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群中不乏种了几十年的地老农民。
但是他们除了去年在蒙小华家见到的土豆能亩产上千斤,这红薯是他们见到的第二种产量可以达到如此夸张地步的作物。
怎么能让众人不激动?
如今,小石村几乎每家每户都种了三到五亩地的红薯。
就连一直看蒙小华不顺眼的钱桂芬,都阴戳戳的种了几亩地的红薯。
每日李枝碧带着潘辉给红薯地浇水浇肥,居然长得还不错。
照这样算下来,到了秋季收获的时候,每家收个三千斤红薯完全没有问题!
若有了三千斤的红薯,就算今年水稻没有收成,村里人也不用担心没吃的了。
村民的眼中顿时焕发出巨大的期望。
蒙小华当然注意到了村民们神色的变化。
但是她并没有多说什么,而是让下人又连续挖了十几窝红薯。
这一下,村民们再也绷不住了,一窝蜂的凑到挖开的垄沟处,拎着红薯藤一根一根的数红薯的数量。
\"十二根。\"
\"十五根\"
\"十三根\"
……
一个个数字报出来,没有一个在十以下。
听到其他人报出来的数字,村民中爆发出了一阵欢呼。
\"太好了,只要把这红薯保住了,我们今年的口粮就有着落了。
\"华儿没有骗我们,红薯肯定能够高产,咱们一定要保护好红薯地。\"
\"回去一定要把家里的红薯看好,有了这几亩地的红薯,我们还有什么好担心的。\"
\"天杀的小贼,居然偷我们家的红薯,等我回去就住到地里去,让我抓到这贼娃子,老子打断他的腿。\"
蒙小华冷眼旁观村民们激动的神情,嘴角露出一抹满意的笑容。
对于红薯的产量,她一点都不觉得意外。
在前世的种植条件下,红薯亩产五千斤都稀松平常。
如今虽然没有前世的各种化肥,但是一旦让村里人看到了红薯的潜在价值,他们绝对会倾尽全力伺候好地里的红薯。
这样就够了。
只要坚持到旱灾过去,就凭每家的几亩红薯地,就足以让小石村的村民们过一个饱饱的冬季。
等到众人稍稍平静下来,蒙小华招呼众人回到了学堂前。
靠近小溪边的地方,就是蒙小华提前挖好的土坑。
她叫人从工坊里抬出来一个箩筐。
箩筐中装着满满一箩筐的红薯,能看得见的红薯个个都有拳头大小。
在蒙小华的指挥下,红薯被整齐的放进土坑中。
随着一个个红薯从箩筐中取出来,众人又议论了起来。
\"你们看这些红薯,每一个都比拳头大,起码一卡长,一个估计得有两三斤吧?\"
\"你看你看,刚刚那个红薯,有碗那么大一个,恐怕三四斤都不止。\"
\"我的天呐,这么多红薯,她要做什么?\"
听到村民们疑惑中透着惊奇的声音,蒙小华这才站起来道:\"诸位叔伯婶娘,今天既然是让大家知晓红薯的产量,当然不仅仅是挖几窝红薯给你们看。刚刚拿出来的红薯你们都看见了,等到秋天的时候,地里的红薯起码三分之一都能长到这么大,你们想想,若是每一窝红薯都有三四个这么大的红薯,这红薯的亩产量能有多少?\"
\"嗡……\"
蒙小华的话就像一颗炸弹投入了人群,让人群瞬间热烈的议论了起来。
\"天呐,她说的是真的吗?一窝有三四个红薯都能长这么大?\"
\"假的吧,我们春天的时候明明见种下去的红薯才手腕这么大,怎么能长到比碗还要大?\"
\"这些红薯是她特意挑的个大的吧,要是正常每一窝有三四个长这么大,这红薯的亩产量得有多吓人。\"
