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文艺出版社签下胡为民老书《甜蜜蜜》,不日将发行小说单行本的消息,像一颗炸弹似的在京城出版圈炸开了锅。
人文社的编辑们听到这消息时,正在会议室里开选题会。
主编屠岸正端着茶杯喝茶,一听这消息,当场呛得喷了出来,茶水顺着胡子往下滴。
“什么?!胡为民的《甜蜜蜜》单行本出版被燕京文艺抢了?!”屠岸一拍桌子,震得桌上的《当代》和《人民文学》两本杂志跳了三跳,“老谢,怎么搞的,这么大的事,之前就一点风吹草动都没有?”
老谢——也就是编辑室副主任谢明清——此刻也是一脸茫然:“主编,这部作品之前社里就没考虑过出版。现在电影大火,我正想着上会讨论一下……谁知道燕京文艺那帮人下手这么快……”
“老谢,你糊涂啊!”屠岸气得直哆嗦,“《甜蜜蜜》之前在青年报连载期间,口碑和销量都很好。现在电影火了,正该果断出手才对。你当胡为民新人作家啊?全国不知道有多少出版社盯着他的作品呢!”
会议室里鸦雀无声,只有墙上的挂钟“咔嗒咔嗒”地响,像是在无情地嘲讽他们的无能为力。
现代文学编辑室的何奇治忍不住嘀咕:“这下亏大了,听说燕京文艺首印就定了四十万册……”
“四十万?!”屠岸捂着胸口,仿佛心脏病要发作,“要是咱们果断出手……唉,我们错过了一部销量不比《孩子王》差点小说啊!”
谢明清试图挽回局面:“主编,要不……咱们再去找胡为民谈谈?加钱!”
“加钱?!”屠岸瞪圆了眼睛,“现在知道加钱了?早干嘛去了!人家合同都签了!”
他越想越气,会也没心思开了,草草结束了今天的选题会。
第二天,新一期的《人民日报:文艺版》摆在了他的桌子上,头版赫然印着《据传,热映电影单行本签约燕京文艺,首印四十万册创纪录》。
屠岸盯着那行字,眼睛都快瞪出血丝来,最后长叹一声:“唉!煮熟的鸭子飞了!”
……
目前《甜蜜蜜》大火,观众听说电影是根据小说改编的,都想着买一本。
结果去书店问了才知道,单行本根本没出版过。
再一问,之前燕京一份报纸上有过连载。再就是《故事会》这份杂志,也有连载。
前者肯定是凑不齐了,后者呢,每期连载字数有限,没有从头看过的人,也没那个心思在去买。
还好,没过几天报纸上报道了有关单行本的消息。
左右一个来月时间,感兴趣的观众和读者完全等得起。
这下,他们总算是松了口气。
只是,面对着这场泼天的富贵,《故事会》方面犹豫了起来。
《甜蜜蜜》目前正在他们杂志上连载,已经连载了几期。如果照常连载,接下来的泼天富贵肯定和他们没关系。
可这也不是一点办法没有,如果他们狠狠心,下一期完全可以刊载完整版。
这么做的好处肯定不少,但不是没有坏处,就是会得罪作者和出版社。
最后,杂志社领导决定召开会议,听听大家的想法。
会议室。
七月份的沪上天气闷热,会议室内即使开着窗户,也好不到哪里去。
校对员老李问:“听说今天社长要来主持会议,你们知道是什么事吗?”
“还能是什么原因,《甜蜜蜜》火了呗。”编辑老郑小声回答。
“啥?《甜蜜蜜》火了?!”老李瞪圆了眼,“就是咱们现在连载的那个?”
老郑奇怪道:“不是,你不看电影的吗?最近《甜蜜蜜》不要太火,基本上一票难求啊!”
老李老脸一红,期期艾艾地说:“我不喜欢看电影,有那钱,还不如买两斤肉呢。”
“怪不得呢,就是因为这部电影火了,社里才要开会。”老郑恍然大悟。
老李问:“能有多火?就算火了,跟我们有什么关系?”
“嘿,李哥,这你就不懂了吧?”编辑小王将一份《人民日报》摆在他们面前,只见头版赫然印着:“《甜蜜蜜》观影人次或已破千万,电影票一票难求,观众争相寻找原着小说!”
观影人次千万,观众争相寻找原着小说!
想明白其中的含义后,办公室里瞬间炸开了锅。
“怪不得,社长急着开会,换我我也急啊!”
