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冥界内忘川水仍在沸腾,孟婆新铸的无垢汤锅尚有余温,东胜神州却已先一步泛起异象。易教总坛坐落于昆仑余脉,这一日原本四季如春的百草园突降寒霜,守园的仙鹤振翅惊飞,却见天空祥云如沸,竟凝结成先天八卦之形,卦象中央,一只丹顶白鹤口衔金简破云而下,金简边缘流转着玉虚宫特有的朱砂灵气,上书“阐教重临”四字,每字皆有寸许见方,笔锋如刀刻斧凿,隐隐有雷霆之声。
“何方仙禽,敢闯我易教重地!”守坛弟子王二狗挥剑欲拦,却见白鹤双翅轻展,羽翼间竟现二十八宿星图,剑势瞬间被卸于无形。金简所过之处,三重太乙分光结界如冰雪遇阳,层层消融,待众人反应过来,白鹤已翩然落于演法台上。
演法台自建成以来从未如此热闹。四把仿制诛仙剑悬浮如故,剑身上“诛”“戮”“陷”“绝”四字突然发出暗红色光芒,与金简青光交相辉映。白鹤绕台三匝,金简自动展开,化作流光注入剑柄,四剑顿时龙吟不止,剑气直冲斗牛,在云端勾勒出山河社稷图的模糊轮廓,图中九州山河隐约可见,竟与现世版图分毫不差。
正当弟子们惊叹之际,东胜神州方向突现异象——先是一点金光如萤火升空,继而化作长虹贯日,所过之处,北斗七星竟被撞得移位,天玑星光芒锐减,恰似被人泼了墨汁。金光未至,狂风先至,演法台上青铜香炉被掀翻,香灰如雾般弥漫,烛火在狂风中化作游丝,几欲熄灭。
“是金箍棒!”识货的弟子惊呼出声。只见那金光越飞越近,十万里外已现丈二长短,千余里外竟如山岳般巍峨,棒身上“如意金箍棒”五字篆文闪着金光,每一笔都似有大道纹路流转。金箍棒携万钧之力轰向大阵,护山大阵泛起淡蓝色光罩,却在棒影下如水泡般破裂,阵眼处的灵玉瞬间崩裂成齑粉。
千钧一发之际,天际垂下一道白气,化作碗口粗细的白圈子,只见那白圈如活物般游动,“呼”的一声套向金箍棒,却在即将触及时突然放大数十倍,如日月经天,将金箍棒轨迹硬生生偏移。金箍棒不甘受制,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竟将南天门方向的云霞搅成漩涡。
西方极乐世界方向,一朵七彩莲花踏空而来,花瓣上露珠滚动,每颗露珠都映出佛陀坐莲讲经的幻象。莲花周围,二十四朵金莲结成九品莲台,每朵金莲都有百丈大小,莲台中央,竟端坐着一尊缩小版的阿弥陀佛虚影。
“是西方佛教的十二品莲台!”王嘉馨道。话音未落,两道青气自昆仑山巅激射而至,一道化形为三宝如意,如意头镶嵌着夜明珠、祖母绿、金刚石,另一道凝为青锋宝剑,剑身上“玉虚”二字若隐若现。三宝如意率先发难,化作巨灵神手掌拍向莲花,青剑则如灵蛇吐信,直取莲台根基。
金箍棒趁乱挣脱金刚琢,却被一道金光相助——镇元子的地书破土而出,书页间飞出“地”字符篆,如泰山压顶般贴在棒身。地书与七彩莲花上下合击,白圈则化作白虹绞杀而来,一时间,白虹、祥光、符篆交织,直如天女散花,却又暗藏杀机。金箍棒左冲右突,时而被白圈拉扯得偏向,时而又得地书之力相助,竟似陷入泥沼的狂龙,空有蛮力却无处使。
易教弟子们纷纷祭出法器升空观瞧,却见争斗之处一片混沌,无论如何靠近,始终与战场相隔万里。法宝相撞时不闻金铁之音,只见祥光白虹交织,却无半点法力波动,恍若皮影戏般虚幻。七彩莲花射出亿万祥光,如蛛网般缠绕白圈,白圈则以白虹为丝,不断割裂祥光,金箍棒在中间上下翻飞,竟似在寻找某种天道破绽。
九品莲台与三宝如意、青剑的争斗更显诡谲。金莲被如意击碎时,竟化作无数光点融入七彩莲花,瞬间重组,青剑化出亿万剑影,却在触及莲台时如泥牛入海。三宝如意看似闲散,每次挥动却暗合乾三连、坤六断的卦象,青剑则专攻莲台破绽,招招狠辣,直如当年玉虚弟子破十绝阵时的狠厉手段。
“这不是普通争斗,”首座长老抚须长叹,“此乃天道投影,法宝皆循前世轨迹而动,非人力所能干预。”众人这才惊觉,眼前景象竟与封神大战时的法宝之争隐隐重合,只是参战者换了形貌,争斗地点变了方位。
地书突然下沉,化作山岳形态抵住白圈冲击,七彩莲花则趁机压下,花瓣展开如华盖,形成天地合围之势。白圈却在此刻展现先天妙处,如陀螺般高速旋转,白虹化作龙卷风,竟将莲花花瓣一片片削落,同时将地书打入九幽地底,趁势裹住金箍棒直上三十三天。
就在众人以为胜负已分时,七彩莲花突然发出宏大佛号,万千祥光凝结成无量寿佛法相,伸手托住白圈。九品莲台则化作金桥,试图拦住金箍棒去路。然而白圈、金箍棒、莲台、如意、青剑竟同时顿住,片刻后,各自发出一声清鸣,朝不同方向飞去——白圈回返兜率宫,金箍棒飞回花果山,莲台归位西方,如意与青剑则飞回三十三天外。
天空中祥云渐散,唯有易教四剑仍在嗡嗡震动,剑身上浮现出细密裂纹,隐约可见“封神”二字流转。弟子拾得金简残片,背面除了“无量量劫将至,群仙速赴阐教”外,竟多了一行小字:“阐教重临,当继天命,非四教弟子,不得入榜。”众人相顾骇然,方知这场跨越万里的法宝争斗,竟是天道借法宝之身,预示着封神榜即将重启,而更大的劫数,正隐在三十三天外的云雾之中,静待群仙入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