赿国原本的领土,主要集中在曲江中下游地区。
在经过数百年的不断向西向南扩张之后,至大战前,其领土已经最西到达甘江,南达到沸海,东西近千里,南北数千里,其疆域之广大,仅仅衣于楚国。
但是,越国虽大,人口却不多,而能够被赿国朝廷所真正能掌控的人口就更是少之又少。
大战前,赿国在册户数,核心七部加上蛮族,大约有三百多万户,一千五六百万人。
其中除了核心七部的六七百万人外,那些蛮族绝大多数是听调不听宣,只纳贡,却拒绝赿王委派官员。
现在,赿王仇池率领两百余万人大举南迁,剩下的人根本就抵抗不了怀楚两国大军的推进,只能选择一个新主效忠。
而怀楚两国就瓜分赿国北部领土,达成协议:
曲江流域及以北地区,怀吴只能占据距海线一百里以内的区域。
曲江流域以南,直到殴江流域,可占据距海岸线两百里以内的区域。
至于殴江流域以南,则尽归楚国所有。
此外,那些已经全是效忠怀吴的蛮族部落,则可以迁徒到怀吴所控制的区域,楚国不得阻拦。
可以说,这份协议,楚国是占了大便宜。
先不说领土,楚国所得就是怀吴的好几倍,就是人口,楚国所得也是怀吴的两倍还多。
赿国以南岭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其中北部原有近千万人口。
现在仇池大举南迁,所迁走的也主要是曲江下游的人口,也就是怀吴的占领区内的人口。
因此,怀吴在曲江流域所分得的人口也就几十万。
而曲江流域以南的人口,也不多,就是算上边界线以西那些已经效忠怀吴的部族,全加起来也就一百五十多万。
至于那些被掳掠到赿国的吴人,此时被解救出来的也就剩下几十万而已。
尽管怀吴上下都觉得本国吃了大亏,可也不得不接受这个协议。
用秦浩的话来说就是:
“谁让现在的怀吴还不够强呢!”
可事情的发展,却又出乎了秦浩的意料。
随着怀吴军的迅速推进,最终控制了协议所规定的区域之后,不但那些已经效忠怀吴的蛮族部落迁徙了过来,那些原本持中立的部落也有许多随之东迁。
而这些部落,大多并没有在越国户册之上,是所谓的野人部落。
他们原本的处境,比之那些归顺赿国的部族更艰难,也是越国先前主要的奴隶来源。
可自从他们在听说了怀吴的许多对蛮族的政策之后,就起了归顺之心。
如此一来,怀吴在赿国占领区内的人口,就一下子又多出了几十万,达到了近三百万人。
可以眼下赿国占领区的面积及自然条件,根本就养活不了这么多人。
没办法,秦浩就只能将目光投向了沧海之上的那座大岛:夷州岛。
夷州岛,南北长近八百里,东西宽近三百里,岛上只有一堆小部落,其文明开化程度比之赿国境内的野人部落还不如。
早在三百年前,赿国就发现了该岛,并数次发兵想要征服,结果却都是没有成功。
现在,秦浩想要完成赿国没能完成他事情。
不过,他可不打算学赿国,派正规军去征服夷州,他要来了以蛮制蛮。
很快,一艘又一艘的怀无大船载着那些新投效的野人蛮人来到了夷州大岛。
秦浩为他们提供了足够支撑数月的口粮,以及大量的武器装备,让他们去对付岛上的土着野人。
这些野人蛮人,相对于怀吴的正规军来说,更适应蛮荒之地的环境。
现在,他们手中的武器从石制武器换成了金属刀剑,还披上了藤甲,又有怀吴精通山地作战的蛮族籍军官指挥,对上岛上的野人部落,虽然谈不上什么降维打击,但也绝对称得上是碾压了。
夷州征服战,就此拉开了序幕。
这场夷州岛征服战的开启,在大周历九八九年里,在怀吴上朝臣们的心中,其实根本就算不上什么大事。
随着年尾又至,他们现在又开始为了君王修改国号忙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