\"不可能,她肯定是骗我们的,要是个个红薯都这么大,她为什么要用小的红薯来育苗?\"
\"对对对,她肯定是骗我们的。\"
人群议论了一阵,众人又把目光齐齐落在蒙小华的身上。
蒙小华这才解释道:\"诸位,正如你们所言,不可能所有红薯都能长碗这么大,但是,一窝红薯里,绝对能有三四个红薯能长这么大,其他的红薯也都能长到手腕大小,最差的也能长大刀把这么大。育苗的红薯种,都是经过挑选的,但是,红薯种并非越大越好,反而是手腕大小的最合适。\"
蒙小华的话刚出口,就有人反驳道:\"你懂不懂种庄稼?不是越大的种子品种越好吗?你说手腕大的最好,难道是在忽悠我们吗?\"
\"华儿,我们都是种了几十年地的人了,你这么说可就错得太离谱了。\"
蒙小华笑了笑道:\"我知道你们不相信,但是,你们好好想想,在我拿出土豆和红薯之前,你们之中有谁相信庄稼的亩产能够达到千斤以上的?没有吧?\"
众人闻言,面面相觑,无人反驳。
确实,在蒙小华种土豆和红薯之前,他们别说见,就连听都没有听说有亩产千斤的作物。
如今,他们却亲眼见到了。
而且,还是两种!
所以,他们心中对蒙小华的质疑瞬间消失无踪。
他们不得不承认,或许蒙小华说的才是正确的吧。
蒙小华见众人沉默,接着道:\"刚才那些红薯,就是我春天播种的时候挑剩下来的,我把所有的红薯都拿出来了,一部分和大米一起煮成了红薯稀饭,剩下的数量不多,我就打算做烤红薯给大家尝尝味道,待会儿烤好以后,一家分一个,多了没有。\"
这时候,又有人开口了:\"华儿,要是这红薯产量这么高,肯定不好吃吧?\"
蒙小华笑着道:\"这个红薯的味道,你们可以问问老村长和国伯,他们曾经在我家里尝过。嗯。或许你们当中的某些人,也偷偷的尝过了。\"
听到蒙小华的话,人群中的某几个人不自主的低下了头,不想被人看出异样。
蒋才国站起来有点不好意思的道:\"哈哈,我确实吃过这个红薯,我只能说很香、很甜、很好吃,你们一定会喜欢的。\"
蒋洪瑞淡淡的道:\"嗯,味道确实不错。\"
有老村长和蒋才国证实,众人不由得对红薯的味道期待了起来。
红薯全部放进土坑里以后,表面上盖了一层土,一把火在土坑中生了起来,加入木柴后火势熊熊燃烧。
等火候差不多的时候,蒙小华就指挥下人将坑埋了起来,等柴火木炭将红薯烤熟。
等待烤红薯的当口,蒙家的下人抬了几个大木桶下来,桶里装满了煮好的红薯稀饭。
下人给每家发了一个碗,人口多的则发了两个碗。
拿到碗以后,村民们就可以到木桶处排队领取红薯稀饭。
蒙小华最不缺的就是大米。
所以,虽然是红薯稀饭,但稀饭里的米粒比好多人家里日常吃的粥要浓稠得多。
米香混合着红薯的香甜气息,许多人排队的时候就忍不住直咽口水。
稀饭早就煮好凉的差不多,领到红薯稀饭的人,直接一大口下肚。
待香甜的红薯稀饭经过口腔、喉咙滑进胃里,喝稀饭的人精神大振,忍不住赞了一声:\"好吃!\"
赞完,就迫不及待的继续喝稀饭。
一碗稀饭转眼消失。
喝完,有的人将碗递给眼巴巴瞧着自己的家人。
有的人却转身想要再领一碗。
不过,蒙家的下人早就盯着这些人,直接将这样的人拒绝了。
本来有人想要吵闹几句,但是一眼瞧见坐在一旁慢吞吞喝红薯稀饭的蒋洪瑞,只能老老实实将碗交给了家里其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