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王子李甫幽目睹七弟李甫白陷入困境,非但未流露出一丝怜悯之情,反而心中暗自窃喜。
他故作姿态,嘴角勾起一抹虚伪的笑意,缓缓言道:“七弟啊,父王对你寄予厚望,满朝文武亦对你信赖备至。然而,你却如此不争气,竟做出叛逆通敌、卖国求荣之举,实在辜负了父王与众人的殷切期望。”
“你的所作所为,岂不是在狠狠刺痛父王与众人的心吗?”李甫幽的话语中充满了责备,仿佛他真的为李甫白的堕落而感到痛心疾首。
然后,他又说道:“七弟啊,你尚年幼无知,即便心中对父王与大家有所不满,但无论如何,叛逆通敌之事,都是万万不可为的。”
言罢,李甫幽还刻意摆出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样,仿佛他与李甫白之间的兄弟情谊深厚无比。
旁观者见状,无不以为他们兄弟和睦,殊不知这不过是李甫幽精心编织的一场戏码。
李甫幽的这番言辞,实则经过深思熟虑,其目的就是要将李甫白彻底击垮,让他永无翻身之日。
仅凭“叛逆通敌、卖国求荣”这一罪名,就足以让李甫白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更何况,李甫幽还添油加醋地加上了“对父王与大家心怀不满”的欺君之罪,这更是足以让李甫白满门抄斩,甚至牵连到他自己。
然而,李甫幽却毫不在意这些,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只要能让李甫白身败名裂,付出任何代价都在所不惜。一旦李甫白无法提供有力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清白,等待他的,将是死亡的深渊。”
正所谓“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世人往往乐于落井下石,而非伸出援手。
当众人听闻李甫幽的这番言辞后,无不纷纷点头,认为他说得极为中肯。
他们认为,七王子因长期受到父王的冷落与忽视,心生怨念,从而对父王及众人怀恨在心,这种说法似乎合情合理。
然而,李甫白心中却对这位四哥充满了怨恨。
他深知李甫幽的狡猾与狠毒,在他眼中,哪里还有半点兄弟亲情?
李甫白冷眼旁观着李甫幽的表演,心中却懒得与他争辩。
因为他清楚,按照李甫幽的秉性,这件所谓的“密函”事件,定是他与鲜卑帝国使团串通一气,故意陷害自己的。
李甫白心中明白,这些天自己的表现太过出色,已经严重威胁到了四王子与六王子争夺太子之位的计划。
因此,他们才会不惜一切代价,想要将自己置于死地。
然而,这些只是李甫白的猜想,他尚未掌握确凿的证据。
即便他此刻站出来辩解,也无人会相信他,反而会被扣上兄弟不和、自相残杀的帽子。
想到此处,李甫白心中不禁生出一计——“以退为进,金蝉脱壳”。他毅然决然地跪倒在父王面前,高声呼道:“父王,儿臣自知罪孽深重,辜负了您的期望。只求父王赐儿臣一死,以谢天下。”
李甫白心中暗自叹息:“若这便宜老爹真的被蒙蔽了双眼,要赐我一死,那我便只能使出最后一招。请求他允许我与慕容天骏当场对质,或许这样才能有一线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