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读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第134章 分岔的路口

太清宫朝议结束后的那个晚上,寒风依旧凛冽,一整日都不曾停歇,如同一头咆哮的猛兽在京城肆虐。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将整个世界装点地白茫茫一片。

胡之问府邸的书房内,气氛却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站在里面的人都真切地感受到了胡之问的暴怒。

书房内,烛火摇曳,昏黄的光线在墙壁上投下扭曲的影子。胡之问面色铁青,左手重重地拍在案几上,右手食指直直地指着刘泉的鼻子,破口大骂:“刘本汵,你今天是读书读傻了?犯一次错就算了,竟然连续犯两次,你到底是怎么坐到安徽布政使这个位置的?还是说,徽商给你的金银把你的心眼都给堵住了?”

刘泉此时已经脱去了官服,换上了一身便装。面对胡之问的连番怒骂,他低着头,静静地听着,额头上微微沁出了一层细汗。

等胡之问稍稍宣泄完,一旁的翰林院学士张旭连忙端起桌上的茶盏,小心翼翼地递到胡之问面前,轻声说道:“老师,消消气,喝口茶润润嗓子。”

刘泉见胡之问缓过了些气,这才轻声说道:“阁老,卑职想问一句,贺襄的话,陛下会信吗?”

胡之问眉头紧皱,放下茶杯,反问道:“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卑职以为陛下是不会信的。” 刘泉此时脸上没有了白天在太清宫中的那种急躁,显得格外冷静,“今上尚为忠肃亲王时,处事果决,洞察秋毫,向来不为外物所动。

俞鹤伦尚且知道今年粮价异常绝非寻常之事,陛下又怎么会轻信贺襄的解释呢?”

“可你在朝堂上的那些话,引出了勋贵,这实在是不明智之举。在外人看来,你就是在自曝己丑。” 胡之问的语气已经平和了许多,但依旧带着几分责备。

“卑职认为事情发展到如今这地步,已经无法掩盖了。” 刘泉的话瞬间吸引了屋内所有人的注意,他微微抬起头,目光坚定,“江南士绅们年初囤积粮食,导致江南粮价走高,本意是在同勋贵控制的商人对抗,保证销售渠道的存在。

到了七月,北方粮价不断走高,他们为了赚取利润,放弃囤积的做法,动用手中仅有的河船和马队,不顾一切地抢运粮食。

可九月中旬粮价开始下跌,他们不愿亏本销售,便一直等着粮价回暖。在上月中旬的一个月时间里,粮价都没有任何反弹,他们在北京的仓库堆放的粮食都快把仓库给塞满了,终于他们忍受不了了,决定停止将剩余的粮食北运京师,选择就地售卖掉。

但是南北情形反转之快,实在叫人猝不及防。刚停了北运粮食,北方粮价就开始回暖,江南的粮价却开始大跌。

京师的粮食缺口大增,粮价被炒到大灾年的水平了,他们却还想着惜售,把之前亏的都赚回来。

这下可好,把陛下和朝臣们的目光都吸引来了,如今粮食大半还没卖掉,传信让江南恢复北运的粮食如今还在半道上,就算到了京师也成了卖不出的垃圾了。

八十万石?都能把他们手里的粮食拖成陈粮了。

阁老,今天在殿内,如果我今天不说话,把矛头指向勋贵,还有人会替您出头吗?

若是静等陛下派人查起来,我们到时还有什么好辩解的?”

胡之问左手依旧搭在案边,从桌前缓缓地依着桌子走回座椅面前,眉头紧锁,像是在思考着什么。等他坐下,捋了捋胡须,才悠悠地叹了一声:“如此做,依旧不能遮掩粮价高企的事实,我们恶人先告状,到时只会比最初受的损失要更大。”

“阁老,单纯从粮食买卖来看,当然是他们一时被金钱蒙蔽了双眼,不小心做出如此祸事来,陛下若是降旨惩罚,天下人也不会替我们辩解。

可是将勋贵引进来,就有了事端可讲,我们面对天下人也有转圜的余地。”

刘泉这话让张旭心中一阵恶心,他眉头紧紧地皱在一起,眼中满是厌恶。而春庆坊学士谢萍则是低头思量着刘泉话的可行度,再抬头看了看胡之问平淡的神色,便出言支持刘泉:“阁老,本汵此话有理。比起陛下派人去江南一查到底,不如将水搅浑些,好歹还有变机。

再简单的案子若是扯上勋贵,也就成了文武之争,陛下必定会思虑更深。”

“老师,我认为此举不妥。” 张旭见身旁二人都如此,不得不谏言,“如今正值辽东大战,陛下和虞公一切以东征军为上,此番将他们牵连进来,做成文武之争,陛下与虞公决计会偏向勋贵,说不得到时我们受罚更重!”

