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王府内。
唐王刘昆端坐于主位之上,身着绛紫色朝服,金线绣制的蟠龙在阳光下若隐若现。
窗外微风拂过,他衣袂轻摆,更添几分威严。
经过大半年的征战,刘昆率领大军征讨荆州、江东大获全胜,如今声势如日中天。
大殿之下,文武百官分列两旁。
左仆射戏志才、右仆射王允、四大军师荀攸、贾诩、郭嘉、许攸,以及户部尚书黄玄、御史中丞华歆、刑部尚书田丰、刚刚回到中枢的沮授等人皆神色肃穆,静待王命。
刘昆如鹰隼般的目光扫过众人,缓缓说道:“诸位,荆州、江东已定,司马懿、曹操、孙权尽皆覆灭。刘备败走益州,张鲁盘踞汉中。如今天下,仅剩此二人。”
“咱们今日就来议一议,是否要即刻派遣大军征讨此二贼!”
殿内一片寂静。
众人心知肚明,大汉一统天下的契机已然到来。
王允率先出列,年过六旬的他步伐依然稳健。
他行至殿中,恭敬行礼道:“唐王殿下!如今天下大势已定,益州刘备与汉中张鲁,不过是苟延残喘。臣以为,当趁此良机,一举扫平益州、汉中,使天下重归一统!”
老王年过六旬,但面色红润,声音洪亮,显然健旺得很。
许攸见王允抢了他的风头,心中有些不快。
他急忙出列,满脸兴奋地说道:“王仆射所言极是!刘备以不光彩的手段夺得益州,本就名不正言不顺,益州豪强多有不满。若此时发兵,必可事半功倍!”
户部尚书黄玄沉思片刻,缓步出列.
他眉头紧锁,向刘昆拜道:“大王,子师、子远的话,臣不敢苟同。朝廷连年征战,财政早已吃紧。益州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若贸然兴兵,恐怕……”
“黄尚书多虑了。”郭嘉轻摇羽扇,从容不迫地出列,目光炯炯地扫过众人。
“大王,诸君!刘备夺益州,靠的是联合东洲派与益州天师道的‘活神仙’范长生以卑鄙手段暗算刘璋。益州豪强虽表面臣服,实则敢怒不敢言。若此时发兵,益州内部必生动荡。”
荀攸对郭嘉的话深以为然,点头说道:“大王,奉孝所言极是。刘备在益州立足未稳,正是我军进兵的最佳时机。若等他安定益州,再想征讨,难度可就大了。”
沮授刚刚进入军机处不久,今日也是首次参与如此重要的朝议。
他沉吟片刻,仔细斟酌了一番,谨慎地说道:“唐王殿下,老臣以为,奉孝、公达两位军师所言有理。益州初定,民心未附,我军若能把握时机,必可一举而定。”
华歆摇了摇头,看向众人道:“诸位,朝廷连年征战,士卒疲惫,百姓亦不堪重负。不如暂且休养生息,待益州内部生变,再行征讨不迟。”
田丰随即进言:“华御史言之有理。益州有山川之险,若强行攻打,恐怕损失惨重。”
朝堂之上顿时分为两派,争执不休。
一方慷慨激昂,力主出兵。
另一方则忧心忡忡,强调休养生息。
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坐在主位的刘昆心中叹息一声,这顶级谋士太多了,也不见得是一件好事啊。
他明白王允、郭嘉、荀攸等人的意见最合当前形势,但黄玄、华歆、田丰的担忧也不无道理。
就在他权衡之际,瞥见贾诩嘴角含笑,仿佛一切尽在掌握。
刘昆心中一动,笑道:“文和,你有何高见?”
贾诩微微躬身,从容不迫地说道:“陛下,臣以为,攻伐益州固然重要,但不可操之过急。”
此言一出,王允等人微皱眉头,黄玄等人则微微点头。
他继续道:“益州豪强虽不满刘备,但若无外力推动,他们未必敢反。我军可先遣智谋之士潜入益州,联络益州本土豪强。暗中支持他们反对刘备,使其内部自乱。”
荀攸眼睛一亮:“文和的意思是,让他们自己先打起来?”
贾诩点头答道:“公达所言正是。同时,我军可先调集精兵,先行征讨汉中张鲁。汉中地势虽险,但比起益州,更容易攻取。一旦汉中落入我手,益州北境门户洞开,刘备必然惊慌。”
刘昆思索片刻,缓缓点头:“文和此计,甚为稳妥。”眼中流露出赞许之色。
郭嘉轻摇羽扇,笑道:“主公,文和之计可行。不过,我军亦可做两手准备。可命臧霸的吴越军团进驻秭归,虎视益州巴郡,迫使刘备分兵防守。再调高顺的安东都护府大军从襄阳配合朝廷攻取上庸郡,从侧翼威胁汉中。”
刘昆目光一凝,随即大笑:“好!此计大妙!”
定下了基调,堂中众人纷纷议论起来。
就在这时,王允深吸一口气,神情决绝地走到大殿中央,行了一个隆重的大礼。
然后大声说道:“唐王殿下!臣有要事相奏!”
老王头这么个突兀的举动,顿时让还在讨论征讨汉中之事的众人愣住了,纷纷向他看了过来。
就连刘昆也愣住了,不知道这老头来这么一手,是玩的什么把戏。
他眉头一挑,赶紧起身,来到王允身边搀扶起他。
刘昆不解地问道:“王仆射说得如此郑重其事,到底所为何事?卿大可畅言,孤岂有不听之理?”
王允抬头,目光灼灼直视刘昆道:“殿下威加海内,功盖寰宇!如今天下已定,荆、扬、冀、并等十二州,尽归大汉!唯有益州刘备、汉中张鲁,不过是苟延残喘!殿下若再不登临大宝,恐怕天下人心难安啊!”
刘昆一怔,随即笑道:“王仆射,此言过于危言耸听了吧?”
王允直起身子,神情决绝地说道:“臣请殿下顺应天命,受禅登基!”
“什么?!”刘昆猛地起身,脸色骤变。
他身体微微前倾,眼中闪过惊讶之色。
王允却毫不退缩,神色诚恳地说道:“殿下!您执掌朝政多年,如今四海归心,万民仰望!当今陛下不过一庸才,不如请他禅位。由殿下正式登基,承继大统!”
此言一出,殿内顿时一片寂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