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叔夜重新坐回主位,目光如炬地扫视着堂下剩余的官员。
这些官员大多身着简朴官服,面容清瘦,此刻正忐忑不安地站在原地,有的甚至微微发抖。
“诸位不必惊慌。”
张叔夜的声音缓和了几分,抬手示意众人落座。
堂下响起一阵窸窸窣窣的衣袍摩擦声,官员们小心翼翼地坐在两侧的椅子上,却仍不敢完全放松。
张叔夜的目光落在一位年约四旬、面容刚正的官员身上:“这位可是钱塘县丞方孝孺?”
那官员连忙起身,拱手行礼:“下官正是。”
“本官听闻,你在钱塘任上三年,屡次上书弹劾陈明远贪腐,却反遭贬斥,可有此事?”张叔夜问道。
方孝孺苦笑道:“回大人,确有此事。下官曾七次上书,却都被陈明远截下。最后一次,他竟将下官的奏章当众焚毁......”
说到此处,方孝孺的声音微微发颤,显然回忆起了当时的屈辱。
堂下其他官员闻言,纷纷露出愤慨之色。
一位年轻官员忍不住插话:“方大人所言句句属实!下官临安府经历赵明诚可以作证!陈明远那厮还曾当众羞辱方大人,命他跪在府衙前......”
“赵经历!”方孝孺急忙制止,生怕他祸从口出。
张叔夜却摆摆手:“无妨。今日诸位但说无妨,本官奉旨巡抚江南,就是要还江南官场一个朗朗乾坤!”
这句话仿佛打开了闸门,堂下顿时议论纷纷。
“大人明鉴!陈明远那厮克扣赈灾粮款,致使去岁钱塘饿殍遍野!”
“他还强占民田三千亩,逼得数十户百姓投河自尽!”
“更可恨的是,他竟将朝廷拨付的治河银两尽数贪墨,导致今年春汛决堤......”
控诉声此起彼伏,不少官员说到激动处,已是泪流满面。
张叔夜静静听着,手指在案几上轻轻敲击。
待众人情绪稍缓,他才缓缓开口:“诸位所受委屈,本官已尽知。陛下圣明,早有察觉江南官场积弊,这才派本官前来整顿。”
张叔夜站起身,走到堂中央:“即日起,凡被陈明远一党打压的清正官员,一律官复原职,有功者擢升!”
堂下顿时一片哗然,不少官员激动得站起身来。
“陛下圣明啊!”
“下官定当肝脑涂地,以报皇恩!”
张叔夜抬手示意众人安静:“但江南积弊已久,非一日可除。本官需要诸位同心协力,共襄盛举。”
张叔夜目光炯炯地环视众人:“方孝孺。”
方孝孺连忙上前:“下官在。”
“本官暂命你署理杭州府事,即刻清点府库,安抚百姓。”
方孝孺震惊地瞪大眼睛,随即深深一揖:“下官...下官定不负大人所托!”
“赵明诚。”
“下官在!”赵明诚激动地应道。
“你即刻带人彻查陈明远一党的罪证,务求详尽。”
“下官领命!”
张叔夜一连下了十几道任命,将杭州府上下要职尽数委派给这些长期受压迫的清流官员。
最后,张叔夜沉声道:“诸位,江南乃国之重地,陛下对尔等寄予厚望。望诸位以民为本,清正廉明,莫负圣恩!”
“臣等谨记大人教诲!”
众官员齐声应道。
……
杭州临时行宫,夜色如墨。
李世民负手立于窗前,望着远处西湖上星星点点的渔火,眉头紧锁。
“官家。”
李福全轻手轻脚地进来,“张大人和郓王殿下求见。”
“宣。”
李世民转身,眼中精光一闪。
张叔夜和赵楷快步进殿,跪地行礼:“臣等参见陛下。”
“起来说话。”
李世民示意二人落座,“情况如何?\"
张叔夜从怀中取出一叠文书:“陛下,臣已初步整顿杭州官场。陈明远等十二名贪官污吏尽数收监,暂由方孝孺等清流官员署理政务。“
李世民接过文书快速浏览,微微颔首:“方孝孺...可是那个七次上书弹劾陈明远的钱塘县丞?”
“正是。“
张叔夜眼中闪过一丝赞赏,“此人刚正不阿,在民间素有'铁面判官'之称。”
“好。”
李世民将文书放在案上,“江南士族那边呢?”
赵楷上前一步,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皇兄,十二家士族家主已全部拿下!臣弟亲自带兵围了西湖别院,一个都没跑掉!”
