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楚逸话音落下,两名如狼似虎的殿前侍卫立刻上前,毫不客气地架起林文远,将其拖出了大殿。
整个过程中,林文远没有再多说一句话,因为他知道,这楚逸铁了心要针对他,那他解释再多也没有用。
看着林文远被带走的背影,在场不少官员都感到背后一寒。
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就在众人还没有从林文远被迅速拿下的震惊中回过神来,又有数名御史站了出来,目标直指靖王党。
那些平日里跟靖王走的比较近的官员,有一个算一个,都被五花八门的理由给弹劾了。
有的人被指控徇私舞弊,有的人被指责用人不当,还有的被翻出了陈年旧账。
这些御史无一例外,都拿出了各种“铁证如山”的证据。
而被弹劾的那些官员,尽管极力地为自己辩解、训斥这些御史诬告,可楚逸却仿佛瞎了一样,对那些明显牵强附会,漏洞百出的证据视而不见。
只要有人被弹劾, 楚逸便立马下令革职,关押入狱,一点情面都不讲。
他根本就不在乎证据是否真实,也不在乎程序是否正确,他要的,就是以雷霆万钧之势,将朝中所有明确支持或者倾向于楚霄的势力全部连根拔起。
那些原本还想着要站出来说几句公道话的中立官员,看着眼前这近乎野蛮的大清洗,只觉得一股寒气从脚底直冲天灵盖。
他们默默地缩回了想要伸出去的脚,低着头看着自己的脚尖,连大气都不敢喘,生怕一个不小心,就会被上面的楚逸注意到,然后被针对。
看着靖王党的势力迅速被瓦解,那些跟随楚逸的官员各个都面露得意之色,腰杆瞬间都挺直了。
当最后一名被弹劾的官员被拖走,整个大殿内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落针可闻。
楚逸看着大殿内的官员全部都因为畏惧而低着头,心中涌起了一股畅快之感。
这手握大权的感觉实在是太美妙了,让他深陷其中。
就在这个时候,楚逸的目光精准的落在了百官最前方的五皇子楚旭的身上,朝着他微不可察地递过去了一个眼神。
一直沉默不语的五皇子,在接收到这个信号之后,随即深吸了一口气,然后大步出列。
他跪在楚逸的面前,恭敬地大声说道:“监国,臣弟有本要奏。”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都集中在了五皇子的身上,他们都想不通,这位平日里几乎没有存在感的皇子,今日突然跳出来是打算做什么。
楚逸面上适当的露出了一丝疑惑,“五弟有何事要奏?”
五皇子抬头,目光灼灼地看着楚逸,“监国,如今父皇病重昏迷,龙体难愈,然国不可一日无君。”
“如今朝局初定,百废待兴,外有强敌环伺,内有不轨之徒窥视。”
“监国虽暂理朝政,但名不正则言不顺,难以凝聚天下民心。”
五皇子顿了顿,再次提高了音量。
“为了大夏的江山社稷,为了天下苍生,臣弟斗胆,恳请监国顺应天意民心,早登大宝,以安天下!”
登基?
所有人都被五皇子这石破天惊的一番话震的头晕目眩。
在短暂的死寂之后,楚逸一党地的官员率先反应了过来。
他们的脸上露出了狂喜之色,纷纷出列,齐刷刷的跪倒在了地上。
“五皇子所言极是,国不可一日无君,请殿下为了江山社稷,登基即位!”
“殿下监国,已显雄才大略,正位天子,乃众望所归!”
“臣等恳请殿下登基!”
一时间,请求楚逸登基地声浪淹没了整个大殿,那些楚逸的党羽们,各个面色潮红,仿佛已经看到了从龙之功带来的无上荣耀。
而那些中立的官员,此刻只觉得口干舌燥。
他们之中有不少人都觉得这于礼不合,想要提出反对,可是想起刚刚林文远等人的下场,他们又感觉到了一种发自内心的恐惧。
现在站出来,那就是下一个林文远,肯定会被楚逸给盯上,那下场可想而知。
沉默,成了他们唯一的选择。
楚逸将下方所有人的反应都看在眼里,他刚刚故意将靖王党一网打尽,为的就是让剩下的官员畏惧。
这个时候,楚逸知道该轮到自己表演了。
“五弟,你这......此事万万不可!”
“父皇尚在静养,身为人子,岂能行这等不忠不孝之事,此事休要再提!”
五皇子立马痛心疾首地喊了起来。
“监国至孝,天地可鉴!”
“然国事重于大山,如今局势,唯有监国登基才能安定天下!”
“监臣弟知道监国谦逊仁孝,可您如果眼睁睁看着江山动荡,那才是真正的不孝啊!”
“为了延续国祚,稳定大局,还请监国继位!”
这些话简直就是说到了楚逸的心坎里了。
五皇子说完之后,楚逸的党羽们更加卖力地附和了起来。
“请殿下以江山为重!”
“殿下登基,合乎礼法,顺应民心,还望殿下应允!”
“殿下若是不登基,那我等就长跪不起!”
看着百官们群情汹涌,万众归心的场面,楚逸知道火候已到。
他假意露出了挣扎犹豫之色,随后装出被迫无奈的样子。
“哎......既然是为了江山社稷,那本皇子便只好同意了!”
楚逸话音刚落,五皇子立马带头改口。
“陛下圣明,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其余官员都深深地看了一眼五皇子,不少楚逸一党地官员都恨恨地跺了跺脚。
怎么这种拍马屁的机会竟然被五皇子抢了先,真该死啊!
随后,整个大殿内的官员,无论是心甘情愿还是被迫,都齐刷刷地跪在了楚逸的面前,高呼万岁!
楚逸端坐其上,接受着百官的朝拜,心中豪情万丈。
接下来,众人便开始讨论起登基大典的日期。
因为楚逸不想夜长梦多,所以在众多吉日当中,他挑选了一个最近的日期,那便是在一个月后。
一个月就要举办登基大典,这看起来有些仓促,可是无人敢在这个时候提出异议。
于是,新皇登基大典,便直接定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