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柳青手持密信来到段羽的面前。
赤色?
段羽的眉头瞬间紧皱。
军机处的密令还有密信都是有等级划分的。
以此来判断是否需要更高级的人员进行处理。
军机处发展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三年,除了柳白屠这个军机处最高的统领之外,一,二,三,四,五,六处都各自有各自的统领分管。
分管之下还有各个分部的管事。
这样一来,工作的效率就会大大的提高。
赤色乃是所有密令还有密信当中等级最高的,而且是要第一时间送到段羽的手中。
除了赤色密令之外,其余的大多在柳白屠这一步的时候就已经停止了。
需要上呈的柳白屠会斟酌上呈。
段羽从段柳青的手中接过赤色密信,段柳青后退的走出了书房。
展开密信的段羽一目三行的看了一眼。
随着内容的深入,段羽的眉头逐渐紧锁。
当所有内容都浏览了一遍之后,段羽将书信交给了身旁的郭嘉。
“公达你先看看。”
郭嘉将密信递给了下首位置的荀攸。
“这......”
只看了一眼,荀攸的面色就大变。
“南匈奴......叛变了?”荀攸瞪大了一双眼睛,满脸不可思议。
段羽深吸了一口气点头说道:“应该是如此了。”
荀攸皱着眉头立马回道:“可是......如果匈奴叛变了,那文和,文优他们不可能没有察觉吧。”
军机处的赤色密信并不是贾诩几人送来的。
因为贾诩几人若是送信,走的不会是军机处的赤色密信,而应该是以奏报的形式。
这封信......是来自于军机处安插在征北军。
所谓的征北军就是此时在并州作战的贾诩,李儒还有程昱三人带领的大军。
而汉中的铁石头带领的则是征南军。
这其中无论是征南军,还是征北军当中,都有大量的军机处的人员监察各级的将帅。
就类似于明朝的锦衣卫一般。
而这封信,就是来自于军机处。
这种级别的情报会经过反复确认,几乎是不存在虚假。
“孤也很奇怪,既然匈奴叛变了,文和还有文优以及仲德距离匈奴最近,不可能没有察觉,而且如果匈奴叛变,军机处的第一奏报应当会到几人的手中,然后在转送到孤这里来。”段羽有些疑惑。
还是荀攸反应的比较快一点。
“王上,属下想看看征北军最近的大军调动方向。”荀攸立刻说道。
段羽冲着一旁的郭嘉还有法正两人点头示意。
随即郭嘉还有法正便将这几日征北军的调动详情整理了出来送到了荀攸的面前。
面容严肃的荀攸立刻还是低头翻阅。
仔细的核对了几遍之后,荀攸便皱着眉头伏在案上开始沉思。
段羽并没有打扰荀攸的思绪,而是在安静的等着。
这件事情发生的很反常,一时之间让段羽也摸不着头绪。
这奏报递上来的章程直接弄反了,这种低级的错误不可能是贾诩几人会犯的。
除非是贾诩,李儒还有程昱和匈奴同时间的一起造反了才会有这种可能性。
但几人和匈奴一起造反,这事儿本身就不可能。
片刻之后,荀攸缓缓抬起头来。
“王上,属下差不多猜到一些了。”荀攸开口说道。
“公达且说。”
论武力,段羽自认为这天下无人可敌。
但若是论头脑,所谓的历史动向的先知先觉在这些真正的顶级谋士面前,就是玩笑,屁都不是一个。
所有战争的细微变化,这些顶级谋士都会立马做出相应的调整。
一些历史性质的大战役,大事件,但凡是有一点变动,这些人都会立马做出反应。
这就是顶级谋士。
段羽自然知道自己的弱点在哪里,所以才会把不擅长的事情,交给这些最擅长的人来做。
“王上,假设南匈奴真的已经叛变了,那么南匈奴现在最要紧,最应该做的事情是什么。”荀攸分析的说道:“之前羌渠单于的奏报,让其子于夫罗领兵两万东进,前往弹汗山一带阻击鲜卑。”
“而前几天从洛阳那边的传信表明,洛阳朝廷的确联合了鲜卑。”
数年之前,段羽火烧弹汗山,并且射杀了魁头,也就是步度根的兄长。
鲜卑想要报仇这很合理。
而洛阳朝廷现在急需要兵力,联合鲜卑也就不奇怪了。
“军机处的密信上说明,叛变是由于夫罗引起的,于夫罗既然放任了鲜卑不管,就极有可能已经和鲜卑联合。”
当初追击王柔的时候,在大青山段羽打断了于夫罗的一条腿。
