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还有个瓜尾巴给她啃。
啃完以后看到谢姎下班了,忙冲过去和她分享,顺带消化这个过于噎人的大瓜:
“我的天哪姎姎姐!你绝对绝对猜不到今天咱大院发生了什么事!”
“……”
谢姎早就知道了。
楼雪芳的娘家住址还是她让主系统提供的。
话说回来,她也没想到楼雪芳胆子这么大,竟敢以帮大队代购化肥为由,骗取老乡的信任,带着老乡集资给她买火车票和化肥的三百块钱,留了个假的家庭住址就回城了。
三百块,还是恶意诈骗,足够她吃一壶了。
楼雪芳本来以为把三百块钱还给老乡就好了,她自己没钱,但她婆婆肯定有钱,不然怎么供小姑子读高中大学?
万万没想到那三个混混的家人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跑到派出所门口哭诉,说凭啥他们儿子一分钱没偷着都要去大西北劳改,姓楼的都把钱骗到手了,还一骗骗了三百块!要不是好心人看不下去写信告知,就被她用假地址逃过去了,这种人凭啥能私了?不服!
大队那边收集了民意也不愿意私了,人人都义愤填膺,认为这女知青做的事情性质太恶劣、影响太不好了,这种都能私了,那以后岂不是什么坏事都能私了解决?照这样发展下去,会不会出现杀人放火的案子也被人用强权压制来假装私了呢?
于是,楼雪芳一案不予私了,最后被判了十五年劳动改造,也是去黄沙迷眼的西北戈壁劳改农场。
等待她的,除了从天亮干到天黑的开荒、种地、栽树、放牧等干不完的活,还有那三个混混的发泄性报复。
楼雪芳都被抓了,牛翠芬肯定让儿子离婚了。
这时候竟然庆幸儿媳妇没保住胎,离了就是离了,日后不会因为孩子再有什么纠葛。
离婚后,王韬黯然神伤了好几天。
不仅难过失去了老婆、孩子,还因为现在的他在婚恋市场属于二婚男了。想找个白白净净初中以上文化水平的黄花大闺女更不容易了。
王家人唯一暗自高兴的大概只有王琳了。
碍于她打落了嫂子肚子里的孩子,她妈、她哥没少给她脸色看,还让她做家务弥补过失。
这下好了,碍眼的人走了,她也不用干家务弥补过失了!
日子仿佛又回到了王韬没处对象之前……
……
春暖花开的三月,谢姎和顾禹安订婚了。
今年她还被厂里评选为三八红旗手,三月八号这天还跟着厂长、书记去大会堂参加表彰大会,算是双喜临门。
订婚宴办得比较热闹。
不过再热闹也比后世节俭许多,无非就是菜色丰富了一点,完了还给邻里发了几颗喜糖。
顾大姑欣慰地看着这对无比般配的璧人,心里总算了了一桩心事,也替已故的兄嫂高兴。
她包了个厚厚实实的红包给谢姎,也把侄子那套院子的备用钥匙给了她,意即以后他们小俩口关起门过自己的日子,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就是让长辈最欣慰的事。
“安安那时候年纪小,后来又去了部队,东西厢房和倒座我给帮忙赁出去了,早几年租金低,这几年回城知青多了,租房市场热闹了,我看着涨了点儿,两个厢房都是8元一个月,倒座房收了5元。那几家人看着还算安分,我的意思是继续让他们住着,加起来好歹也是一笔进项。等你们有了孩子、孩子大了,正房不够住了再收回来也不迟……”
谢姎没拂顾大姑的好意。
老实说,她穿过这么多位面,如此替侄子着想、却从不惦记侄子手里那份遗产的姑姑,还真不多见。
顾大姑家里条件是不差,姑父是抢手的八级工,大姑是妇联主任,住的也是一座独立小院,但却是普通的院子——
三间正房,两边各镶盖了两间偏房,随着儿子长大、娶妻,妻子又生了孩子,住房其实是紧张的。
但有大姑镇着,大姑一家上至姑父、下至表弟,没有一个觊觎顾禹安这套房。
当然,两个表嫂是分外眼红的,表弟家明明有这么大一套房子空着,宁愿租给外人也不给自家人住,好几次提出想要借住,都被顾大姑几句话怼了回去:
“借住?你付租金吗?两间厢房8块一个月,要是按这个价借住,那也行,回头我跟安安说一声,他指定同意,租给自己人肯定比外人强。”
“……”
掏钱还叫借住吗?
两个表嫂瞬间哑了炮。
从此对顾禹安不是很待见。
直到这两年,顾禹安频频立功,连升几级,因伤转业还调到公安局任局长,两个表嫂心思又浮动起来。几次三番表示要给顾禹安说对象。
可她们介绍的对象,一个是像个老黄牛一样只知道埋头干活、别的啥都听家里安排的侄女,一个是没有工作还好吃懒做的妹妹,顾大姑打听之后就驳回了,连侄子都没告诉。
两个表嫂不死心,还想再努力努力,冷不丁听说顾禹安有对象了,两人三八节要订婚了。
这不,气得订婚宴上都没给谢姎什么好脸色。
不过谢姎压根不在乎。
以后又不跟她们一起过日子,给什么脸色都影响不了她即将拥有一套京市内环内小四合院的好心情。
倒是顾大姑,她还是打心眼里佩服、尊敬的。
以后只要谢奶奶有的,大姑也有一份。
再说顾家这套院子,谢姎和顾禹安确立关系以后去过几次。
不过因为他一个人住,家里空落落的,看着就很冷清,去了一两次之后,就变成顾禹安常跑谢家了。
如今订了婚,下半年就要结婚,婚房布置要提上日程了。
谢姎收下顾大姑郑重交付的钥匙,再去顾家,感觉就不一样了。
这套小四合院有正房三间,两边各一间耳房,东西厢房各两间,中间的天井约五十平米,做南朝北的倒坐房狭长一溜。
如今住着四户人家,东厢房一户,西厢房两户,倒坐房一户。
中间的天井和水井是共用的,铺着青石板,看着倒也很清爽,可惜没有树。
早先应该有的,树桩还在呢,后来估计是挡光原因,把树锯了,留下两个大树墩,天气晴好的时候用放笸箩晒晒菜干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