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步云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全场,最后看向楼锦川和苏永强:“和怀市委、市政府有信心、有决心,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浩南市等兄弟地市的支持下,扛起省域副中心建设的责任。我们将以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效,回报省委、省政府的信任,为北川高质量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胡步云的发言务实而恳切,既回应了关切,也表明了姿态,没有过度讨价还价。
楼锦川一直静静地听着,此时微微点了点头。苏永强也露出思索的表情。
“同志们,”楼锦川终于开口,“建设省域副中心,打造浩南都市圈,是省委经过深思熟虑的战略决策。困难肯定有,但没有困难要我们这些人干什么?”
他看向发改委和财政厅等部门:“你们要发挥好统筹协调作用,不能只当摇头派,要多想想怎么解决问题。资金、土地问题,要创新思路,多渠道筹措解决。政策方面,要大胆设想,小心求证,拿出有突破性的东西来。”
他又看向张悦铭和胡步云:“悦铭同志,步云同志,你们两位都是省委常委,所以更要讲政治、讲大局。接下来,要由省发改委牵头,你们两家密切配合,尽快就协同机制、利益分享等核心问题达成一致,形成具体协议报省委、省政府。不要搞扯皮,要算大账、算长远账。”
会议明确了方向,但具体的拉扯和细节磨合,又持续了将近两个月。
这期间,省发改委不知道组织了多少次协调会,很多时候都是在和稀泥。张海潮虽然也是副省级干部,但他面对的是两个省委常委,谁也得罪不起,所以也就只有和稀泥。
但他从内心还是支持胡步云的,因为没有胡步云,他现在可能已经在省政协养老了。但也就只能从心里支持一下,绝不敢说出袒护的话,张悦铭他同样惹不起。
两地的工作组更是唇枪舌剑,为了一个税收分成比例、一个重大项目的布局,能争得面红耳赤。
有一次,为了一个计划投资百亿的新能源汽车项目到底放浩南还是放和怀,双方争执不下。浩南方面认为该项目技术含量高,应留在浩南强化产业集群;和怀方面则认为该项目占地大、用工多,更适合和怀的承载空间和成本优势。最后还是楼锦川拍了板:研发中心和总部放在浩南,生产基地放在和怀,税收五五分成。
类似的博弈无处不在。胡步云叮嘱周海军:“原则问题要坚持,但也要适当灵活。我们的目的是把事办成,不是争一时长短。有些利益,该让渡的要让渡。”
终于,在又一次的省委常委会上,《关于支持和支持和怀市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意见》以及《浩南都市圈发展规划纲要》两大文件草案,提交审议。
会上依然有不同声音,但楼锦川和苏永强态度坚决。楼锦川最后总结道:“这件事,意义重大,关乎北川未来十年的发展格局。看准了,就要下定决心干。可能会有风险,可能会有人不理解,但只要我们出于公心,为了北川的发展,就要敢于担当。请同志们表决吧。”
文件最终获得通过。
消息传出,北川省政商两界为之震动。和怀市的干部群众欢欣鼓舞,他们看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浩南市内部则心态复杂,有期待,也有疑虑和失落。
其他地市,尤其是原本经济实力与和怀不相上下的圩河、南乐,更是五味杂陈,私下里不乏“省里偏心”“和怀走了狗屎运”的议论。
胡步云在市委常委会上传达省委决定时,脸上却看不到太多喜悦,反而更加凝重:“省委把这么重的担子交给我们,是信任,更是沉甸甸的责任。从现在起,我们的一举一动都会放在放大镜下看。干好了,是应该的;干不好,就是千古罪人。大家要有清醒地认识,接下来的任务更艰巨,挑战更巨大。”
他要求全市上下,务必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态度,务必拿出十倍的努力,扎扎实实推进各项工作。
挂牌“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指挥部”的那天,和怀市举行了简朴而隆重的仪式。省委书记楼锦川、省长苏永强、浩南市委书记张悦铭等领导到场揭牌。
彩旗飘扬,锣鼓喧天。但站在人群前的胡步云,心静若水。恍若这一切与自己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