“玮鄢,你还年轻,不明白。民间讲,会哭的孩子才有奶喝。” 刘泉比张旭年长许多,此时端的是一副长辈教诲的模样。

胡之问一直在沉思,就在这时,胡府的管家匆匆赶来。管家身形干瘦,在门口犹豫了一下,才小心翼翼地说道:“老爷,杨老爷领了人在府门外求见。”

胡之问面色顿时一沉,冷冰冰地问道:“我不是说了今日不见外人吗?”

“回老爷的话,杨老爷说有要事求见。” 管家进门前已是再三小心,可听着自家老爷的话,心里还是有些后悔了。

“要事?” 胡之问冷笑一声,笑声在书房里回荡,格外渗人。笑突然止住,他阴沉着脸,怒喝道:“让他滚!”

管家站在门口,被风雪吹散了声音,战战兢兢地说道:“老爷,这大雪夜的,是不是太伤他了。”

胡之问暴跳如雷,猛地抓住桌上的茶杯,狠狠地朝门口的管家砸去:“伤你妈的头!”

管家害怕地一低头,躲过飞来的茶杯,只听到背后传来茶杯破碎的声音,紧接着还有胡之问的怒骂:“叫那个利欲熏心、利令智昏、见识短浅的蠢货,从我门前,滚!”

“是是是,” 管家连连躬身,狼狈地退出书房。

刘泉三人也都心下戚然,杨恕此时来当真是昏了头,失了分寸,现在谁敢见他?惹得一身骚,是要死人的。

胡之问在书房门再度合上后,不见刚才的狂怒,而是恢复了往日的沉稳,吩咐谢萍:“找几个同勋贵关系亲近的御史,上本弹劾江南士绅作乱,闹得越大越好。”

在胡之问下朝回府的早些时候,政事堂内则是另一番景象。

政事堂内,灯火通明,李嵇、李轲当然都在。堂中还有贺襄,他此时端坐一旁,手中捧着茶盏,细细品茶,神色悠然。

除了这三位外,马歆、王适、潘松也都在,他们三人也知道了今天太清宫里发生的事。马歆对这事心里头有疑问,忍不住开口问道:“阁老,从各方面收拢的情报来看,应当是江南士绅们的囤积造成了今日的恶果。刘侍郎为何戳破贺大人的话,这不是让他们自己陷入险境吗?”

“因为陛下知道我的话是假的。” 出乎意料的,回答马歆的人不是李嵇,而是贺襄。他低头品茶的功夫,淡淡地回了马歆的话。

“大人的意思是?” 王适犹豫了一下,问道,“陛下知道大人给出的解释是假的?”

马歆和潘松都有些不解,纷纷看向贺襄。

贺襄慢悠悠地放下茶盏,面向三个年轻人,不紧不慢地说道:“我之所以那样说,只是在赌陛下在大局为重的情况下,会接受这样一个看似合理的解释。我的理由只要有人愿意去翻翻往年的记录,就知道是站不住脚的。

就像俞鹤伦说的那样,今年的粮价在三个月内经历了高价,杀到低价,再涨回高价,期间波动之大,不是平常理由可以解释的。”

马歆三人都点了点头,看上去都明白了。潘松又接着问:“那刘大人的目的是?”

贺襄没有回答,而是笑吟吟地看着三个年轻人。一旁的李轲见状,做了解答:“为了他们的私心罢了。”

三人都纳闷,什么私心?

“从俞鹤伦出头后陛下的表现看,陛下是不愿意接受钺之的解释。

而刘泉就是看中了这一点,先行点破,给所有人制造了一种虽然此事有他们,但罪魁祸首不是他们的假象,将事情转为文武之争,而不是简单的以商乱政。” 李轲说话时,脸上带着几分心力憔悴。

“陛下会信吗?”

“此事真没有勋贵参与吗?”

