醇亲王载沣静静地坐在养心殿暖阁的交椅上。
久久凝视着殿内斑驳的光影。
暖阁内弥漫着淡淡的檀香味,却驱散不了载沣心中对大清皇室前途命运的深深忧虑。
此刻,他的眼神深邃而沉静,脑海里正不断盘旋着一个大胆而复杂的计划。
皇帝刚刚离开,那番关于皇室未来走向的话语仍在耳边回响。
尤其是引入民国政府介入这一大胆提议带来的冲击。
载沣深知,当下大清皇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而内务府的贪污之风更是如毒瘤般侵蚀着皇室的根基。
经过一番思索,一个看似冒险却暗藏玄机的计划在他心中逐渐成形。
若悄然将内务府贪污之风公之于众,这无疑是点燃了一颗定时炸弹。
载沣心想着,一直以来,内务府在暗处为非作歹,凭借着皇室的威严遮掩着诸多贪腐行径。
如今若将其恶行暴露在阳光之下,必然会掀起轩然大波。
而民间舆论的力量不可小觑。
一旦贪污之事被民众知晓,那些对内务府早有不满的情绪就会像决堤的洪水般汹涌而出。
民众的唾弃、共和民主人士、清流旧学士们的抨击,会让内务府成为众矢之的,陷入千夫所指的境地。
载沣脑海中浮现出民间对内务府贪污的愤怒与不满。
那些关于内务府官员中饱私囊、克扣物资的传闻,如野火般在民间蔓延。
在报刊上形成趣闻流传。
老百姓们在茶馆酒肆中愤愤不平,咒骂着那些贪官污吏。
载沣心想,若能将这些民间情绪汇聚起来,形成一股强大的舆论压力,定能让内务府那些贪腐官员有所忌惮。
此时,再引入民国政府主导清查处理,看似是将这个烫手山芋扔了出去,实则是有着更深层次的谋划。
想到此处,载沣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光亮。
他开始在心中谋划具体的策略。
可以安排一些心腹之人,以普通百姓的身份,在京城各处散布内务府贪污的具体事例。
如某位内务府官员如何克扣修建宫殿的银两,致使工程偷工减料;
某位高官又如何将宫中购置的丝绸私自变卖,中饱私囊。
这些生动具体的事例一旦在民间传播开来,必然会引起轩然大波。
随着民间舆论的发酵,各方力量必然会被卷入其中。
那些清流学士们,一向以天下为己任,对贪腐之事深恶痛绝。
他们定会站出来,撰写文章、发表演讲,抨击内务府的腐败行径,要求严惩贪官污吏。
而一些正直忠心的旧臣,或许也会受到舆论的影响,纷纷上书弹劾内务府。
再者民国政府对这些清朝旧制的机构本就心怀不满,一直寻找机会插手皇室事务。
让民国政府去清查处理,正好满足他们掌控更多皇室的欲望。
然而,这背后皇室并非毫无作为。
载沣轻轻点头,脸上露出一丝自信的微笑。
他意识到其中的风险。
民间舆论一旦失控,很容易引发社会动荡。
万一那些别有用心之人借机煽动民众,对皇室产生不利影响,后果将不堪设想。
载沣明白,必须在其中巧妙斡旋。
皇室必须借助众多清流名士,在报刊文坛占据一席之地,发表有关皇室意见引导舆论。
一方面,要向民国政府施压,确保他们不能过度清查,损害到皇室的根本利益;
另一方面,要安抚那些遗老遗少、旧贵族,不能让他们觉得皇室抛弃了他们,从而引发内部的分裂与动荡。
载沣细细琢磨着其中的环节。
让民国政府做这个“恶人”,在清查处理的过程中,必然会与那些旧贵族产生冲突。
旧贵族们习惯了旧有的特权和地位,对民国政府的介入本就充满抵触。
而民国政府的强硬手段,会激起他们的激烈反抗,双方必然会陷入相互斗争的漩涡。
而在这场激烈的斗争中,皇室可以趁机掌控局面。
对内务府的机构进行重新规划,削减那些不必要的部门,精简人员,提高办事效率。
又能够追回大量属于皇室的财政支出。
同时,在人事任命上严格把关,挑选忠诚可靠、有能力的人担任要职,确保内务府能真正为皇室服务,成为皇室的得力助手。
这样一番操作下来,既能加强皇室对内务府的掌控,又能彻底清理掉内务府内部的贪腐势力。
载沣越想越觉得可行,原本紧锁的眉头也渐渐舒展开来。
骄阳射进暖阁内微微摇曳,载沣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自信。
