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这老小子心里有怨气,没准儿因怨生恨,也不能让这老小子去。
本来常茂也是可以去的,但是,礼部这些官员,都说常茂的杀气太重,最好不要去冲撞喜气。
老朱寻思了一会儿,想了想,是这么回事儿,于是常茂也去不了。
所以,这套流程,只能是李文忠去了。
李文忠倒是乐意干这活儿的,这都是自家亲戚,老朱用的也放心。
纳采的人员确定了,使者需要携带礼物去往女方家里,礼物的数量众多,列举几样,玄纁,就是黑色和浅红色的绸缎,代表意思为天地交感;
大雁,象征忠贞不渝,大雁比较难得的时候,便用木雁,可朱雄英的婚事,老朱能不上心吗,就算是这大雁跑到南半球过冬去了,也得抓回来当礼物。
另外便有彩缎、金银玉器、纯色无杂毛的羊、酒等
女方的家长需要率领全家出门迎接,按规矩来说的话,需要迎接数里,以视重视,但信国公府和皇宫没相隔多远,于是便是象征意义的迎接了。
李文忠在信国公府的大堂,宣读纳采诏书,汤軏按三跪九叩接旨。随后,女方还要设‘采纳宴’款待使者,随后李文忠回宫复命,女方还要回赠‘谢礼’!
这一套流程下来,这个纳征环节也就结束了,随后就是问名和纳吉了,这两步的主要目的就是合婚定约,这两步主要是确认女方信息,加上占卜吉凶。
这些都是象征意义的事儿,这汤昭珩生辰八字怎么样,老朱和中朱能不知道?这生辰八字能算出来不吉?
要是算出来不吉,钦天监也就不用干了。不但是吉,而且是得大吉,可以让大明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的吉。
接下来就到了这些环节中最重要的了,也就是纳征,这是个什么意思呢?
实际上就是皇家向女方家送‘聘礼’,注意,是聘礼,而不是彩礼。
聘礼这个词,来自于周礼,这是娶妻的核心礼仪,有说法为“聘则为妻”,这种礼仪在互带俱有严格的法律约束力,悔婚一方将要收到法律和道德的双重批判。
而彩礼这个词,出现于宋元以后,更侧重于对女方家里的经济补偿,一开始的时候,彩礼是给钱财也行,给东西也行,后来逐渐货币化。但彩礼一直是没有法律和道德的约束力的,所以有种说法,娶妻为聘礼,纳妾为彩礼。
后世民国之后,彩礼逐渐成为了聘礼的俗称,混用在法律上得到默认。
但有一点很有意思,就是南方等地,比如江浙部分地区,聘礼和彩礼还是有区分的。而北方几乎无区分。
(个人猜测:元一代,汉俗丧失部分;清一代,汉俗更是进一步丧失!)
皇家往女方家送‘聘礼’,是六礼之中,最注重‘物质’的一个环节,需要公开陈列,以公示天下,象征不可改变。
以老朱的尿性,这个环节那不得多多益善?在加上当今太子爷又不差钱,自己又添了亿些...
所以就导致这个队伍异常的庞大,场景震撼人心,轰动全城!
首先,队伍前方是先导仪仗,20名校尉举“金吾卫”“肃静”“回避”旗,步行开路;
随后是“鼓乐班”,60名乐工奏《庆善乐》,编钟、编磬、大鼓之声响彻街巷,声震云霄!乐工皆着绿袍皂靴,节奏整齐划一,没有分毫差错。
后面的跟着的队伍就是此次的聘礼了,这些聘礼全都放在一架架车上,上面是一个个贴着囍字的箱子,每辆车都用两匹毛色完全相同的良马牵引,这些马匹一个个高大肥硕。
礼品之中,或丝绸锦缎、或金银玉器,箱盖子打开,珠光宝气,金光闪闪,尽显皇家财气。
黄金千两,白银五万两,金制器皿一套,各色各种绸缎各五百匹,五谷各五百石,各种干货共二百箱,其中除了海参、鱼翅等山珍海味,最多的就是红枣、桂圆、莲子、花生,取早生贵子之意。
还有各种生活器物类,蜀锦龙凤被褥二百套,面织龙凤纹,芯填金蚕丝、饰为珍珠扣。景德镇官窑精品瓷器二百件,另有衣物若干...其余不再赘述
每辆车两旁都有带刀武士守护,震慑宵小。另有两名内官引马,金吾卫外围守护。
还有礼部官员,着红袍,骑高马,缓行前去,围观百姓需跪着迎接。
声势浩大,队伍长达五里,前队已经到达了信国公府,后队还没有出发,端的是史无前例,海内奇观。观者如云,尽知大明之富饶,番邦游民,皆惊天朝气象。
尽管纳征是结婚之前最重要的环节,那也不需要朱雄英高度参与,所有的事情,都由使者去办,他也就是在选礼物的时候,稍微费了费心。
现在内阁的运行越来越顺畅,减少了大量的政务,又加上朱标的身体已经恢复的差不多了,朱元璋也不好一直占着儿子的位置,于是就将近期的事务缓慢交接给了朱标。
这个过程中,朱雄英就解放了,没有他的事儿了,这让他有了大量的时间。
所以,在整个京城都在震惊皇家婚礼奢华厚重的时候,咱们得正主太子爷,正在流金城兴致勃勃的搞研究呢。
难道还有事儿比娶老婆还重要,这事儿是什么呢?
机枪!
机枪的研究出现了重大进展,当时过年的时候,任思毅曾给朱雄英献上了机枪的图纸,只不过当时的机枪还有很多的缺陷,首先就是精度不足,导致子弹容易卡壳。
朱雄英以机械表的原理,倒逼流金城提高加工精度,这段时间,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
实际上,只要攻克了金属定装弹的难题,机枪的出现是早晚的事情,只不过是将枪支,从单发改为轮发而已,并不是什么特别大的技术难题。
只需要提高一点点的精度,就可以解决机枪的卡壳问题,但这一点点,就是流金城突破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