“我明白了,咱们不是有版权吗?要是……”
“我听说最近有读者给编辑部打电话,请我们重新刊载那部小说呢!”
“绝对不能重新连载,那样我们岂不是要违反合同?”
众人三三两两凑在一起,说着自己的看法。
何成伟忧心忡忡看着这一幕,他最怕的就是杂志社被眼前的利益所蒙逼。
为了眼前的丁点利益,得罪胡为民这样的大作家,简直就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之前,他和主编聊过这件事,主编也认同他的看法,就是不知道为什么还要开这个会。
就在这时,社长、主编和副主编走了进来。
三位杂志社主要领导坐下后,会议室顿时安静下来。
“同志们,情况很严峻啊!”社长敲着桌子,“《甜蜜蜜》现在火了,可单行本马上就要上市,咱们要是继续按原计划一期一期连载,等咱们登完,读者早买书去了,谁还看咱们杂志?”
何成伟皱眉,原来社长是有这方面的担忧。
但这大可不必啊。
目前《故事会》除了连载《甜蜜蜜》,还在连载《黄飞鸿》。
相比前者,后者吸引来的读者要更多。
只要杂志内容不下降,根本不会流失读者。
“那咱们干脆下期直接登完整版!”年轻气盛的编辑张坊一拍大腿,“反正电影都火了,读者肯定急着看结局,咱们抢先登出来,销量绝对暴涨!”
“不行!”何成伟立刻反对,“咱们跟胡老师签过合同的,之前都连载了那么久,现在突然改全本,人家能答应?再说了,咱们杂志一向是按规矩办事,这么干,以后作者谁还敢跟咱们合作?”
“可要是按原计划连载,等咱们登完,黄花菜都凉了!”王昔急得直搓手,“现在满大街都在找《甜蜜蜜》的原着,咱们要是能抢先一步,这期销量起码翻倍,不翻倍都不止!”
“我觉得这种想法纯属多虑。”何成伟不客气的反驳,接着又说出自己的看法。
“目前咱们的杂志除了连载《甜蜜蜜》,还在连载胡老师的《黄飞鸿》。相比前者,还是后者更对读者的胃口。《黄飞鸿》也是胡老师的作品,咱们要是惹怒了胡老师,以后还想不想签下胡老师的新作了?”
说完,他看向社长和主编。
社长眉头紧锁,手指在桌面上敲得“哒哒”响。
会议室里烟雾缭绕,编辑们争论不休。以王昔和张坊为首的一部分编辑主张“机不可失”,以何成伟为首的编辑则坚持“诚信为本”。
社长和身旁的两位领导交换了一番意见。
最后,社长深吸一口气,把烟头摁灭在烟灰缸子里。
“算了,咱们不能这么干。”社长叹了口气,“《故事会》能在读者心里扎根十几年,靠的就是一个’信‘字。
更别说作家了,他们可是优质内容提供者。咱们要是为了短期利益坏了规矩,以后谁还信咱们?”
“可是,读者打电话……”张坊还想争辩。
“没什么可是的!”社长一摆手,神情坚定,“咱们按合同办事,该连载几期就几期。至于读者想看全本,那就等单行本上市吧。”
办公室里安静下来,编辑们面面相觑,最终都点了点头。
何成伟也松了口气。
他说真怕领导因小失大,得罪胡老师。
那样的话,让他以后如何面对胡老师啊!
忍痛放弃的“泼天富贵”,杂志社领导又安排了一番工作,随后匆匆离开。
一天后,沪上的报纸刊载了《故事会》的告读者信。
信上《故事会》声明,杂志社遵守和胡为民的合同。下一期依然只刊登《甜蜜蜜》的最新连载章节,而非完整版。
当读者拿看到这则声明,心里非常失望。
有人骂骂咧咧:“《故事会》也太死板了!电影都火了,还在这儿一期一期挤牙膏!”
但也有人竖起大拇指:“这才是老牌杂志的气节!”
并且表示以后家里会长期订阅《故事会》,支持他们的这一决定。
而《故事会》编辑部的众人,只能苦笑着安慰自己,“泼天的富贵没接住,但至少,咱们的招牌,没砸。”
对此,胡为民自然是一无所知。何成伟作为杂志社的编辑,也不会将这么丢脸的事情告诉他。
虽然最后杂志社守住了气节和尊严,但谁让他们动摇了呢。
他现在只希望这件事千万不要传到胡老师的耳朵里,要不然下次见面,他肯定会羞愧到无地自容的。
而此时,被何成伟念叨着的胡为民,则收到了一封来自陆遥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