醇亲王载沣万万没有料到皇太后会如此发问。
隆裕皇太后那平和话语背后隐藏的威严与探究,如同两道锐利的光,瞬间穿透他的伪装。
载沣心中暗惊,面上却不露声色,赶忙调整状态,正了正衣冠,再次恭敬地垂首。
“回皇太后娘娘的话。”
载沣微微抬起头,眼神中带着一丝谨慎与思考,缓缓说道。
“奴才以为,如今皇上虽拿住内务府贪污把柄,可若雷霆手段,恐生变故。”
“依奴才之见,应当如太后娘娘此前所言,不如借此对内务府官员加以训斥,严令他们收敛行为便罢了。”
载沣说到此处,轻轻停顿了一下,观察着皇太后的反应。
载沣心里清楚,皇太后是否能支持皇上的手段对内务部进行改革?实在难以捉摸。
眼下只能小心翼翼地试探皇太后的态度,并表明自己最保守的想法。
“内务府贪腐已久,根基错综复杂,实非一朝一夕能彻底解决。”
“皇上年轻气盛,若强行推动大动干戈的改革,恐怕不仅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还会打草惊蛇,让那些心怀不轨之人有时间谋划对策。”
“奴才以为,先以训斥警告之,让他们知道自己贪污的证据已被皇室所掌握,望有所收敛,后续再从长计议,徐徐图之。”
醇亲王载沣声音平稳,不紧不慢地阐述着自己的观点。
他始终保持着对皇太后的恭敬,但言辞之间,也已将自己的想法清晰地表达出来。
此刻的他,心中满是忐忑,深知自己此番言论是否合太后心意,将直接影响到后续局势的走向。
以及自己在这场权力与变革博弈中的地位 。
载沣专注地等待着皇太后进一步的表态,眼神中既有期待,又不乏担忧。
隆裕皇太后名义上是整个皇室的最高身份领导者,名义上必须取得皇太后的支持才能进行下一步动作。
隆裕太后微微前倾身子,脸上浮现出一丝满意之色,轻轻点了点头,说道。
“从前慈禧老佛爷在世时,对内务府贪污一事皆是这般处理,以训斥敲打为主。”
说到此处,隆裕太后眼神一凛,目光直视载沣,语气略带几分急转直下的凝重,“不过——”
载沣心中一凛,赶忙垂首,全神贯注地聆听皇太后的下文。
隆裕太后声音虽不高,却字字清晰地说道。
“醇亲王既然和皇上商议过了,那醇亲王对于皇上关于内务府的做法,有什么考虑?”
醇亲王也别再给哀家打马虎眼了!
若是从前这般说也就罢了,现目前终究情形不一样了。
载沣抬起头,心中飞快地权衡着,还未等他开口,太后便微微提高音量,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继续说道。
“但哀家也要提醒一下王爷。”
“皇上思虑得对,如今大清已亡,皇帝退位,这紫禁城都成了皇室暂居之所,一切都不同往昔。”
哀家也同意皇上所言,不能再纵容内务府的官员贪污了。
现如今既然拿到了实打实的证据和账册,就该以此为契机,强势大义压服官员,让他们同意对内务府进行改革,并追回部分款项。”
说罢,隆裕皇太后目光灼灼地盯着载沣,仿佛要看穿醇亲王内心最深处的想法。
她缓缓靠在龙椅靠背上,继续说道。
“这天下大势已去,我们虽无力回天,但总不能落得一个声名狼藉,被天下人诟病。”
那些内务府的官员,在这末世之中,若还敢肆意贪腐,实在不该。
“哀家只能期望于借助这最后的一点皇室威严,对内务府整顿一番。此事,哀家期望王爷能好好辅佐皇上,将此事处理妥当。”
隆裕皇太后所言诚恳,话语间却透露出丝丝凄凉。
哀家支持皇帝改革,但又怕彻底得罪这些遗老贵族。
心中忧虑若是无法妥善解决,那我们母子就真成孤儿寡母,任人欺凌。
载沣听闻皇太后的决断,心中不禁一凛。
他深知局势已然不同往日,曾经在皇室鼎盛时期的应对之策,如今必须随着时代的巨变而调整。
皇太后这番话,既让载沣明确了方向,又感受到了肩头沉重的责任。
他深吸一口气,再次躬身,恭敬地说道。
“皇太后娘娘圣明,奴才定当竭尽全力辅助皇上,处理好内务府之事。”
他心中清楚,这是一次艰难却至关重要的任务,关乎着皇室在这末世之中的最后体面。
如今,他不再是单纯地考虑如何维护皇室的既有利益,更要着眼于在这大变革的浪潮中,为皇室留存一份尊严与希望。
而这一切,都从眼前对内务府的改革整顿开始,他将全力以赴,不辜负皇太后的嘱托。
隆裕皇太后微微眯起双眼,目光中透着一丝难以捉摸的深沉。
她微微前倾身子,靠在龙椅的侧壁上,手指轻轻敲击着扶手,似是在权衡着每一个字的分量。
片刻之后,隆裕太后轻轻叹了口气,缓缓开口说道。
“王爷,哀家的心意,你且仔细听着。”
对这些内务府的官员,还是得以敲打为主。
“毕竟,他们多年来在皇室庇佑之下,虽犯了错,可若真要全部严惩,于情于理,都难以服众。”
隆裕皇太后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微微停顿了一下,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继续说道。
“能追回赃银,那是再好不过。可若为此大动肝火,把事情做绝,却也不是明智之举。”
隆裕太后的目光扫过载沣,仿佛要看透他内心深处的想法。
她语重心长地说道:“这些官员,虽说有错在先,但毕竟都是忠心于皇室的奴才。”
想当年,皇室风雨飘摇之时,是他们在背后默默支撑,为皇室处理着诸多繁琐事务。
“虽说如今他们中有人贪腐,却也不能因一时之错,便将他们彻底抛弃。”
隆裕太后微微皱眉,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忧虑。
“倘若我们太过分,逼得他们离心离德,那才是真正的得不偿失。”
到那时,皇室将陷入孤立无援之境,再无任何助力可言。
“在这乱世之中,本就风雨飘摇,若再失去这些旧臣的支持,皇室又该如何自处?”
