐形战舰,正在绕向布拉沃小队后方!”
林修瞳孔骤缩,暗影族的战术布置远比预想中周密。他立刻接通两支小队的通讯:“阿尔法小队保持防御,利用小行星遮挡敌方火力;布拉沃小队释放所有舰载机,采取‘碗型队形’突击,给我方炮舰留出射击窗口!”
舰载机的碗型队形能通过凹面中心的空隙,让后方战舰精准打击目标,同时扰乱敌方的防御部署。随着数百架舰载机呼啸而出,暗影族的隐形战舰被迫暴露行踪,布拉沃小队的主炮趁机集中火力,瞬间摧毁了三艘敌舰。
激战持续了两个小时,暗影族舰队在前后夹击下逐渐不支。“敌方开始撤退!”阿尔法小队传来报告,“他们正朝着星际联邦辖区方向逃窜!”
“穷寇莫追。”林修立刻叫停追击,“收拢舰队,清点伤亡,收集敌方残骸样本。”
此次伏击战,联合舰队损失了六艘护卫舰,却摧毁了暗影族二十七艘战舰,还捕获了一艘受损的指挥舰。当技术人员从指挥舰的数据库中破解出关键情报时,林修和凯伦都倒吸一口凉气——这些暗影猎手并非散兵游勇,而是暗影族主力舰队的先遣侦察队,其任务是绘制太阳系防御布防图,并标记源能核心的具体位置。
“他们很快就会发起更大规模的进攻。”凯伦面色凝重,“我们必须加快与星际联邦总部的汇合。”
林修望着星图上暗影族撤退的方向,指尖不自觉地敲击着控制台:“通知各基地,进入最高戒备状态。这场战术博弈,才刚刚开始。”
第二十二章 星门遗迹,文明密码
伏击战结束后的第三天,科技道联盟的深空探测器在冥王星轨道外侧捕捉到一组奇异的脉冲信号。与暗影族的能量特征不同,这组信号呈现出高度规律的数学韵律,更像是某种文明留下的遗迹标识。
“信号源来自一颗直径不足百公里的矮行星,表面覆盖着冰层,内部有强烈的能量反应。”生命派的科学家苏晴在联合会议上展示着探测数据,“初步判断,这不是自然形成的地质活动。”
林修立刻想起星际联邦提供的资料中曾提到,银河系边缘存在一些失落文明的遗迹,其中部分可能藏有对抗暗影族的关键技术。“组建一支探索小队,我要亲自过去看看。”他当即决定。
探索小队由三十名科研人员和五十名精英战士组成,乘坐三艘轻型突击舰,朝着信号源疾驰而去。经过四天的超光速飞行,那颗冰封的矮行星终于出现在视野中——它的表面布满了人工开凿的痕迹,一道巨大的拱门状结构从冰层中凸起,正是脉冲信号的发射源。
“这是星门遗迹。”凯伦在通讯中惊叹道,“星际联邦的古籍中有记载,这是一种能实现跨星系传送的超级装置,但早在十万年前就已绝迹。”
突击舰缓缓降落在星门附近,林修带着苏晴和几名工程师走出舱门。星门由一种未知的银白色金属构成,表面刻满了复杂的符号,与地球上任何文明的文字都截然不同。苏晴用扫描仪采集着符号数据,眉头逐渐皱起:“这些符号包含多维信息,既像是能量运行公式,又像是某种编码指令。”
就在这时,林修的手掌无意间触碰到星门表面,那些沉寂的符号突然亮起淡蓝色的光芒,形成一道流动的光带。“它有反应!”苏晴惊呼着后退一步,迅速调整仪器参数,“能量波动正在增强,与源能核心的频率有微弱共鸣!”
林修凝视着光带中不断变化的符号,突然想起杰克曾提出的多维解读理论——这些符号或许不是线性排列的文字,而是包含整体信息的全息编码。他示意苏晴调整解码算法:“尝试将符号按三维结构重组,结合源能核心的能量参数进行匹配。”
经过三个小时的反复调试,仪器屏幕上终于出现了清晰的解读结果。这些符号记录的不仅是星门的运行原理,更揭示了一个名为“星枢文明”的古老种族的兴衰史——他们曾是银河系的守护者,创造了星门网络和源能技术,却在与暗影族的战争中濒临灭绝。
“星枢文明将核心技术分成了三部分,分别藏在不同的遗迹中。”苏晴指着解码出的星图,“我们发现的这处星门,只是启动跨星系防御网络的钥匙之一。另外两处遗迹,一处位于猎户座旋臂,另一处……就在泽塔星系的核心区域。”
林修的心猛地一沉,泽塔星系正是暗影族的势力范围。“泽塔星系的遗迹里有什么?”
“记载星系,那里存放着‘星枢核心’,能操控所有源能装置的运转,甚至改写能量规则。”苏晴的声音带着激动,“如果能得到它,我们就能彻底压制暗影族的能量武器!”
就在此时,突击舰的警报突然响起:“检测到大量不明舰队逼近,距离十万公里,正向我方高速移动!”
林修立刻返回舰桥,全息屏幕上显示的舰队标识让他瞳孔骤缩——那是暗影族的主力先锋舰队,足足有两百艘战舰。“他们怎么会这么快找到这里?”凯伦脸色铁青。
“星门启动时的能量波动暴露了位置。”林修迅速下令,“科研人员立即整理数据,战士们做好战斗准备!所有战舰启动最高功率,突围后向太阳系方向撤退!”
暗影族舰队显然早有准备,一进入射程就发起了饱和攻击。黑色能量束如同雨点般落在突击舰的护盾上,发出刺耳的嗡鸣。“护盾能量下降至百分之六十!”操作员大喊道,“敌方舰载机正在逼近!”
林修看着屏幕上不断缩小的距离,突然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苏晴,启动星门的应急程序!用源能核心的能量过载冲击,制造空间乱流!”
苏晴脸色一白:“这会彻底摧毁星门,我们也会被乱流波及!”
“这是唯一的机会!”林修一把夺过操作权限,将源能核心的能量参数输入星门控制系统,“相信我,星枢文明的技术能撑过这次冲击!”
随着能量注入,星门表面的符号爆发出刺眼的光芒,巨大的空间波动以星门为中心向四周扩散。暗影族的前锋战舰瞬间被乱流撕碎,后续舰队被迫紧急减速。“就是现在!”林修大喊一声,三艘突击舰趁机冲出包围圈,全速向太阳系撤离。
当舰队终于摆脱追击,林修站在舷窗前,望着逐渐远去的矮行星,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他们虽然没能带走星门,却获得了对抗暗影族的关键线索,但泽塔星系的遗迹之旅,注定将是一场九死一生的冒险。
“通知联盟总部和星际联邦,”林修转身对通讯官说道,“准备组建联合远征舰队,目标泽塔星系。这一次,我们要主动出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