“这几年,羌渠单于的次子呼厨泉在王上身边,较为亲近王上,那匈奴单于之争发生在兄弟两人之间并不稀奇,属下估计,于夫罗造反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因为当初和王上的私仇,还有一个就是因为单于之争。”
“于夫罗孤身来到羌渠单于身边,他在挟持,或者杀害羌渠单于之后的第一件事情,应该就是和他率领的那两万匈奴大军以及鲜卑大军汇合。”
荀攸一边说,一边将手指向了地图上的一个点位。
平城关。
出平城关以外,越过阴山之后就是鲜卑的弹汗山。
于夫罗东进是前往后弹汗山,那么大军最后停留的位置也应该是弹汗山。
“如果按照之前指定的计划,征北军应该在攻下太原郡之后整军准备前往冀州。”
“但是现在征北军的方向是在北进,奏报上说是要清扫其余的几个城池,安稳太原郡。”
“属下觉得.......可能并不是这样。”
段羽皱着眉眉头打断荀攸。
荀攸那根落在平城关上的手指开始缓缓的朝着下方的马邑大平原移动。
随着手指的移动,荀攸也再次开口说道:“从平城关而出,往后一路便是马邑大平原,以匈奴的兵力,就算是四万骑兵,再加上鲜卑,可能以后将近十万骑兵的兵力。”
“如果这一股兵力进入并州,那么会对整个战局发生改变。”
十万骑兵。
段羽在听到这个数字的时候也皱紧了眉毛。
十万骑兵是一个什么概念。
绝大多数人这一辈子都没有见过一万人聚集在一起的时候是一个什么画面。
但有句话说,人头过万,连山成片。
一万人站在一起,用平视的角度是看不到尽头的。
并州这么广袤的土地,也只有六十多万的人口。
“如果我是步度根和于夫罗,我一定不会和王上硬碰硬。”荀攸说道:“我会沿着马邑平原,让然后让麾下的骑兵化整为零,分成十几股,乃至于更多四处掠劫。”
“用骑兵的速度优势,还有人数优势,掠劫整个并州。”
“虽然王上率领的骑兵无可匹敌,但如果他们只掠劫,杀戮的话,王上又不能分身,也很难追击他们。”
“如此一来,只要他们在并州停留的时间足够久,王上就根本没有机会去攻打冀州,幽州,乃至于益州和洛阳,只能想办法先将匈奴还有鲜卑驱逐出境。”
“但这很难。”
“除非动用全部凉州兵力,一点一点的挤压匈奴和鲜卑骑兵的活动空间,然后在将其逐出出境。”
“可即便如此,也难以到达剿灭他们的程度,最终只能放任他们跑回漠北草原。”
段羽点了点头,承认了荀攸的说法。
匈奴和大汉争斗了四百年,从来就没有被消灭过。
匈奴可能会灭亡,但草原上依旧有如同鲜卑这样崛起的部落,以后的突厥,在以后的辽金元蒙都是如此。
“属下猜测,文和他们一定是在第一时间就已经收到了匈奴叛变的消息,并且......”
说到这里的时候,荀攸顿了一下说道:“文和等人一定是找到了灭敌之策,从而快速的调动兵马北上。”
贾诩,李儒,程昱这三个人在一起。
要说能想出灭敌之策,这样也算是正常。
可是他们几人有灭敌之策,为什么不上奏呢?
这是段羽奇怪的。
“王上一定是在奇怪,奇怪文和他们为什么没有上奏吧。”荀攸说道。
段羽点了点头:“的确如此,既然已经有灭敌之策,为何不上奏?”
段羽身旁的郭嘉还有法正两人都认真的听着。
“属下估计,这个问题就出在这个灭敌之策上。”
“如果要让属下选择一条针对性的灭敌之策,想要用最小的代价,来用最快的速度彻底消除匈奴还有鲜卑的隐患,只有一个办法,诱敌......”
诱敌?
段羽奇怪的皱眉:“怎么诱敌?”
“王上,匈奴还有鲜卑一旦分兵,那便是后患无穷。”
“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聚而歼之。”
“而既然是要诱敌,要聚而歼之......那就要有香饵......”
“文优......文和还有仲德的想法属下猜到了一些,他们之所以不上奏,而是担心王上可能不会允许他们这么做,也是不想让王上沾染上骂名......”
荀攸已经把话说到这个程度了,段羽自然听懂了起其中的意思。
问题就在于诱敌和香饵之上。
“王上,马邑平原之后,便是雁门郡郡治,马邑......”
............
雁门郡,马邑县。
此时,黄昏临近,马邑县外,一支人数大概在五百人左右的兵马正缓缓从马邑县的北门而入。
领头的程昱骑在马上,面色决然的踏入了马邑县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