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明在解决库尔德政府军整编的工作后,还需要考虑整体的生产和内政问题。
由于重型直升机体积庞大,系统把重型直升机放在了机场的生产列表下,而不是在兵工厂内生产。
这就极大的限制了重型直升机的产量,这些重型直升机需要和空军战机抢夺生产份额。
机场每天6架飞机的生产速度,120架重型直升机需要20天的生产时间。
这就对路明的空中突击师整编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他只能放缓库尔德政府军的进攻节奏,等待整编工作进一步完成。
在进攻乏力的情况下,库尔德武装开始大规模换防,开始分区防守。
两个集团军划分了防御,在土耳其中部地区构筑防线。
第一集团军负责包括开塞利城及其以南到加济安泰普之间的广大南部区域。
第二集团军负责开塞利以北到锡瓦斯的北部区域。
另外,第二集团军还肩负向北进攻托卡特,扫荡黑海沿岸的任务。
至于原来驻扎在开塞利的库尔德风暴旅,已经后撤到马拉蒂亚,进行空中突击师的整编工作。
新组建的第三集团军在整编完成后,开赴伊拉克库尔德区域东部重镇苏莱曼尼亚。
随时准备突入德黑兰腹地。
路明在完成了库尔德武装部队的军事部署后,还需要考虑库尔德政府内政问题。
随着库尔德政府地盘极速扩张,驻守的城防军和维持治安的武装警察部队,非常十分匮乏。
在第三集团军组建后,克隆人城防军和武装警察部队被抽调一空。
他们遗留下来的真空区域,由普通人组成的城防军和武装警察部队填补。
在战争开始阶段,库尔德政府已经进行战争动员,大量普通人被征召加入城防军和武装警察部队。
这些由普通人组成的城防军和武装警察部队,极大的缓解了占领区治安问题。
但这只是权宜之计,只能作为应急的方案,不是长久之计。
路明打算把两个基地生产一年生产的十几万克隆人,全部需要填充到占领区的城防军和武装警察部队中。
他需要逐渐把这些征召的普通人城防军撤编,还是恢复到克隆人组成城防军和武装警察部队。
这么做的好处非常多。
首先,那些投入到城防军的克隆人部队,就等于野战部队的预备役。
这种藏兵于民的政策,会极大的扩充库尔德政府的战争潜力。
其次,普通人变成平民,更有利于库尔德区域的经济。
最后,路明打算在库尔德政府军中,逐渐剔除普通人。
库尔德未来的武装力量全部由克隆人部队组成。
路明以紧抓库尔德武装力量为基本盘,稳固自身的统治。
在内政经济上,华国的二千亿人民币和黎元的互换,极大的稳定了黎元的币值。
这对于路明麾下势力的经济,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黎元币值的稳定,也让路明麾下势力的人心逐渐安定下来。
他们可以安居乐业,稳定的投入生产建设之中。
而路明,只需要有计划的收割,就可以把拉卡政府和库尔德政府当做下蛋母鸡。
随着占领区的扩大,路明准备继续加大吸引华国民间投资的力度。
路明准备继续加大对拉卡政府工业的投资。
在代尔祖尔省,哈塞克省三套大化肥和三套百万吨乙烯工程开始进入基建阶段。
但拉卡区域的市场太小,路明麾下的工业建设如果想极速扩大,就需要更加广阔的市场。
这就需要港口和陆地通道的加持。
在短时间内打通德黑兰陆地通道无望的情况下,路明的势力想发展,必须获得优良的出海口。
而在内政建设上,华国的三千亿低息贷款,并没有起到多大刺激经济的作用。
主要原因还是缺乏优质的经济港口。
哪怕华国给出大量的信贷额度,路明也难以通过大规模的双边贸易,把这些资金有效利用起来。
港口的缺乏,造成了华国民间资本对于投资拉卡政府的项目,热情并不高。
没有稳定的对外物资通道,外资对于拉卡和库尔德区域的投资也是心存疑虑的。
毕竟,没有广阔的市场,产能是创造不了利润的。
所以,港口问题是路明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路明现在遭遇的困境,可以类比沙俄。
看似多处临近出海口,但符合的战略需求的港口资源,一处也没有。
库尔德武装目前能够得着的,就是黑海沿线港口。
这些港口都是没有战略安全的港口。
可以小规模进出口物资,但要看土耳其和希腊脸色。
这种情况,注定了这些港口的上限不高。
拉卡政府可以触摸的港口,不是土耳其的伊斯肯德伦,就是叙利亚政府的拉塔基亚和塔尔图斯。
这些港口有军事战略价值,但目前不适合作为经济大港使用。
这些地中海港口都需要通过苏伊士运河,在对华贸易成本上先天不足。
但这些港口在未来潜力很大,他们是出口欧洲的优良港口。
最符合路明战略需求的港口,实际上都在伊拉克南部、科威特和沙特一线的波斯湾。
这需要路明加强对部落武装的支持,让部落武装可以南下为路明争夺出海口。
但部落武装对于打穿南部地区,都是远景。
现在路明唯一可以瞄准的港口,就是叙利亚政府军控制区的拉塔基亚和塔尔图斯。
拿下土耳其的伊斯肯德伦,会有巨大的政治风险。
但拿下无人问津的叙利亚政府军控制区,可以说风险极小。
所以,路明确定了战略目标。
拉卡政府必须开始发动南部战争。夺取叙利亚政府军控制的沿海地区。
随着拉卡政府军开始向伊德利普省和霍姆斯地区集结。
新的大战,一触即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