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也不多说什么,主要去说这表演结束之后的事情。
灯光打开,胡舒上场,首先感谢了一众的来宾,然后特别感谢了陈知文。
大家有说有笑其乐融融,好不热闹。
等到捐款环节了,胡舒明白到了收获的时候,他首先将陈知文请上台,希望陈知文能代表下面的来宾来做出一个榜样。
陈知文来到台上,明白了这次宴会的目标,原来是盯上了自己。
他也不生气,打算直接来个大炸弹把国府的信用给炸开,让大家看清里面的成色。
“感谢胡先生这次邀请我过来参加这个慈善晚宴,一开始还以为就是吃吃喝喝,结果没想到居然是在这里等着我。”
陈知文看着胡舒,小小的嘲讽了一下。
然后进入正题。
“有很多朋友想知道我能捐款多少钱,我在这里说明一下,我一分钱都不会捐,为什么呢?因为国府里的是什么人?这位胡先生又是什么人,其实大家都清楚。”
“胡先生,我想问,我们大家捐款出去,那些钱究竟是去了哪里?为什么南洋同胞辛辛苦苦捐出来的物资会在商店里倒卖?你们强征士兵上千万,但是军队里只有一半不到的人口,剩下的人在哪里?”
“你胡舒先生在这个环节里究竟是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我们的钱究竟用在了什么地方?”
陈知文发誓要改变这个情况,他为此也做好了准备。
“陈先生,这话是不能这样说的,你没有看到我们在给灾民们做出的努力,要知道我们也是尽力了。”
胡舒脸色很难看,但是这里是公开的场合,他还是要表现出应有的样子,至少是不能心虚的。
但是他1内心对陈知文是充满了怨恨,至少也要捐点钱,结果不仅是分币不给还大闹现场,他绝对一定要在国内将陈知文的名声给搞臭。
“您尽力的证据是什么?是否可以给我们看一下,以你们的宣传能力,应该不会默默的去做好事吧?”
胡舒生气的反问,“陈先生,您在这里质疑我们,是不是就是不想捐钱?您不想捐钱可以,但是请不要妨碍我们的工作。”
胡舒有些恼羞成怒,虽然你说的都是事实,但是也不要在这种场合说出来。
况且你又给我们做了什么事情?
居然敢在这里大呼小叫。
“陈先生,您在外这样的潇洒,又怎么知道我们没有在为国内的难民们做出努力,又怎么知道这些钱没有用在正途上?”
“后方的那些难民无不受过我们的恩惠,而且我们的努力还不光是在这上面,我们的同仁一起努力,挽救了南京城内的那些无辜百姓,这就是我们的功劳。”
胡舒说的义正言辞,南京安全区的功劳被他放在自己的身上,因为到现在也没有人站出来说这事是自己做的,没有人将功劳捞到自己身上,国府当然不会放弃这个机会。
听到这番话,陈知文当然是明白国府的无耻,面前这位胡舒更是其中的代表。
“你说南京安全区是国府的功劳?”
“不是国府的功劳难道还能是您的功劳吗?”胡舒反问道。
他是有底气的。
当时在南京安全区里的人并没有将自己的功劳宣扬出去,他们认为这是自己应该做的,这就给了国府机会。
虽然在南京保卫战上我们确实有失误,但是这也不代表我们就不能做点好事。
所以在宣传口径上都是将南京安全区的功劳当成是国府的功劳,并且进行了大量的宣传。
可是他遇到的是什么人?
遇到的是本人啊!
听到自己的功劳现在变成别人的事迹,陈知文倒也并不怎么生气,但是旁边的南希忍不住了。
“胡先生,您说南京安全区全都是你们的功劳,是这样的吗?”
胡舒点点头,他其实知道真正的功臣是谁,但是他估计这些人应该是不在意的。
难道还能今天就在现场?
不对,他突然想到陈知文的妻子好像就叫南希,这个名字让他很是熟悉,好像在哪里听过。
但是现在不是思考的时候,他就将这个想法抛之脑后,转而肯定自己的说法。
“是这样的。”
“那您知道我是谁吗?”
听到这话,胡舒感觉到情况有些不对劲,但是连忙补救,“我不具体了解情况,只是我在这样理解。”
但是南希不去听他说的话,站出来,表明了自己的身份。
“我是南希,曾经担任南京安全区的负责人,现在站在这里,要揭发一个非常无耻的政府!”
往日的经历依旧浮现在南希的眼前,想到自己在那段时间的无力,南希只想流泪。
当年自己努力的希望国府方面能提前疏散民众,以免这些无辜的人被战争给波及到。
可是当时的国府军队全然没有理睬自己,结果现在却又在这里和自己争抢荣誉,这对南希来说是绝对不能容忍的。
之前因为顾及到丈夫陈知文的情况,她不对这件事过多的去宣传,只是默默的保留证据,但是现在陈知文来到美国了,她也就不用再去担心遭受到打击,在陈知文的支持下,她今天就要揭露这个事实。
“我之前是尊重一个处于战火中带领人民追求独立自由的政府,所以我一般来说不会去说什么。但是现在,基于他们对历史对事实的不尊重,我只好来诉说当时的情况。”
“我们没有得到任何的来自国府的帮助,得到的只有阻碍,我们安全区管理委员会的成员们怎么都想不到,设立安全区的主要困难,居然是来自这些原本应该是要去保家卫国的军人。”
“我们当时希望得到一块区域,一块可以设立非战争区域的安全区,但是当时的军队指挥官唐司令嫌弃我们碍事,不愿意这样去做,而且还将所有人的退路断掉,要让所有人和他一起陪葬。”
台下的听众大多是华人,他们默默的听着南希的讲述,对于这场战争有了更多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