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远方手指捏着笔,在画了叉的文件夹上顿了顿,忽然勾起嘴角,语气里带着几分冷意:
“既然他们觉得修厕所、补路坑都要劳烦市长,那我就遂了他们的意 —— 不仅要处理,还要大张旗鼓地处理。”
这话一出,褚旭东和梁舒文对视一眼,瞬间明白过来。
董远方哪里是要亲自管这些小事?他是要借着这些 “芝麻事” 做文章,让电台、报社跟着拍,让全市老百姓都看见:
市长为了公厕、路坑亲自跑现场,而本该负责的部门却把担子往上推。
老百姓心里有杆秤,这么一对比,基层干部的懒政怠政不就暴露无遗了?
“董市长这招‘敲山震虎’,怕是能让下面的人老实不少。”
褚旭东忍不住感慨,之前还担心这些小事会分散精力,现在才懂董远方的深意。
两千条问题看着多,这么一折腾,敢再推诿扯皮的,估计没几个了,最后真正要市长拍板的,恐怕连两百条都不到。
董远方没接话,拿起手机翻出方仁华的号码,指尖在屏幕上顿了顿,直接拨了过去。电话接通时,他语气已恢复平和,带着几分客气:
“方部长,我是董远方,耽误你几分钟说个事。”
简单寒暄两句,董远方就把想法托了出来:
“最近整理了些民生遗留问题,像人民公园增公厕、东环路补路坑这些,我打算亲自去督导处理。想麻烦宣传部配合做个专题报道,让老百姓知道政府在办实事。毕竟民生无小事,点滴里才能看出执政为民的态度嘛。”
电话那头的方仁华握着听筒,心里门儿清。
她在宣传系统干了二十多年,什么场面没见过?
一个七百万人口的工业大市,市长亲自去管修厕所、装护栏,这报道出去,哪里是 “展示良好形象”?
分明是把基层干部 “不愿担责、只会推诿” 的毛病摆到太阳底下晒。
她跟 “唐海帮” 虽有几分交情,却一直守着 “独善其身” 的规矩,从不掺和派系争斗。
董远方是堂堂唐海市市长,亲自开口要宣传配合,于公于私,她都没理由拒绝。
更何况,这事要是办好了,还能落个 “支持民生工作” 的名声,何乐而不为?
“董市长说得对,民生问题确实不能马虎。”
方仁华的声音透过听筒传来,带着宣传干部的沉稳:
“我这就安排分管民生宣传的张副部长,全力配合市政府的工作,报道方案让他直接跟褚秘书长对接,保证把这事办扎实。”
“那就多谢方部长了。”
董远方挂了电话,把手机往桌上一放,看向褚旭东和梁舒文:
“旭东,你跟张副部长对接,专题报道要’实’,我去现场的画面、部门负责人的表态、老百姓的反馈,都要拍进去,别搞虚的。舒文,你把要处理的’小事’列个清单,越小的事越先来,明天开始,咱们逐个去现场。”
“好的董市长!”
两人齐声应下,转身往办公室外走。
褚旭东路过办公桌时,瞥了眼那摞厚厚的问题明细,忽然觉得 , 这些曾经让人头疼的 “遗留麻烦”,在董远方手里,倒成了整顿作风、树立权威的好抓手。
董远方靠在椅背上,目光落在窗外的市府大院。
秋风卷起落叶,落在办公楼前的旗杆下,他指尖轻轻敲击桌面,心里已有了盘算:
先借着这些 “小事” 敲山震虎,让下面的部门不敢再推诿。
等风气顺了,再集中精力推钢铁重组、造船业转型 。
唐海的破局之路,得一步一步走,但每一步,都得踩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