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浸月的手指轻轻拨动复健室的百叶窗,晨光将影子切割成细密的金线。窗外樱花正开到第七日,淡粉色的花瓣落在理疗床的金属扶手上,像谁不小心打翻的颜料。主治医生调整着腰椎牵引器的力度。
她望着玻璃上自己的倒影——演出服换成了棉麻质地的病号服,锁骨处的乒乓球拍吊坠却始终没摘。智能手环震动,特别关注分组跳出推送,她迅速按灭屏幕,却在牵引带收紧的瞬间泄露一声闷哼。
护士推门进来时,发现窗台多了几片碾碎的樱花瓣,病床支架上贴着张便签:「第33天复健打卡,今日疼痛指数:三颗星」。
北京·训练馆
叶听澜的战术板摊在阳光里,薄荷绿的封皮被晒出浅白色纹路。她将林竞野的日训量折减30%,却在每个动作精度上标注了更严苛的标准。晨光爬上他后背时,她忽然出声:\"反手引拍时,肩膀再低两厘米。\"
林竞野的球拍悬在半空,汗珠顺着下颌线砸在地胶上。他转头看见叶听澜握着卷尺,正测量他刚才击球时扬起的灰尘轨迹。\"你在我鞋底装了传感器?\"
\"是上周新装的压力感应片。\"叶听澜在战术板上勾画曲线,\"你右膝承重比左膝多17%,需要调整重心。\"
场馆顶窗漏下的光斑在他们之间游移,像条无声的河。当林竞野完成第33组挥拍练习时,叶听澜从战术包掏出个铁盒:\"薄荷糖,防止低血糖。\"
首尔·病房
江浸月在镇痛泵的滴答声中睁开眼。月光漫过床头柜上未拆封的礼物盒——是今早从中国寄来的国际快递,发件人地址栏空白,只贴着张乒乓球拍贴纸。她摸索着拆开丝带,里面躺着条洗得发白的运动护腕,内侧用褪色的马克笔写着「林竞野,14岁」。
护腕沾染着熟悉的樟脑丸气息,混着极淡的血腥味。她将护腕覆在眼睛上,恍惚回到十四岁那年的夏天。蝉鸣声里,少年把护腕甩给她擦汗:\"等我成了世界冠军,这个就是文物!\"
手机突然亮起,特别关注的奥运备战vlog更新了。视频里的林竞野正在练习发球,镜头扫过场边战术板时,她看见某页角落画着小小的樱花——正是病房窗外那棵的品种。
叶听澜的指尖悬在加密文件夹上。监控视频里,林竞野昨夜独自加训到凌晨三点,对着发球机完成214次标准击球后,忽然将额头抵在球拍上喃喃自语。声音经过降噪处理,隐约能辨出是在说\"樱花开了\"。
她打开江浸月的医疗档案,最新复查报告显示腰椎愈合进度67%。当看到\"建议终身避免剧烈运动\"的诊断结论时,战术板上的薄荷糖盒被捏出凹痕。窗外的槐花被夜风卷入室内,恰好落在两人并排的日程表上——他的奥运选拔赛与她的复健终评日,用红笔圈着同一个日期。
林竞野在器材室角落发现个落灰的包裹。拆开是首尔限定樱花香薰,附着的卡片被水渍晕染,只剩句\"祝比赛顺利\"。他想起上周拜托队医寄出的旧护腕,此刻应该正躺在首尔某间病房里,替他去吻她眼角的泪。
叶听澜在更衣柜深处找到盒未拆封的止痛贴。说明书上的韩文批号显示生产日期是江浸月手术次日,盒底压着张泛黄的训练场门票——座位号恰是她第一次见林竞野打球的区域。
深夜阳台
林竞野倚在宿舍阳台栏杆上,掌心的旧护腕缺了一角。他对着首尔方向举起手机,相册里存着江浸月最新的复健视频——她扶着栏杆学步的样子,像极了那年输球后不服输的模样。
隔壁阳台忽然传来开窗声,叶听澜的薄荷绿睡衣被夜风鼓起。他们隔着三米夜色沉默对视,直到远处传来救护车的鸣笛。林竞野转身时听见极轻的叹息:\"她今天能走二十米了。\"
月光漫过两人之间的空隙,将未尽之言凝成露水。
「当樱花第七次飘落病房窗台,那些没说出口的牵挂都成了标本。他们隔着山海安静生长,像三株绝不交缠的藤蔓,却在年轮里刻满彼此存在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