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锦川看着屏幕上的图表,又看看胡步云和秦教授,恍然大悟般笑道:“我说你怎么躲着不陪我,原来是请了高参,关起门来搞小灶呢!怎么,和怀的发展大计,还得背着省委才能研究?”
胡步云连忙解释:“书记您误会了。只是初步的一些数据梳理和想法探讨,非常粗浅,原本想着等秦教授他们有了初步意见,再整理成正式报告向您和省委汇报。没想到被您戳穿了。”
“既然碰上了,那就是缘分。”楼锦川一摆手,“也别等以后了。我看这里就挺好,设备齐全,数据现成,专家也在。要不,咱们就在这儿,借步云书记这个宝地,开个小型研讨会?我也听听京都专家的高见,看看我们和怀这颗棋子,到底该怎么落在北川乃至全国的大盘子上?”
省委书记发了话,自然无人反对。
楼锦川转身问胡步云和黎明:“这么安排,你俩满意了吧?”
胡步云又笑:“您看,又被您看穿了。”
小小的数据分析室立刻被布置成临时会议室。工作人员迅速加椅子,调设备。楼锦川、张悦铭、胡步云、黎明、秦教授、两位博士,以及周海军、于洋飞等少数核心人员,围坐在一起。
会议开得极其高效,也极其激烈。
秦教授开门见山,首先肯定了和怀市在前一阶段挤水分、调结构、防疫情中表现出来的务实和韧性。“尤其是在外部环境急剧恶化的情况下,还能保持微弱的正增长,这说明和怀的经济肌体比很多同类城市更健康,底盘更稳。”
但紧接着,话锋一转:“但这种优势是脆弱的,也是暂时的。和怀面临的深层次问题并未根本解决:产业结构依然偏传统,新兴产业尚未形成强大集群效应;创新能力不足,高端人才匮乏;城市能级不够,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能力有限。如果不能在新一轮调整中找到突破性的战略定位,目前这点微末优势,很快会被大环境拖垮。”
张雷博士接着分析宏观趋势,从全球产业链重构,讲到国内双循环格局,再落到区域协调发展:“过去那种依靠单个大城市‘一城独大’的模式已经遇到瓶颈,培育多个增长极、构建城市群协同发展格局成为必然。北川省不能只靠一个浩南市。”
听到这里,张悦铭脸色微微一变。他总算嗅到了一点苗头,楼锦川把他带来和怀市调研,是想割浩南市的肉。只是他还不知道,自己身上哪块肉被胡步云盯上了。
乔飞白博士则调出了一系列数据图表:“我们从流量数据看,包括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怀市虽然经济总量不是最高,但处于几个关键通道的交汇点,枢纽地位正在提升。而且,其土地开发强度、环境容量、营商成本相比浩南具有明显优势。如果能够提升其城市能级,完善高端功能,完全有能力承接浩南市的非核心功能疏解,并辐射带动西部片区发展。”
胡步云适时补充了一些和怀市在交通、生态、产业基础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和规划设想。
讨论逐渐聚焦。
楼锦川听得极其专注,不时插话提问。张悦铭起初还带着轻松的笑意,但随着讨论深入,表情渐渐严肃起来,尤其是当话题涉及浩南市功能疏解和区域协同时,他偶尔会就具体数据的口径和结论的严谨性提出质疑,但总体上保持着倾听的姿态。
黎明和周海军等人,更多的是补充细节和实际情况。
思想的碰撞持续了整整一个下午又加一个晚上。
最终,一个逐渐清晰的共识开始形成:
在北川省的发展格局中,迫切需要培育一个新的增长极,一个能够与浩南市协同联动、又能辐射带动欠发达地区的省域副中心城市。
而和怀市,凭借其区位交通、发展空间、产业基础和近期表现出来的发展韧性,最具潜力和条件承担这一角色。
同时,应推动构建以浩南市为核心,以和怀市、圩河市为重要支点的“浩南都市圈”,优化全省生产力布局。
这个构想,实际上就是胡步云在心中酝酿已久的宏伟计划,只不过是借助秦教授、张雷和乔飞白的口表达出来了。
当楼锦川最后拍板,要求省发改委牵头,经略研究所提供学术支持,浩南市、和怀市密切配合,尽快就此战略构想进行深化研究,形成正式方案报省委省政府决策时,会议室里所有人都知道,和怀市的命运,乃至北川省的区域发展格局,可能真的要迎来一个转折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