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源还是在那张报纸,上面有言司令和宫先生他们的合影照片,那个家伙就是根据照片认出言司令,才发电报告诉琴岛敌人司令的。”
“以后,言司令必须尽量少在公开场合少露面,更不许拍照片上报纸了。”
“我不怕什么,为莱东实现众生平等而死,无所谓。”
“那么,我们把这个意见报告郝执委他们,你们集体讨论决定吧,这是我的建议。这一次,另一个楚家屋子遭受惨痛损失,是应该引起注意的时候了。”
军区开会讨论决定,可以照相 ,也可以与公众见面,但是,不能再上报纸了。这是大家的共同决定,也需要共同维护与遵守。
根据地环境越来越好,天气也开始转暖,广朋发起的根据地军民生产活动也到了必须实施的季节。
道观寺庙对生产活动自然是大力支持,富户也为贫瘠土地可以进行改造而大力支持。
七爷把老王爷的孩子送了过来,他们在根据地货币维护方面,可以说是如鱼得水。
资助渔民增加船只、渔网下海劳作,资助农民购买农机具,帮助工商业者扩大规模等等方面,甚至还帮助绿树县来往三省地区的商户进行规模扩大,都是行家里手,莱东的经济就如同刚刚到来的春天一样,生机勃勃。
于参谋长在莱东根据地西进方面,打得有声有色,前后用时一个半月,就完成了任务,军工厂、学校、医院等等建设,与地方政权和地方武装的健全一样,同样也是一片生机勃勃 。
龙营长派出的一批黄金运输队队员,沿着新开辟的路线走了一趟,果然没有遭到骚扰。
朐山总部发来电报,把二次重建东华军区的事情,做了通报,表示已经上报总部完成,原班人马不动,只是所有军区的部队纳入军区统一序列,但是,指挥权不做改变,一切照旧,改变的只是总部称号。
“变化不小,表面上是没有改变什么,但是,整个东华纵队彻底消失,一下子就成为了于军主力在东华的重大发展成就了。”郝执委看完以后 ,马上说。
“目前不具备统一指挥的条件嘛,怎么这么急?”寇副司令也这么说。
“不要说三道四了,没看到这是咸阳北总部批准了的嘛,不要背后议论。”广朋非常明白这其中的变化意味深远,那就是扞卫兰芷军的主导地位,让其他任何力量都要归属到兰芷军领导人名下。
余司令员因为在东华提出取消于军番号,以东华纵队名义领导东华省抗击东倭战事,结果不得不离开东华,就连治疗也被迫放弃了吗?
如果背后议论过多,余总指挥的事情不一定不会发生在郝执委等人身上,而且自己又是蜀咸军的代表人物之一,也会给大家带来不应该是的麻烦。
“那好吧,就是感觉怪怪的,一支自称主力其实打不出朐山的队伍,却要当我们的头,不好理解。”郝执委还在说着什么。
“他们不是让东华的三省军投奔了吗,起码我们没有做到。”
“屁,两千人的剩余队伍,破破烂烂的,要不是你在榆树山作战时候反应快,就让他们占了上风。还好你改变计划,放弃解决鲍原,重点打击他们到了全军覆没 他们会投奔到于军主力去?”郝执委还是非常不满意。
“好了,到此为止吧,那是过去的事情了,认可现实最好。下面讨论一下下一步进行的生产工作吧,这可是莱东发展壮大的根本.。你的部队没有实力,打不了胜仗,就不会得到任何人的认可 ”广朋继续叫停,因为他心中的认识,实在不能向任何人说。
“不许说话吗?”郝执委说。
“对,一定记住,我们都要少说话,甚至不说话最好,埋头多干事,干得还要比任何别人都好才行。”广朋再次重复了一遍。
“对啊,还是看一下生产任务吧,我们也有任务呢。”寇副司令和智团长了解广朋极为辉煌而又坎坷的历史,寇副司令听出了广朋话里的意思,跟着说。
“这是我们的地块分工,言司令的和电台班分的地就在海猫县指挥部门前,那是一个池塘,其实是群众盖屋烧砖挖的大坑,你看怎么弄合适呢?”郝执委放下议论,开始安排工作。
“好啊,那地方可是不小,我非常呼吸,就和电台班战士们改成水田种稻子吧。那些来自新军的战士们爱吃大米 每一次都要靠宣队长他们缴获东倭军粮食供应他们,太被动。 ”
“支持你的意见,可是填平池塘,搞种子 还有日常维护,都是不小的麻烦。”寇副司令也是南方人,虽然也习惯了面食,但是对大米一直是情有独钟。
“放心,种出水稻,优先供应你吃。”
“那就开始工作吧。”
广朋与其他人的生产地都是分散到各处的,以平常工作地点为选择的第一标准。
广朋告别大家,离开西海区到了海猫县指挥部 。
这一次,他特意好好看了这片池塘。
水流是从附近的山上流下来的,到池塘蓄积以后再沿着一条小河沟流出去,直到与其他河流汇合,一直流到十多里地外的大海中。
池塘的四周,长满了合抱粗的柳树,根深深的扎进池塘,现在正是发芽季节,倒映在池塘里面平静的世界,煞是好看。
“不能砍伐树木拉倒,这都是老乡们的财产,池边的柳树可以移植到村里村外河沟边,它们照样生根发芽,绿荫蔽地,而且河沟与离不开柳树,他们互相依存,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写的多好啊。”看到这片池塘,广朋口中一下子冒出来一句跟先生学的古诗,心中却想起了家乡那条河,以及自己身边的母亲、贾氏和孩子,以及小李他们,马上泛出一种说不出来的滋味。
“言司令精通诗经啊?”电台主任马上赞叹广朋的出口成章。
“天天听驻地附近学堂的孩子们读书,这些不用专门学专门记吧。”
“对啊,言司令跟小林学的东倭话 ,也很不错呢。”
“你看,这片池塘怎么改造水田种稻子啊?”广朋问电台主任。
电台主任也是蜀咸军出身的,只是不是广朋的老部下,却一直追随着广朋:
“我看,填平池塘就行,里面有的是水,好办。”
“我看,应该这样,”广朋蹲下,用一块小石子在地上画着图,“四面都是很平坦的土地,可以把流入水流的小河改到这里,然后才填平池塘,既可以保证小河不断流,让群众可以继续喝到山上流下来的泉水,其次还可以保证引进水流灌溉稻田。你看怎么样?”
此时的广朋,就像是一位勤勤恳恳的老农在弯着身子琢磨着农事,满脸的络腮胡子更加让人加重了这个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