尽管这个计划风险重重,但为了大清皇室的未来,他愿意冒险一试。
他知道,这将是一场错综复杂的政治博弈,每一步都需要谨慎谋划。
但只要能在这场博弈中把握好局势,大清皇室或许能在困境中寻得一线生机,重新稳固皇室的地位。
想到这里,载沣缓缓闭上眼睛,开始在心中细化这一计划的每一个细节,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风云变幻。
醇亲王载沣在养心殿暖阁中,目光深邃而坚定,经过几番沉思熟虑。
那复杂的思绪如丝线般在脑海中纠缠,最终一一捋顺,一抹决然之色从他眼底一闪而过,当即在心中确定了这大胆且充满权谋变数的计划。
醇亲王载沣缓缓起身,交椅发出轻微的嘎吱声,打破了暖阁内长久的寂静。
载沣迈着沉稳而有力的步伐,走到暖阁门口,站定于门槛之前,微微抬头,目光扫视着殿内一众属于皇帝的摆设,仿佛在审视即将展开的这场风云变幻的大棋局。
稍作停顿后,载沣转身唤来养心殿外的服侍太监。
那太监见醇亲王唤唤自己,快速推开殿门,赶忙小步趋近,恭敬地在载沣面前垂手而立,大气都不敢出,眼神中满是忐忑与敬畏。
醇亲王声音低沉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去隆裕皇太后宫中,就说醇亲王在养心殿求见。此事紧急且关乎皇室大局,需得皇太后知晓。”
太监连忙应了一声“嗻”,而后如离弦之箭般飞奔而去。
载沣站在原地,望着太监远去的背影,心中明白,这一决定将会引发诸多连锁反应。
他已然做好了迎接挑战的准备,他知道这一步迈出,便如同踏入了荆棘密布的险途,但为了大清皇室的延续与未来,他有责任孤注一掷。
醇亲王载沣吩咐太监前往隆裕皇太后宫中后,缓缓转身,步伐沉稳地走到皇帝的书案旁。
书案上摆放着整齐的文房四宝,旁边的几本簿册吸引了他的目光,那便是皇帝日常所做功课的账本。
载沣轻轻拿起一本账本,缓缓翻开,目光落在那一页页的纸张上。
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皇帝那工整而有力的字体。
每一笔每一划都透着一种坚韧与韵味,犹如铁画银钩,刚劲中不失灵动。
这字迹,即便是在朝中那些书法造诣颇深的文臣之中,也堪称上乘。
载沣不禁微微皱眉,心中暗自惊叹,这六岁孩童的书法,在这个年纪当真了不得,一看便是每日刻苦用功所得。
想必皇帝在功课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方能写得如此一手好字。
再细细端详账本上的内容,载沣的眉头皱得更紧了些。
那一页页的纸面上,写满了各种数字和奇怪的符号,凭借感知和相应的结果,是一些他从未见过的数法算法。
这些数法算法,与传统的计算方式大相径庭,看似复杂,却又有着一种奇妙的简洁与高效。
载沣凑近账本,眼神专注,试图理解这些奇特的算法。
他看到皇帝运用这些方法,对内务府的账册进行核算。
那些复杂的数据在皇帝的笔下,仿佛被赋予了生命,通过一道道计算,逐渐清晰地呈现出内务府账目中的贪腐问题。
即便不能将内务府的账册完全核算清楚,但至少也能尽可能地独自把贪腐问题计算出来。
载沣轻轻抚摸着账本上的纸张,心中涌起一阵复杂的情绪。
他对皇帝的聪慧与勤奋感到由衷的震惊与赞赏。
一个六岁的孩子,竟能在每日繁重的皇室功课之外,自学钻研出如此独特的计算方法,还能运用这些方法去处理如此复杂的内务府账目问题,这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
载沣的眼神中流露出赞许,同时也夹杂着一丝忧虑。
赞许于皇帝的这般聪慧与努力,忧虑着这六岁孩童所承担的压力与责任。
但此刻,更多的则是坚信,有这般聪慧且勤奋的皇帝,再加上自己尽心辅佐,大清皇室的未来或许仍有希望。
他缓缓合上账本,将其放回原处,眼神坚定地望向窗外,心中已在思索着后续该如何进一步说服皇太后支持皇帝施展抱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