载沣听着皇太后的话,心中微微一凛。
他深知皇太后所言极是,皇室在这末世之中,根基已然动摇,每一个决定都如同在悬崖边缘行走,容不得半点闪失。
载沣躬身行礼,恭敬地说道。
“太后娘娘圣明。”
“奴才定会谨记太后教诲,协助皇上妥善处理此事,力求在惩治贪腐与安抚旧臣之间,寻得一个平衡之法。”
隆裕太后微微点头,目光中闪过一丝欣慰。
她深知载沣一向稳重,定能领悟自己的良苦用心。
她微微靠回椅背,眼神望向远方,仿佛在思索着皇室在这大变革时代的未来……
养心殿内,一时陷入沉静,只有那袅袅熏香在风中轻轻摇曳,映射出这一场关乎皇室命运的权衡与抉择。
醇亲王载沣见隆裕皇太后一脸认同自己对内务府官员“敲打为主、追赃为辅”的处置思路。
载沣刚要松口气,便想起今日宣统皇帝召见时那一番决绝的态度,心中一紧,赶忙垂首说道。
“皇太后娘娘,奴才已知道您的意思。”
“但今日与皇上深入讨论一番后,却发现皇上似乎并不想轻易放过内务府的那些官员。”
隆裕皇太后原本平和的面容瞬间一滞,眼中闪过一丝迟疑。
自从大清局势急转直下,皇帝经历了诸多变故,心态难免会有起伏。
难道……是皇帝改变想法了?
这个念头一旦浮现,隆裕太后心中顿时涌起一阵不安。
她微微坐直身子,手指不自觉地抓紧了龙椅的扶手,焦急地开口询问道。
“醇亲王,皇帝今日究竟是怎么与你说的?快细细说来。”
载沣抬眼看了看皇太后,见皇太后这般焦急,心中虽有些犹豫是否要将皇帝的态度和盘托出。
但载沣深知此事瞒不住,只得硬着头皮回道。
“回皇太后,今日皇上召见时,言辞间透着前所未有的决然。”
皇上拿着内务府的账册,满脸肃然地对本王说,内务府这些官员贪污已久,早已将皇室的脸面丢尽。
皇上不再想如从前一般,只做些无关痛痒的敲打,而是要以此为契机,严惩不贷,杀一儆百。
“让天下人看看,即便大清如今处境艰难,也容不得这般贪污腐化之人肆意妄为。”
载沣说着,微微低下头,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
“皇上还提到,这200多年来,内务府靠着皇室的庇佑,尽享荣华富贵,可他们回馈给皇室的却是无尽的贪婪与无能。”
“如今大清虽已走到这一步,但在这最后关头,皇室更不能失了骨气,必须让这些人明白,犯下的错,终究要付出代价。”
隆裕皇太后听着载沣的转述,脸色愈发凝重。
她万万没想到,皇帝经历了一番变故后,竟产生了如此激烈的想法。
原本想着在苟延残喘的局势下,尽量维持皇室仅存的一点颜面与安稳。
可如今皇帝的态度,显然要打破这一切固有的平衡。
隆裕太后微微皱眉,手指轻轻敲击着扶手,陷入沉思。
她深知皇帝的性格,一旦决定的事情,九头牛都拉不回来。
倘若强行劝阻,只会引发皇室内部的矛盾,可若放任皇帝如此行事,又会带来难以预料的后果。
“醇亲王。”太后缓缓开口,目光中带着一丝探究。
“皇帝今日为何突然有如此大的转变?你与皇帝交谈时,可曾问过其中缘由?”
载沣轻轻摇了摇头,回答道。
“奴才当时见皇上心意已决,不敢多问,只是尽力劝说,让他顾及皇室如今的处境,莫要因一时意气,引发不必要的麻烦。”
“可皇上却只是说,他意已决,让奴才不必再劝。”
隆裕皇太后听闻,长叹一口气,眼神中满是忧虑。
她知道,此事远比她想象中复杂,一场围绕内务府官员处置的风暴,已在无形中悄然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