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花城带着东西离开了。
结果大棕熊把盖子压住了,他锤了两下,大棕熊才挪开身子,懒洋洋地看了他一眼。
“你还挺坏,故意的吧,这边都挖成坑了你还挤进来?”
张花城拍了拍它。
大棕熊露出一个人性化的笑脸,这一瞬间张花城感受到了它眼睛的不一样,蛇瞳!和一般的熊完全不一样。
“几年前你是不是吃了一条蛇?被炸死的蛇。”
张花城心中一动,坐在了它的对面。
果然大棕熊点点头,没有一点交流上的麻烦,甚至还低吼着,比画了一下。
“你的意思是说,当时你就见过那条蛇?”
大棕熊点头。
“原来如此,你为何会选择这里当巢穴?”
大棕熊想了想,然后摇摇头,发出一阵低吼。
“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带你住在这里了吗?你母亲呢?奇怪,我竟然能够自动翻译你说的话,比黑夜强不少呢,黑夜有时候我还得猜一猜。”
黑夜就是黑狼王,张花城发现它在夜间极强,而且夜色之下如鬼魅一般,干脆就叫它黑夜了,本来想叫它小黑的,但想了想放弃了。
交流了一会,大棕熊对着他叫了叫,然后扭了扭身子。
“给你拔拔毛?”
“吼!”
“你跟我来,我正好有一个好东西可以用得上。”
张花城带着大棕熊回去了。
狗蛋正在睡觉,被张花城叫醒了,打着哈欠道:“花城哥哥你干嘛?”
“先别睡了,你的大梳子给我用用。”
“噢,干嘛?”
“大熊要梳毛。”
“啊?”
狗蛋一下精神了,小心翼翼的放下怀里的小棕熊,然后背包里翻找了一下找出梳子,这梳子是一个长长的银梳子,是秦晓东在黑市收的,张花城见狗蛋当时头发乱糟糟的就给她了,狗蛋平时都会带着。
“我来帮大熊!”狗蛋高兴地跑去给大棕熊梳毛了。
大棕熊趴在地上,任由狗蛋在它身上使劲地刮着,还时不时动一动它身上的肉,每一次刮都有一大团的毛落下来。
“怎么这么多的毛?”
狗蛋很疑惑。
“都是旧毛,你没发现它的新毛已经长出来了吗?”
“真的哎,这些都毛都已经脱落了,粘在它身上的啊!”
张花城看着地图,她则努力地刮着,半个小时后她刮累了,黑子过来帮她刮,两个人硬是刮出了一堆厚厚的毛块。
“花城哥哥,这毛能做毛衣吗?有点软,还有点长。”狗蛋拿着毛过来问张花城。
张花城心中一动,接过来看了看道:“你别说,这东西还真的可以弄个好东西,毛衣的话肯定是比较困难,但如果是制作大衣类,那绝对是好东西。”
天然的熊毛可以制作大衣类的厚重衣物,特别是有纺生熊毛纤维,就是根据北极熊的毛发研究出来的人造纤维可编造高性能的软毛衣,超薄超暖,而且还耐用,这东西带回去特殊处理一下,完全可以弄上几身不错的内衣了。
想到这里他赶紧道:“毛发别丢了,再给它刮一遍,我带回去找人制成内衣!”
“好~”
狗蛋高兴地跑去继续刮了。
“这个位置……”
张花城通过基地图,果然找到了他未曾发现的区域,这一片区域很小,他突然反应过来了,水野春博士不可能真住在实验室里面啊,这一个区域或许就是水野春博士的住所!
想到这里他立刻起身。
“狗蛋,我出去一趟。”
“好的!”
此时的大棕熊全身毛发已经焕然一新,旧毛被刮掉让它很愉悦,时不时地还会蹭一下给它刮毛的狗蛋,它白天找铁柱示意过,结果铁柱对着它身上一顿薅,拔得它不舒服就跑了。
重回基地,张花城很快来到了水野春的实验室,又穿过一条长长的走廊后,看了看地图,地图里面显示这个位置后面就是一个独立的空间。
他看着上面挂的一副褪色染血的天皇画像,将其挪开,果然后面出现了一个暗门,暗门有一个钥匙孔。
“咔嚓!”
随着钥匙插入,张花城打开了暗门。
进入暗门,关闭以后,画像自动归位,这也是张花城来这里找过好几次都没有发现的原因。
不得不说水野春博士的待遇高,这里面完全就是一个达到二百平的四室两厅,一个完全接近后世的住宅,不是日式风格,而是当前的美式风。
这里有各种好看的木雕,如以后的手办一样,还有一些动物的骨头,挂在墙上琳琅满目。
两个大厅一个挂满了各种试验的资料与数据,另一个则是完全生活状态的,少女风满满,还有一些女孩喜欢的各种首饰,挂饰等等。
看得出这里只有她一个人居住,不管是喝水的杯子,还是椅子,亦或者是洗漱用品都是一个人的。
张花城来到了书房,这里有两个书房,一个是生活系的书房,一个是实验室的书房,实验室的书房里面全都是各种资料,照片,还有一些关于生物的书籍。
而在生活系的书房里,张花城看到了一排排的各国书籍,最多的是日本,书籍很多,看起来的有上千本,更让张花城惊喜的,却是书房的窗口,这书房的窗口是玻璃的,看样子还是特殊的玻璃,虽然外面很脏了,但他看得出,外面是有很多绿色植物的,这也就意味着她的书房位置,也是通往外界的一个出口。
这个出口可以直接到外面的。
书房封闭得好,里面这些年过去了依旧是一点都没有脏乱,让他倒是颇为满意,当他看到一张照片时愣住了,一开始他以为水野春博士是男人,老男人,可后来发现是个女人,现在看到照片才发现水野春居然是一个看起来只有三十来岁,长相很甜美的女人。
而且很美!
“这么漂亮的女人跑来这里搞生化实验……”
张花城放下照片。
他很快就明白为什么水野春的其他日记本都是一些工作中的记录了,这里也有一摞日记本,这里的日记本显然更多。
原来工作和生活上的日记她都分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