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义珍盯着手机屏幕上的那条短信,手指在桌角敲了两下,没说话。他把手机翻过来扣在桌上,转身走到办公桌前,拉开抽屉取出一份文件夹,封面上印着“京州高新园区科研对接进度表”。他翻开第一页,目光落在“光学传感器与本地芯片厂封装工艺匹配测试”那一栏,旁边标注的日期已经过了原定节点,备注写着:待技术支持。
他合上文件,抬头看向墙上的园区布局图。灯光映在玻璃上,反射出几栋高楼的轮廓,像一排沉默的士兵。
周长利推门进来时,手里拿着一个牛皮纸袋,林耀东跟在他后面,外套搭在手臂上,神情不太轻松。
“查清楚了。”周长利把纸袋放在桌上,“三家做封装测试的企业,设备都是进口的,核心参数锁死,厂商不开放调试权限。咱们的技术人员连校准都做不了,全靠对方远程操作,一等就是半个月。”
林耀东接过话:“不止是封装。光学那边更麻烦,传感器校准算法被嵌在驱动里,源代码不公开。他们试过逆向,结果触发了保护机制,整批样品直接变砖。”
丁义珍坐下来,指节轻轻叩了两下桌面:“意思是,我们建了厂房,招了人,投了钱,结果卡在最后一环,动不了?”
“卡得死。”林耀东点头,“不是没能力,是别人不让你用。”
办公室里安静了几秒。窗外风有点大,吹得窗帘边角微微晃动。
丁义珍忽然笑了声:“我爸当年在香江运货,为什么非得走水路?因为陆路海关查得严,精密仪器一块板子都不让进。现在倒好,没人拦船了,可机器到了,脑子还是别人的。”
周长利搓了搓脸:“有些人觉得,能买就不用自己搞。反正全球供应链这么熟,缺啥补啥,何必费劲?”
“那要是哪天不卖了呢?”丁义珍抬起头,“或者,卖,但加个条件——你这园区的数据,得给我们看?”
没人接话。
丁义珍站起身,走到白板前,拿起笔,在原本写着“优先推进”的地方画了个圈,然后在旁边写下三个字:**自主可控**。
“从今天起,所有技术合作项目,先过一道关:有没有备选方案?能不能自己改?改不了的,暂停。”他转过身,“我要的不是拼装车间,是能自己造发动机的厂。”
周长利点头:“资金方面,我可以从产业基金里调一部分,但大规模投入,得有正式立项。”
“我来批。”丁义珍说,“明天就签。成立专项小组,不挂虚名,实打实干。组长我亲自兼,你们两个当副手,一周内拿出攻坚路线图。”
林耀东问:“对外怎么讲?这种事,瞒不住。”
“不瞒。”丁义珍坐回椅子,“但不说‘卡脖子’,说‘跃升窗口期’。下周省委汇报材料,把技术攻关列为重点方向,语气要稳,不能慌,也不能轻。就说,前期基础已成,下一步是突破核心环节。”
周长利笑了一声:“换张皮,还是那块肉。”
“皮要光鲜,肉要结实。”丁义珍看着他,“宣传可以慢点放,但动作必须快。你现在就去,把所有正在谈的合作项目筛一遍,凡是涉及核心技术依赖的,标红上报。三天内,我要看到清单。”
周长利应了一声,起身往外走。
林耀东没动:“还有一件事。离岸账户背后的人,最近没再动,但他们在海外注册了个新公司,名字叫‘科维联’,主营业务写着‘技术咨询与知识产权服务’。”
丁义珍挑眉:“什么意思?”
“意思可能是,他们准备换个身份,光明正大进来谈合作。”林耀东声音低了些,“打着帮忙的旗号,拿数据,控标准。”
办公室里的空气像是沉了一截。
丁义珍慢慢靠向椅背:“所以,不只是技术跟不上,还有人等着趁虚而入?”
“有这个可能。”
“那正好。”丁义珍直起身,“让他们看看,什么叫真刀真枪的自主研发。我们不躲,也不怕谈,但规矩得我们定。”
他打开电脑,调出一份文档,标题是《关键技术攻关立项建议书》。光标停在审批意见栏,他输入一行字:“同意启动,特事特办,资源优先保障。”然后签下名字,按下回车。
“另外,”他抬头,“马上梳理国内外在半导体材料、光电集成领域有成果的科研机构。别只盯着美国,欧洲、日本、以色列,甚至新加坡,只要有真东西,都列出来。我们要找的是能解决问题的人,不是凑数的招牌。”
林耀东记下要点:“要不要联系清大、华科那几位专家?发布会后他们挺支持。”
“联系,但不止于他们。”丁义珍说,“真正的突破,往往不在热闹的地方。去找那些冷门但扎实的团队,哪怕规模小,只要手里有活儿,就值得谈。”
林耀东点头:“我今晚就开始整理名单。”
丁义珍站起身,走到窗边。远处高新园区的灯光依旧亮着,几栋楼顶的施工灯还在闪烁,像没睡的哨兵。
“以前总以为,最难的是让人相信这事能成。”他背着手,声音不高,“现在才知道,最难的是,当你开始往前跑的时候,发现鞋带早就被人悄悄系在了一起。”
林耀东看了他一眼:“那现在,是剪带子的时候了。”
“不。”丁义珍转过身,“是换鞋的时候。我们得自己做一双,不怕被绊,还能走得更快。”
两人对视片刻,林耀东点头,转身离开。
办公室只剩丁义珍一人。他重新坐下,打开另一份文件,《科研机构对接清单》初稿,页面还空着大半。他点开搜索框,输入几个关键词:光电集成、低温沉积、微纳封装。
屏幕上跳出几十条结果。他一条条往下看,时不时停下,点开详情页。
手机又震了一下。
他瞥了一眼,是钟小艾发来的消息:“爸说,六十年代他们运的那批磁控管,图纸到现在还锁在军工档案馆,没人敢用,因为一旦公开,等于承认当年绕开了国际禁运。”
丁义珍看完,没回。
他关掉聊天界面,继续往下翻资料。直到找到一条不起眼的信息:北欧某研究所近三年在硅基光子芯片上有连续突破,最新论文提到一种低成本封装工艺,实验良率超过百分之八十五。
他把这条信息标记为红色,加入待跟进列表。
然后拿起笔,在清单首页空白处写下一串字:
**第一目标:实现核心工艺自主,三个月内完成首条验证线搭建。**
笔尖顿了顿,他又补了一句:
**谁卡都不怕,怕的是自己不想动。**
这时,桌上的座机响了。
他接起来,听筒里传来周长利的声音:“那份清单我初步理出来了,一共二十七家单位,其中有三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