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十四阿哥被囚,朝堂之上的风波暂时平息,可四爷与江逸尘都清楚,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四爷登基后,改元雍正,开启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江逸尘作为四爷的心腹,全力协助他推行新政。一日,江逸尘来到户部,与官员们商讨赋税改革事宜。改革旨在摊丁入亩,将人头税摊入田赋征收,以减轻无地、少地农民的负担,却触动了许多权贵的利益。
“江大人,这摊丁入亩虽对百姓有利,可实施起来困难重重啊。那些皇亲国戚、地方豪绅,怎会轻易同意减少自家的利益?”一位户部官员忧心忡忡地说道。
江逸尘皱了皱眉头,神色坚定:“我明白其中艰难,但为了天下百姓,为了大清的长治久安,我们必须推行下去。大家集思广益,定能找到解决之法。”
就在众人商讨对策时,突然传来一阵喧闹声。江逸尘出门查看,只见一群人正气势汹汹地朝着户部衙门走来,为首的是一位王爷。
“江逸尘,你好大的胆子!竟敢推行这等损害我们利益的新政,今日若不收回成命,我们绝不罢休!”王爷满脸怒容,大声呵斥道。
江逸尘不卑不亢,拱手行礼:“王爷,这新政乃是皇上为了国家和百姓着想,还望王爷以大局为重。”
“大局为重?哼,你不过是拿这话来哄骗我们!”王爷冷笑着,身后的众人也纷纷附和。
江逸尘心中明白,这些权贵是来施压的,若不妥善应对,新政将难以推行。他沉思片刻,说道:“王爷,如今大清面临诸多困境,百姓生活困苦,若不改革,国家如何繁荣?王爷身为皇室宗亲,更应以身作则,支持皇上的决策。”
王爷听了,脸色微微一变,但仍不肯让步:“你说得轻巧,可这新政一旦实施,我们的损失谁来弥补?”
江逸尘目光坚定:“王爷,一时的损失,换来的是国家的长远发展。待新政推行后,国家富强,百姓安居乐业,王爷所失去的,将来必定会加倍奉还。”
王爷沉默不语,似乎在权衡利弊。这时,四爷派来的侍卫赶到,传达了四爷的旨意:新政必须推行,任何人不得阻挠。王爷无奈,只好带着众人离开。
解决了眼前的危机,江逸尘继续投入到新政的推行中。他四处奔走,向百姓宣传新政的好处,争取他们的支持;同时,与四爷商议,制定了一系列针对权贵的约束措施,以确保新政顺利实施。
然而,改革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在推行火耗归公时,又遇到了难题。火耗是地方官在征收赋税时,以损耗为由多征的银两,以往这部分收入都进了官员的腰包。如今要将火耗统一归公,用于发放官员养廉银和地方公共事务,引起了许多官员的不满。
“江大人,这火耗归公虽能整治官场腐败,可断了我们的财路,这让我们如何生存?”一位地方官员抱怨道。
江逸尘耐心解释:“各位大人,养廉银的数额足以保障大家的生活,而且火耗归公后,百姓的负担减轻,官场风气也能得到改善,这对我们大清来说,是百利而无一害啊。”
尽管江逸尘苦口婆心,但仍有部分官员阳奉阴违,暗中抵制新政。江逸尘深知,要想彻底推行新政,必须严惩这些贪官污吏。他与四爷商议后,决定成立专门的监察机构,对官员进行严格监督。
在四爷和江逸尘的努力下,新政逐渐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开来。百姓的生活得到了改善,官场的风气也焕然一新。江逸尘看着日益繁荣的国家,心中充满了欣慰。
这日,江逸尘忙完公务,来到御花园散步。阳光洒在身上,暖融融的。他想起了远在江南的若曦,心中涌起一股思念之情。
“江逸尘,你在这里啊。”四爷的声音传来,江逸尘转身行礼:“皇上。”四爷摆了摆手:“不必多礼。这些日子,辛苦你了。若不是有你相助,这新政也难以推行。”
江逸尘微笑着说:“能为皇上分忧,为百姓谋福,是江某的荣幸。”四爷看着江逸尘,目光中满是赞赏:“你不仅有勇有谋,还心怀天下。朕决定,赐你黄金千两,良田百亩,以表彰你的功绩。”
江逸尘连忙跪地谢恩:“皇上,江某所求,并非这些赏赐,只望能继续为朝廷效力,守护这太平盛世。”四爷点头:“好,朕准你所求。对了,朕听说你与若曦姑娘情投意合,如今局势已定,你若想接她回宫,朕自当成全。”
江逸尘心中一喜,再次叩谢:“多谢皇上!”
望着四爷离去的背影,江逸尘心中感慨万千。曾经,他们在宫廷的权谋斗争中艰难求生;如今,终于迎来了曙光。他深知,未来或许仍有风雨,但只要有四爷的信任,有若曦的陪伴,他定能坚守初心,为这盛世的延续,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