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城皇宫的御书房内,自蒸汽机成功研发后,武植难得能静下心来在此处理政务。
“启禀陛下,幽州城种师道有奏报呈予陛下。” 突然,御书房外传来内侍的禀报声。
“种师道?”武植闻言,眉头一挑,沉声说道:“呈进来吧。”
内侍赶忙快步走进御书房,将手中的奏报呈递给武植。
武植伸手接过奏报缓缓打开,目光扫过,脸上不禁浮现出一抹笑意,喃喃自语道:“历经六年的修建,终于是把我大明帝国的新都城给建好了。”
翌日,早朝上,武植向群臣宣告即将迁都幽州这一重大事宜。殿内群臣听闻此诏令,并未有过多诧异,纷纷拱手抱拳领命。
对于迁都幽州之事,他们大多早已知悉。毕竟自武植覆灭金国、辽国,尚未登基之时,便已命种师道率大军担任监工,统辖十几万辽国俘虏以及从高丽迁移而来的50多万高丽劳工,负责新都城的督造工作。
如今新都城已然建成,早晚都得迁都。因而朝中群臣在散朝之后,即刻各自行动起来,有条不紊地指挥着汴京城内大明的各个行政机构,先行朝着幽州方向,开展迁移工作。
此时的大明帝国境内各地道路畅通无阻。近百万从高丽迁移而来的劳工,历经数年辛勤劳作,在各州府与城池之间,修筑起条条宽阔的官道。
其中有四条官道尤为宽阔,它们被誉为帝国的中心大道。这四条大道皆以汴京为中心。
一条向西北方向延伸,途经洛阳府、京兆府、兴庆府,最终直抵西域高昌城。
一条向北延展,途经大名府、幽州城、辽阳府,最终抵达东北方的会宁府。
一条向南延展,通往江宁府、杭州府。
最后一条则往西南方向,途经成都府,直抵永昌府。
为修筑这四条堪称帝国命脉的国道,近百万高丽劳工投身其中。等官道修筑完毕,劳工数量竟锐减至半数。毫不夸张地讲,这一条条官道之下,累累白骨堆砌,皆是高丽劳工的亡魂。
神武历六年,武植正式将大明国都迁至幽州城,并将幽州城更名为北京城。
大明国都北移后,帝国对北部原辽国、金国、高丽等地域的掌控愈发牢固。
与此同时,在此生活的契丹、韦室、蒙古等一众部落,也逐渐融入大明国的统治体系。
西南永昌府,自吴阶奉武植诏令,领兵驻扎此地,悠悠已过三载。
这三载光阴里,大明朝廷广遣官吏,对新收复且新设的大理路、交趾路、蒲甘路三路之地,予以悉心治理。
三路辖下各个州县、部落的百姓,也在潜移默化间,逐渐适应了明朝的统治。
只因百姓们发觉自归附明朝统治后,生活愈发顺遂,一日好过一日。正因如此,他们心中对于旧国的记忆,也在时光的流转中渐渐变得模糊。
领兵驻扎于永昌府的吴阶,对此番变化感触最为深切。
起初,这三路之地时常传出有部落反叛大明的消息,他也常常率兵前去镇压。然而,仅仅过去数年,他便觉得无事可做了。
吴阶心中不禁感慨自家陛下手段之高明,对陛下在西南之地推行的改土归流之策佩服不已。
这一策略成效斐然,不仅成功汇聚了西南各地分散的部落,还一举废止众多土司制度。
如此既达成了对各部落的统一治理,又让每位百姓都分得田地,从而一举赢得西南百姓的衷心拥戴,使得整个西南地区彻底融入大明统治版图。
然而念及自己近来已然无事可做,吴阶不禁眉头微蹙。
身为镇守西南的统兵大将,眼见西南局势渐趋安稳,他心中明白,自己势必会被朝廷召回朝中。
想到如今大明朝堂之上,名将如云。自己虽说已然算得上一方大将,但朝堂之中能力与自己不相上下乃至更胜一筹者,大有人在。
回想起这几年在西南统兵以来,虽说自己也立下了一些功勋,却不过是镇压些小部落叛乱之类的小打小闹罢了,今后回到朝中,想要再度获得领兵作战的机会,谈何容易?
“不行,得趁如今手中尚有统兵之权,尽快立下足够的功勋。否则今后若想再次轮到自己领兵出征,真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吴阶喃喃自语道。
念及于此,吴阶神色一凛,当即便差遣手下人奔赴军营,将庞万春、吕师囊等一众将校召集而来,共商事宜。
待庞万春、吕师囊以及一众镇南军将领来到大堂,吴阶便将自己心中所想,如实告知了一众将领。
庞万春、吕师囊等人听闻,神色不禁一怔。旋即,庞万春拱手说道:“吴将军既然有意率领我等立下功勋,不知吴将军有何打算?”
吴阶微微颔首,意气风发地说道:“本将自领兵驻守西南,便已锁定目标,那便是蒲甘路与交趾路以南的真腊、占婆两国。此前因西南局势未稳,本将一时无暇理会,只得等待时机。”
“如今西南各地渐趋太平,本将料想朝廷不日便会宣召我等班师回朝。待回到朝中,我等不知何时方能再度领兵作战。”
“故而,此次我等务必先发制人,以雷霆万钧之势一举荡平此二国,为大明开疆拓土,立下功勋。待凯旋之日,我等定能获朝廷更为丰厚的赏赐。”
庞万春、吕师囊及一众镇南军将校听了吴阶所言,纷纷陷入沉思。
良久,吕师囊面带忧色,沉声说道:“吴将军,不知此事可曾获朝廷同意?否则我等私自挑起战端,日后恐会因师出无名,而遭受朝廷责罚。”
一旁的庞万春也神色凝重,沉声应和道:“是啊,吴将军。虽说我等此刻领兵在外,手握统兵作战之权。但这般灭国之战,即便我等本意是为大明开疆拓土,可依旧于礼不合。”
吴阶听着二人的忧虑之言,颔首说道:“放心吧,此事我即刻修书一封,呈予当今陛下。以我对陛下的了解,陛下定会应允。此次召集诸位前来,就是让大家有所准备。”
众将听后,脸上的忧色这才缓缓褪去。吴阶虽身为大军统帅,然而若论在大明帝国军队中的威望,他与武植相比,可就相差甚远了。
倘若吴阶未获武植同意便私自对外出兵,一众将领恐怕当场就会将吴阶擒拿了。
待吴阶与一众镇南军将领商议停当,他旋即修书一封,遣人以八百里加急送往京城,呈予武植。
随后,他与一众将领即刻着手整兵备战,率领大军自永昌府开拔,向着真腊与占婆两国边境方向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