说着,赵楷从袖中掏出一本账册:“这是从陈元礼密室中搜出的密账,记录了他们与倭寇往来的每一笔交易!”
李世民接过账册,目光如电扫过那些密密麻麻的数字,突然冷笑一声:“白银三十万两?好大的手笔!“
“不止如此。”
赵楷压低声音,“臣弟还发现一份名单,记录了江南各地与他们勾结的官员姓名。”
李世民眼中寒光一闪:“拿来朕看。”
赵楷又取出一卷绢帛,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名字。
李世民展开细看,手指在几个名字上重重一点:“杭州通判、明州知府...连江宁织造都牵涉其中!”
“这些蛀虫,一个都不能留!”
张叔夜忧心忡忡道:“陛下,此案牵涉太广,若全部严办,恐江南官场为之一空...”
李世民冷声道:“朕宁可要十个能力平平的清官,也不要一个贪赃枉法的能吏!”
殿内一时寂静,只有烛火偶尔爆出轻微的噼啪声。
李世民沉思片刻,突然问道:“证据可都齐全了?”
赵楷与张叔夜对视一眼,迟疑道:“回皇兄,十二家士族中,陈、林、王三家罪证确凿。但其余九家...目前只有陈元礼的口供指认,尚缺实据。”
李世民手指轻叩扶手,“此案必须办成铁案,不容半点疏漏。”
李世民忽然看向李福全:“李公公,皇城司在江南还有多少人手?”
李福全略一思索:“除随驾的二十人外,江南各州尚有三十余名暗桩。\"
李世民摇头:“不够。此案牵涉太广,需要更多人手搜集证据。”
“对了,柳梅、柳眉儿、李香三人现在何处?”
李福全回道:“回官家,您亲临江南,淑妃怕京城有失,已将柳梅、柳眉儿和李香三人召回东京。\"
李世民微微颔首:\"魅儿思虑周全。传朕口谕,命柳梅、柳眉儿、李香三人即刻南下杭州,协助查案。\"
李福全躬身领命,正要退下,李世民又补充道:\"告诉她们,此行隐秘行事,务必在三日内抵达。\"
待李福全退下,李世民转向张叔夜:\"张卿,你即刻拟一份名单,将江南各州县素有清名的官员都列出来。待此案了结,朕要重新整顿江南官场。\"
张叔夜肃然应诺:\"臣遵旨。\"
......
与此同时,汴京皇城司衙门。
柳海魅端坐在案前,指尖轻叩着一份刚送到的密报。
烛火映照下,她眉心的花钿闪烁着微光,衬得那双凤眼愈发锐利。
“大人,杭州急报。”一名女官轻手轻脚地进来,呈上一封火漆密信。
柳海魅拆开细看,唇角微微上扬:“官家要调梅儿她们南下?”
“看来江南的网该收了。”
柳海魅对女官吩咐:“去把梅儿、眉儿和香儿叫来。”
不多时,三位身着劲装的女子快步进来。
“姑母(姐姐)!”柳梅、柳眉儿、李香三人向柳海魅行礼。
柳海魅将密信递给她们:“官家口谕,命你们即刻南下杭州。”
三人快速浏览信件,柳梅眉头微蹙:“江南士族竟敢如此猖狂?”
“不止猖狂,简直无法无天。”
柳海魅冷笑一声,“截漕运、通倭寇,如今还敢密谋造反。”
柳海魅看向三人道:“你们走京杭大运河,日夜兼程,务必三日内赶到杭州。”
柳眉儿眨眨眼:“姑母放心,我们轻装简行,两日半就能到。”
李香突然问道:“姐姐,京城这边......”
柳海魅会意一笑:“有我坐镇,出不了乱子。”
她转身从案几抽屉取出三块令牌:“这是皇城司最高级别的通行令,沿途驿站必须提供最好的马匹。”
三人郑重接过令牌,柳海魅又叮嘱道:“记住,此行隐秘。到了杭州直接面见官家,不要惊动任何人。”
“属下明白!”
柳海魅亲自送她们到院中,三匹骏马已备好。
月光下,柳海魅为三人整了整衣领:“路上小心。”
三人翻身上马,柳梅回头抱拳:“姑母保重!”
马蹄声渐远,柳海魅对身旁的女官道:“传令下去,即日起皇城司全员戒备,十二个时辰轮值。”
“再派人盯紧太学,那些士子最爱在这个时候闹事。”
女官领命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