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宫知晓太子想要说什么。”
然而,柳沐芝却是不等司南朔光把话说完就开口打断了他。
“不管太子是出于什么目的,此事本宫绝不同意!”
她言辞决绝,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司南朔光怔了怔,显然没想到柳沐芝会这样说。
“母后!”
回神后,司南朔光急道:“宫外民情汹涌,此事若不尽快解决,定会引起动荡!
何况儿臣出面,也是百姓希望,所以儿臣今日非去不可!”
“胡闹!”
柳沐芝这下是真的生气了。
她不知道司南朔光是真的蠢,还是别有用心。
“你乃太子,乃国之根本!岂可轻易涉险?!倘若此事有人暗中挑拨,届时民情失控,你有个三长两短,又该当如何?”
她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严厉和坚决。
无论如何,太子都不能出事。
否则,她之前做的一切都将前功尽弃!
“可是...”
司南朔光眼中流露出几分犹豫,似乎真的将柳沐芝的话给听了进去。
他方才也确实是有些考虑不周了,满心都是自己在民间的名声,却忽略了其中风险。
他眼角余光扫过下方的司南振宏。
心念急转间,脑海中也想了许多。
若自己真的在这一次逼宫中遇刺身亡,那么最有可能登上大位的便是这位二哥了。
倘若自己是那背后的执棋之人,必不会轻易放过这次机会。
方才自己确实是鲁莽了,好在母后虽然对自己颇有不满,却也不敢真的弃自己于不顾。
起码现在不敢。
“没有什么可是的,此事本宫自有计较。”
柳沐芝摆了摆手,阻止他继续说下去。
“是,儿臣明白了。”
司南朔光躬身一礼,重新坐回了盘龙椅上,低垂的眼帘遮挡住了他的双眼,令所有人都看不真切,也没有人知道他究竟在想些什么。
下方。
一众大臣将太子与皇后争执看在眼中,低垂下的眸子中身上各异的。
太子一党纷纷松了口气,眸底闪过一丝后怕,他们方才真有些害怕皇后会头脑一热答应了下来。
好在皇后不是那种无脑之人。
不然,他们今天怕是要死谏让皇后太子收回成命了。
而某些大臣眸底则是闪过一抹可惜,可因为他们低垂着脑袋,所以并无人看到。
这些大臣,有些是支持二皇子的,也有些是表面中立的。
但无一例外,他们都是将借机浑水摸鱼的。
所以在昨晚听到定国公遇刺消息后,便开始谋划今日朝会之事。
也正是因为他们的推波助澜,所以才会在短时间内汇聚如此多的民众。
本来按照赵长空的计划,有个数百便差不多了,这个人数不算多,却也不少,足够做许多事情了。
却没想到,最后不禁来了数千民众,竟然还有不少国子监士子参与其中。
到也算是意外之喜了。
“诸位爱卿,依你们之见,该如何解决此事?”
这时,柳沐芝的声音在金銮殿内升起,她视线扫过下方的大臣,眸光闪烁。
她明白不能继续放任那些百姓和士子闹下去,可一向智谋颇深的她此刻竟也是毫无头绪。
众大臣相互对视一眼。
谁也不愿意当那出头的鸟。
这种棘手的麻烦,谁爱去谁去。
至于太子党以及忠于皇后的那几个心腹大臣,此刻也不愿插手这等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司南振宏同样没有开口,此事既是赵长空的安排,那自然也给了他解决之法。
但时机还未达到,所以他也不急着开口。
见下方竟无一人开口,一个个都做起了缩头乌龟,柳沐芝凤眸深处不禁闪过一丝冷芒。
这些丘八、酸儒,平日里见到好处一个个就想那嗅到了肉味的饿狼,争先恐后地想要上来咬上一口。
如今出了事情,又一个个比兔子跑得还快。
真是该死!
“诸位爱卿,何故一言不发?难道陛下平时就是养你们这些人吃干饭的吗?”
柳沐芝声音充斥着冷意。
这番话从她嘴里说出来不可谓不重,几乎就等于指着下面那些的鼻子骂他们是饭桶。
不少人脸上都涌现出羞愧之色,但更多人的人却是无动于衷。
走到他们这个位置,脸皮早就锻炼出来了。
说两句而已,又不会掉块肉,想说就说呗。
“既然都不愿意主动开口,那本宫就点明让你们说!倘若还敢推辞,那就别怪本宫不念旧情!”
柳沐芝重重的冷哼一声,冰冷的视线从下方一众大臣身上扫过,最终落在了其中一名两鬓斑白的大臣身上。
“孙太傅!这金銮殿中你资历最老,学问最高,就由你先来带个头吧。”
柳沐芝声音平静,语气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被点名的孙太傅心底苦笑一声,迎着柳沐芝冰冷的目光,艰难站了出来。
“回娘娘,依老臣之见,聚众宫门,咆哮天听,乃大不敬!按律都当以谋逆轮处!
老臣恳请娘娘和殿下即刻调遣禁军驱散民众,并捉拿首恶,斩首示众,以儆效尤!”
此言一出,顿时引起不少大臣的附和。
还有不少武将出列请命,原带兵出宫镇压。
柳沐芝微微颔首。
这孙太傅最重视礼仪纲常,手段也颇为强硬冷酷,这番建议倒也符合他平日做派。
“王尚书,依你之见又当如何?”柳沐芝再次开口,点了礼部尚书的名字。
有了孙太傅开口,王尚书倒也没有那么犹豫了,上前躬身一礼:“回娘娘,依臣之见,万万不可动用武力!
外面民众数千,纵使皆为百姓却也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倘若手段过于激烈从而引起民众不满,恐生哗变!酿成流血惨案!
届时民怨沸腾,我们又当如何自处?
遑论其中还有不少士子,他们若有了好歹,天下读书人如何看待朝廷?”
他话音方落,也引起了不少同僚的响应。
柳沐芝再次颔首。
王尚书的话也不是没有道理。
要知道有些时候,读书人的笔杆子可要比士兵手中的枪杆子还要令人心惊!
如今金銮殿的形势也以分明。
强硬派和温和派。
各有各的说法,各有各的优缺,各执一词,争执不下。
柳沐芝被大臣吵得头疼。
一时间也有些拿不定主意。
“母后,儿臣或许有一法,不仅能平息民愤,还能挽回朝廷声望。”
便在这时,太子忽然开口,令金銮殿内忽然为之一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