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参观流程,跟走钢丝似的,步步都卡得死死的。
一出无尘车间,那十二个老板脸上的表情,直接从“来瞧个热闹”变成了“我是不是在做梦”。
来的路上,谁都以为龙腾这光刻机顶多是中规中矩,结果一瞅,好家伙——设备精度高得离谱,精密到连他们自家车间的尘埃都自惭形秽。
这地儿,全国独一份,没人能复制。
早上刚一开门,臧小花就冲进汤城办公室,嗓门差点掀了屋顶:
“汤总!成了!十二家全签了!二十九台光刻机,六十三个亿!”
“65纳米的十二台,42纳米十一台,28纳米六台!”
昨天那帮老板,看设备看得眼睛发直,一出门就掏合同,手抖得比签遗产继承还慌。
可他们以前全靠做大尺寸低端芯片混饭吃,技术底子薄得像纸。别说14纳米了,连14纳米的车间地板都配不上。
就算买回去14纳米的机器,估计也就当摆设,放着积灰。
要真想跑14纳米石墨烯芯片?门都没有——人家车间连防尘标准都差着一个时代。
所以,想升级?得从头建厂,从头练手。
这些老板也不是傻子,都知道这事儿得慢慢来。光刻机一上机,能跑通、出货稳,立马就得砸钱盖新厂。
这哪是卖设备?这是绑定了未来的铁杆客户——只要不出岔子,往后十年,订单稳得跟养老金一样。
“二十九台?你和于惊鸿真给咱立了大功!”汤城乐得一拍大腿,“财务那儿我打招呼,奖金马上批!”
卖出去二十九台,只是个开头。
等这些机器一转起来,炭基芯片就跟流水线上的馒头似的,一波接一波往市场上冲。
只要用户用着爽,口碑就炸了。半导体这圈,口碑比广告管用一万倍。
光刻机开个好头,汤城心里那块压了半年的石头,终于能拿下来透口气了。
更狠的是,这钱不是一锤子买卖。
买了光刻机,就得买石墨烯晶圆片、高纯靶材、特种光刻胶、清洗液、惰性气体、封装材料……全套都得跟着换。
这哪是卖设备?这是整个半导体链条在搬家。
一颗子落下,整个棋盘活了。
于惊鸿这一招,直接帮集团撕开了战略缺口,迈出了最关键的一步。
臧小花乐完,脸色突然有点发苦:“汤总,还有个事儿……”
她压低声音:“那十二家,都想请咱们派技术人员,手把手教他们搞工艺。”
“费用他们全包,国际最标准的报价。但于总没敢答应,说这事得您定。”
汤城二话没说:“行啊,派。”
臧小花急了:“汤总,制程工艺是命根子!别说外人,连咱们自己车间的工人都不是谁都能进核心区的!”
汤城摆摆手,笑得像在说天气真好:
“28纳米以上的工艺,我们早就不当宝贝了。你不肯教,谁还信你是盟主?”
“我告诉你于惊鸿——只要是龙腾产的光刻机,不管7纳米还是28纳米,联盟里的都能买。一个都不拦。”
“咱们牵头搞华夏半导体联盟,不是来当小气鬼的。光刻机都不敢卖,怕别人抄作业?那你还当什么领头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