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是朱雄英交代的事情,姚广孝每一件都办的十分漂亮,对于这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朱雄英一直想让他多出出力。
但这老和尚知道朱雄英心里在想什么,对于太子想把自己当驴使,他是一百个防备。
朱雄英嘿嘿一笑,走到他的身边,随意的说道:“先生,你这些年,在应天学院,你也应该知道,这些人才,我都是要外放在外面的,如今江西那边的事儿,已经完事儿了,我准备在应天,准备些基层试点的活儿。你觉得这事儿怎么样?”
姚广孝略微一思索,从各方面考虑了一番,说道:“殿下,您要是想从应天试点一下,这应该并不困难,因为朝廷对于应天的掌控力强,不足以掀起什么大的水花,若是放在地方上,应该会有很大的困难。”
朱雄英沉思片刻,点头表示认同,在官僚体系之中,吏是最底层的存在,都是负责前沿的工作,但具体到基层事务上,这事儿还不好办。
这个时期的吏员,可不是谁都能当的,你家不说是个地主吧,最起码也得是个富户,基本上和平民阶层没有关系,因为吏员需要有一定的文化水平,这在明初这个社会环境下,还不具备这种条件。
你总得识字识数吧。
另外,吏员有时候需要处理赋税,徭役等事务,如果出现了亏空,那是需要吏员自己垫上的,普通人家能垫的起吗?
当然,若是有多出来的,那不就是工资吗!
所以,你要是搞基层事务,首先就是损害的富民和中小地主阶层,这个层次的人群,占比很大,所以阻力也就会更高,整不好所有的地主都站起来反对你。
历史上,很多皇帝,为什么改革改到一半,就改不动了,因为再改下去,就到了自己的头上了,他仰仗的那些大臣、官僚,就是改革最大的阻力,但是却是保证他皇位的最大助力。
这种情况下,你要是再改革,那就是自己人都反对你,这皇位也做不久了。
而大明的策略是什么呢?首先,先保证军队的利益,以淮西勋贵控制整个军队,淮西勋贵的利益怎么控制呢,给予他们产业经营权,海外经营权,他们虽然放弃了土地,但是他们获得的财富,比以前还要多。
更何况,只是中原的土地收回去了,海外还有很多地呢,会因为军功分给他们。另外,粮食他们可以花钱买,或者是去海外借(抢),不比自己种地强。
所以淮西勋贵的利益保住了,这个基本盘就不会乱。
然后,把淮西勋贵当枪用,就可以逼着大地主,官员就范,参与改革,但同时增加官员收入,以减少矛盾。他们手中还是有地,不过只是税收多交了一些,被枪指着,也不得不配合。
但是这些底层的吏员不同,他们手中是有地,但是远远没有大地主多。一旦取消了他们的特权,他们将会反应很大,坐惯了‘半个官’,你再让他老老实实种地,他将会不愿意,他们不愿意了,基层的工作就会很难开展,没准儿连税也收不上来。
并且,人数多得多。淮西勋贵这把枪,也不能指着所有人,一旦底层乱起来,说不定会引发一场自上而下的革命。
那要想办成这件事儿,需要怎么做呢,也需要如法炮制了,从他们中间,拉出来一批资产阶级,让其利用商品赚钱,而不是种地赚钱。
从他们中间,拉拢一批,打击一批,这事儿没准儿能成。
朱雄英叹息一声儿,说:“这事儿急不得,还是需要徐徐图之!”
姚广孝知道,朱雄英一定是知道这其中的关键的,于是,便给朱雄英提了一个办法,说道:“殿下,我倒是觉得,以后,应天学院的招生,还需要规范一些。将从周边地区招生,改为面向天下招生,这样的话,这一批培养的学生,渐渐地,一定是改革的生力军。”
朱雄英眼睛一亮,是啊,比如说从山东招收30个名额,这三十个人来到应天,会是狗蛋、铁柱之类的吗,定然是耀宗、耀祖之类的,没那么点资产,能长途跋涉走到应天吗。
他们本就是吏员的储备力量,现在只不过将其培养一下,再让他们做事儿,便能提高基层的掌控力了。
到时候,县长或者是县丞,就是大他们几届的师兄,有这么一层关系在,这事儿就好办多了。
他们君臣二人,对待这件事儿,谈论了半天,最终一致认为,现在搞还是有些操之过急,还是先从应天试点为好,其余各地方,还是需要一定的发展时间。
现在大明有些地方发展特别快,有些地方还和以前一样,步子跨大了,容易扯着双黄蛋。
等他们二人出门的时候,才听到,远处好像有人在谈话,隐隐还有争吵之声,外面的这些宫女太监也都小心翼翼,不敢出声,他这才想起来,占卜时候下的令,现在离占卜结束一个多时辰了,便对着前方的加多宝说道:
“让大家恢复正常吧,不用拘谨了!”
明显的感觉这些宫女太监放松了不少,朱雄英觉得,随着自己的年龄增加,东宫这群人,对自己的畏惧越来越严重了。
他招招手,让加多宝来到身边来,说道:“刚刚你们都屏息凝神,孤怎么听到隐隐有争论谈话的声音?”
加多宝正要禀告,立刻说道:“殿下,是这样的,礼部官员前来让殿下试穿礼服,但您下令,周围不允许有声音。王老吉带着人将礼部官员阻拦到东宫一百步以外,以防止吵到您!如今已经有半个时辰了,许是官员们等的着急了。”
一百步?好家伙。
于是他问道:“礼部官员找我试什么礼服?”
他这话一说出口,顿时觉得周围人都用奇怪的眼神看着自己,尤其是姚广孝,仔仔细细的打量朱雄英。
朱雄英疑惑道:“看孤作甚!”
“殿下,您忘了?您的大婚之日,将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