马歆和王适几乎同时提问。端坐上首的李嵇则是回道:“从各方面的情报看,勋贵最多是过失之罪,改种棉花造成了粮食缺口增大。”

“但是我心里还是怀疑,” 贺襄紧接着插上一句,面向李嵇,“阁老,整件事都很蹊跷。

从粮食北运的数量来看,这么大规模的行为看上去是整个江南士绅们都参与到了其中,如果只是胡之问他们居中串联,我看不出他们有这么大的本事。”

“钺之说的在理,” 李轲也接过话,说出自己的想法,“此次事件几乎将江南士绅完全暴露在朝野、民间的视线中,不像是他们以往的作风。”

李嵇则是思虑一番,问马歆:“还记得我之前交待你的吗?”

马歆一愣,但很快反应过来,李嵇讲的是什么,“阁老的意思是,是因为勋贵的打击?”

李嵇点点头,看向潘松:“横云,你就没有点想法?”

潘松才思不算天资聪颖,但依旧远超他人,加之家学熏陶、师学训练,他在短时间内将几人的话串联起来,得出一个可能:“阁老是暗指,因为勋贵在河运案中控制了河运,一方面在当时严重打击了江南士绅的利益,迫使他们团结在一起,另一方面江南士绅掌握了粮食渠道,但失去了运输渠道。

平常时节,如果同意和勋贵和解,接受勋贵的价格倒是可以接受。但河运案做前提,已经遭受巨大损失的他们从情理和利益上都难以接受,于是选择团结在一起,同勋贵展开竞争。

所以不是胡之问指挥了江南士绅的行动,而是江南士绅的行动推动胡之问,迫使其必须站到他们一边?”

这话一出,屋内众人都是一番豁然开朗。贺襄和李轲便想得更多了,李嵇很欣慰,但这还不够,“你说的很好了,但还差几分。”

李嵇站起身来,一手伏着桌案,抱着考校的心思问:“河运案为什么江南士绅受损严重?”

马歆从江南回来后,同李嵇多有沟通,李嵇一讲到此处,他便反应过来:“因为勋贵们是抱团行动的,河运风波初起之时,江南士绅多是独立而行,信息少,反应慢,反击弱,对策全无。

等他们反应过来,已经晚了,大势已成,江南两淮破家者甚众,幸存下来的也是伤痕累累。

是因为勋贵的抱团而导致了江南士绅们的抱团,到这一步,已经不是一个人同一个人的小打小闹,而是一个利益团体同另一个利益团体的对抗。

一个人是无法对抗一个团体的。

河运案之后依旧持续的高利贷风波,便是说明了这一点,一个士绅家庭是无法承受勋贵们持续的打压。”

“不仅如此,这是从上往下看。如果我们置身江南士绅中就会体会到一种无奈,作为一个人,他们是无法同勋贵们合作的,因为河运案受损的士绅家庭之多,在士绅中形成了一种模糊的意识,这个意识迫使士绅中的个人不敢背叛他们。

也不是背叛,而是连退缩都是不允许的。” 李嵇的目光已经穿过政事堂的房梁石墙,“这种抱团的行为不是基于政治利益而产生的斗争,而是单纯的商业贸易竞争,至少从表象来看。

当然,并不是说他们不想将事件转化为政治斗争,而是河运案的结果告诉他们,在当下,谈买卖就是谈买卖,扯到政治上,其结果大多是无疾而终。

刘泉今日主动将勋贵牵连进来,要的就是这个无疾而终!”

贺襄想到的还有一些李嵇不能外说的理由。商业买卖引起的事件最后会不会走向政治斗争,取决于裁判员怎么看。

而此时的裁判是陛下和堂内的这位,所以河运案时对裁判员有利,便不是政治斗争,而此番粮乱对于裁判员不利,就会成政治斗争。

粮乱与大势相背,刘泉担心陛下不会放过任何一个阻拦灭金大业、成就其帝王功业的人,于是挺身而出,不惜犯险,将事件再度引向同河运案相似的境地。

但是,结果会如他所愿吗?

