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红星\/米高梅这样的制片厂签下多部片约,不管以后能不能升咖,至少有这6部片约放着,不至于在这行里混不下去。
当然,如果演员在这段时间里面身价不断疯涨,那就是制片公司大赚一笔了。
其他人可没有像蒋震廷这样开天眼,王京这般的傲气才是好莱坞巨头高管该有的本色。
“我还是比较看好汤姆·克鲁斯这个演员的,他这个年纪和长相之下,演技算是很不错的。”
蒋震廷也摆出指点江山的模样,评价道。
“嗯,确实是个勤奋的人,而且胆子大。”王京也点了点头。
虽然蒋震廷指名道姓的要求他签下对方,他肯定会无条件的执行,但是他还是好奇的去深入了解了下这汤姆·克鲁斯。
这人给他的感觉就像是华仔和程龙的结合体,长着一副偶像派的脸,却喜欢玩些要命的活。
敢打敢拼,大部分动作戏都能亲自完成,很少会使用替身演员。
为人也比较谦逊,在业内口碑不错。
当然,因为他了解演员的途径都是各大制片公司的高层或者资深的导演,只要不是那种声名狼藉之人都能得出这个结论。
毕竟面对这种层级的人,只要不是脑子有什么大病,都会表现的很谦逊。
“《007之杀人执照》现在拍摄进度怎么样了?预计什么时候能上映?”
说起汤姆·克鲁斯,蒋震廷又想起米高梅这王牌Ip。
虽然已经确定了会给汤姆·克鲁斯打造《谍中谍》系列电影,但还是需要先看看同类型电影《007》的市场反应。
如果这部《007》赚的不少,那么《碟中谍》的制作也能直接从《007》剧组中抽调一部分有经验的核心人员。
如果《007》市场反应不行,那《谍中谍》的制作团队还需要重新搭建。
同时好莱坞的制片公司,一般都会在早期就使用金融手段进行融资拍摄,减少公司现金流的压力。
如果《007》系列收益不达预期,那么《谍中谍》的早期融资额度可能就会不够多,或者需要许诺更多利息。
可以说《谍中谍》的制作方案和制作进度都还要根据这部《007》的结果来做判断。
“拍摄基本进入尾声了,不过后期制作预计还需要3个月,大概明年第二季度初能完成制作,
上映的话,如果到时候熊哥和科尔看着没问题,暑期档肯定是最好的选择。”
王京汇报结束后,又摇了摇头欲言又止。
“有事就说,你在这跟我表演什么羞涩?”蒋震廷毫不客气的打断他那扭捏模样。
“那片子我在片场看了看,感觉质量一般。”
“怎么个一般法?”蒋震廷自己对于《007》系列印象不算深,在他看来这种电影属实有些扯淡了。
而且这80年代末的《007》,他完全不知道这部电影当时的市场反应是如何的。
“我感觉这部《007》拍得好像有些太传统了,整体氛围有些太严肃了,
这个邦德和我印象中的风流倜傥,潇洒幽默的邦德风格差距有些大,
不知道到时候市场观众能不能接受这种“暗黑风格”的严肃邦德。”
王京站在一个专业的编剧、导演角度,对于这部《007之杀人执照》并不是很看好。
蒋震廷也皱了皱眉,《007》系列在他看来也是一个纯粹的商业爽片,暗黑风格其实并不适合它的定位。
大部分观众进电影院看电影,还是不希望烧脑以及感受压抑情绪的。
这在后世漫威和dc的对决中就显得尤为明显。
dc的电影拍的写实暗黑,人人都说艺术成分有2,3米高,但是市场就是叫好不叫座,赚钱都显得尤为艰难。
而漫威简单的剧情,一阵沙雕的插科打诨,配上酷炫的特效,就足以在全世界大把收钱。
在社会层面的影响力上,漫威更是完爆了dc。
这也使得在Ip价值上,漫威快速的完成了对dc的反超,并将其远远甩到了后面。
简单的打打杀杀,谈情说爱就已经能构成一部合格的商业电影了。
如果再能掏出一些让观众眼前一亮,为之惊叹的“高科技”装备,那就有了一部有卖爆潜力的《007》系列电影。
结合王京的评论,当下的这部《007之杀人执照》路子已经走偏了。
可是拍摄阶段基本都完成了,现在要掰回来的难度有些大,强行改变风格,增加了预算不说,可能还会导致两种相冲突的风格杂糅,变成一部四不像的电影。
“那你这部电影,你估计能赚钱吗?”
“这部电影的质量和拍摄水准没有问题,就是风格可能不符合市场调性,
如果是香江拍,我觉得赚不到钱的,但是这是好莱坞的电影,而且顶着个《007》的名头,
赚钱应该问题不大,但是想像我们红星自己拍的电影那样赚钱,我感觉不行。”
蒋震廷听了王京的评论,心里默默的叹了口气。
他还是十分相信王京对于市场的判断的,他本身对于市场反应就很敏锐,现在更是吸取了红星影业成功的经验,对于市场把握有一套自己的心得。
加上王京几乎干过关于电影的全部环节,他才敢在电影还没拍完的情况下就做出市场预测。
“看来我们得提早做打算了。”
蒋震廷揉了揉太阳穴,已经在为这部《007》没什么收益做心理建设了,同时也在思考后续的计划。
科尔和王京这时候也紧闭着嘴,都深知这现在不是提建议的时候。
系列电影一直是蒋震廷最看重的红星影业的头等发展计划,怎么规划还要他说了算。
蒋震廷顿了顿,便果断的做出了决定,对着王京说道:
“告诉麦当熊,让汤姆·克鲁斯把最近的档期给我们,我们要提前启动《谍中谍》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