爱读书屋推荐阅读:穿越三国,落魄汉室的江东之路穿越大唐我家财万贯才不要当赘婿三国:开局岳飞重生成马谡铁血丹心,明末的逆袭之旅迷川志我吕布要在三国插满红旗三国:最强谋士穿成假太监:后宫太乱,皇帝跪求我平乱前方高能重生废太子,修仙大能杀穿皇朝寒门书生,开局捡个便宜小娇妻骑马与砍杀从岛国开始拒嫁天王老公开着外挂闯三国大秦:开局祖龙先祖寒门小娇妻中州风云之霁月星辰秦昊全集小说阅读免费大唐,我刚穿越,竟给我发媳妇红楼:开局加载嫪毐模板李二,我真不是你三弟!曹营第一谋士,手拿论语吊打吕布抗战:从东北军开始全面战争我们还没毕业,辍学的你成战神了大秦帝婿:我穿越成了墨家巨子极品大地主大唐:谁让楚王上朝的世公子,以华夏人杰掌控异世战国:让你弱国苟活你却逆天改命金兵入侵,我成了大宋救世主首辅家的傻儿子重生司马懿,亲身隆中为汉出仕!富可敌国,你叫我姐扶弟魔?大唐小相公三国之召唤梁山好汉我在明末有支无敌军团医妃火辣辣大明:超神永乐时代铁十字被女帝退婚后,我捡走了她妹妹继承三位皇嫂后,我无敌于天下超神大军阀超级修真弃少大人,得加钱明贼家乡纪事之我所知道的铁道游击队落榜当天,娶了个郡主娇妻回家穿越大秦,以武止戈,横扫六合!三国之我是皇太子大明百官:暴君朱厚照
爱读书屋搜藏榜:丹麦崛起1890日出海东大唐锦鲤小郎君谋士骗术大齐好男人田园空间:倾城嫡女玲珑五胡之血时代寒门出了个状元郎昌明民国响马乱皇兄,这个皇位我真不要大秦:治粟内史的狂想宏图大梁:我家殿下太低调别刺激孤,孤不傻了君临天下大秦:陛下快退位,不然公子反了开局土木堡,大明战神有点慌天启新篇粉丝建言重塑大明宫廷幽处孤芳难自赏从特种兵开始的军旅生涯江山争雄大明天仙谱大明:我洪武爷亲弟!忆昔大唐贞观世天幕通万代,这是未来华夏?我,朱允熥带大明走向日不落,老朱直呼赢麻宋朝玩主三国争霸,最强六边形战士三国:武将拉满谁能拦我一统全球穿回元末闹革命一起当兵的日子三国:我曹操,小乔请自重重生于红楼末年天骄狂尊我在大秦当榜一大哥大唐:开局迎娶李秀宁天幕视频,给古人亿点点现代震撼北宋:武大郎变成高富帅!重生之废材皇子缔造理想国度瑟瑟惊蝉永远的兵魂大秦神捕重生之这个崇祯有点萌秀才无双大唐太子爷我,怎么可能有很多娘子!幻之盛唐开局造反:女帝请自重枭风寒门枭士龙影战神
爱读书屋最新小说:三国:朕不死!尔等终究是臣唐末从军行称霸汉末,从羌人叛乱开始水浒:我,绿林盟主,白衣秀士穿越成废皇子:系统在手天下我有三国战神:吕布逆天改命穿越1644不做替身后,被长公主截胡赐婚大树将军冯异重生吕布之我要苟活下去唐末,开局就被软禁东汉之乱世黄巾我和赵匡胤称兄道弟那些年生存技能点满,边境打猎养全家忆宋:顶级权谋对决【北宋篇】重生为质子,竟然称帝了?大明帝国一六一六秒懂三国全史记李二要疯,儿啊,这是朕的大唐?开局瘫痪农夫,我带儿女青云直上我在大秦当兵王,开局被始皇认亲大明第一相我在北宋吃软饭清妖入关?莫怕,有我上帝之子了解历史之大汉王朝最强召唤:屠尽皇城后,女帝跪求我原谅谁懂,我一现代人在原始社会称帝乱世军户:从鲤鱼换老婆开始!让你冒充世子替婚,你调教出绝世女帝?单手举起千斤鼎,你说他是状元郎?剧透大汉未来,汉武帝连夜削外戚我来现代当明星农家子弟科举路:逆袭命运翰林郎我!崇祯,带着港口穿越大明三国:云大怒,你惹我干啥现代文三国演义【白话文】三国大反派三国开局忽悠吕布跟我结义造反嫁给女帝后,我成了千古奸臣穿越女频反派:手握十万大军的我笑疯了大明皇孙:老朱偷听我心声哭懵了百万铁骑踏皇城,你说这是痴傻世子?穿越三国之大汉逍遥侯王直历史请就位后三国之曹魏的棋局乱世草莽:从荒村种田开始称霸天下大明:靖难!我摸尸杀敌捡属性,无敌了大宋暴君逆天北伐:姜维铁蹄踏破魏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