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的事情已经基本解决,朝中还有一堆事务等待皇帝处理,朱予焕当然不能继续在边境逗留。
当然,对于朱予焕而言,最重要的事情是带上袁彬和哈铭,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好好转述一遍,顺便告知大臣们一个“好消息”。
宣宗章皇帝最疼爱、最信赖、曾经精心培养的继承人成功成为了瓦剌的带路党,并且大概率参加了也先组织的侵犯大同计划。
不仅朱予焕在考虑这件事,徐珵在京中也没闲着,暗中为陛下的下一步做准备。
锦衣卫指挥使徐恭仍在收集王振党羽相关的证据,已经有了基本的结论,所谓“墙倒众人推”,不少官员为了自保纷纷积极检举,王振的名声臭得比谁都快。
但光是如此还远远不够,起码要让某些再也回不来的人也承担起责任。
因此在朱予焕不在的这段时间里,徐珵便已经私下联络了好几个官员,这些人不是与他交好,便是在徐珵入阁后有意依附于他,若是将来犯了什么事,也能如同彭德清一般平安抽身。
他们都是苦读多年入朝为官、经营多年才有了今日的地位,想要将正统年间的朝廷环境写成“风雨飘摇、一片黑暗”轻而易举。
只是朱予焕也曾辅政正统,尽管只是起到过渡的作用,但若是骂得太过分,难免会牵连到皇帝。
若是惹怒了皇帝,事情恐怕会更加麻烦。
徐珵难免有几分投鼠忌器之意。
他好不容易混到今天,不想因为一点小事就失去自己刚刚到手的权势地位和荣华富贵。
反正文章他都已经让人准备好并且审过了。
一切只能等皇帝回来决断。
而班师回朝的朱予焕显然和徐珵心意相通,成功带回了当初和朱祁镇一起被俘的袁彬和哈铭,这两位可是众目睽睽之下回到大明的俘虏,亲眼见证了前任皇帝卖国求荣的行径,可谓是最佳人证。
一时间朝野内外风云变化,群情激愤,徐珵立刻抓紧时间让人上书,在他的带动下,众人立刻群起而攻之。
在土木堡之前,朱祁镇的形象至少还算是正常君主,但有了这回事,加之他本人随着也先败走,这辈子大概是再也回不来了,如王竑这样的激进派,立刻上书痛批正统年间的种种。
朱予焕听着女官诵读一摞又一摞的题本,闭目养神。
朱祁镇的形象从未如此十恶不赦。
“陛下,首辅曾鹤龄率内阁和六部尚书求见。”
“让他们进来。”
朱予焕端起桌上的茶盏抿了一口,看着官员们入内,一言不发,只是静静地听着女官的诵读。
韩桂兰与郑同侍立皇帝两侧,又有几个宫人在一旁伺候笔墨茶水等,众人皆默默不语,只有恳请皇帝酌情考虑追封朱祁镇的题本内容在宫内回荡。
眼看众人要行礼,朱予焕微微抬手,示意女官不必继续诵读。
“臣拜见陛下。”
“起来吧。”
众臣起身,身为首辅的曾鹤龄先是简单汇报基本事宜,如对阵亡士兵的统计及家属的抚育,土木堡战败后朝廷职位空缺的补充情况,秋闱的结果等。
朱予焕则是将国子监武学的规划简单说明安排下去,道:“先前从土木堡逃回来报信的那个石璟,虽然临阵逃脱,但及时为京城传递消息,功过相抵,土木堡的事情便不要再追究他了。此人称得上有些远见,倒是未曾辱没了正统六年武进士的名号,朕打算将其委派至陕西一带交由御史王强好好历练一番,以示朝廷赏罚分明。”
简单汇报了一番便已经过去了小半个时辰,众人一直有些犹豫该如何切入正题,如今皇帝主动提起,曾鹤龄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正如皇帝所说,石璟的事情无关紧要,如今的当务之急明显是“先帝”。
“陛下御驾亲征前曾经下旨命臣等为正统皇帝准备谥号、庙号等,但……近来朝廷内外关于先帝的事情议论纷纷,事关皇家名誉,臣等不敢随意判断,还请陛下示下……”
朱予焕的目光扫向胡濙,道:“这件事不应该是礼部筹备吗?胡尚书怎么看待?”
胡濙早在听说朱祁镇叩门的时候便已经猜到自己是逃不过这一遭了。
太宗爷的子孙不争气,他一个外臣已经尽力回护过一次,但也没必要连这种侮辱国家的事情也视而不见、全数包庇,否则朱棣大抵是要气活过来的。
胡濙立刻开口道:“此事事关重大,已经不是三言两语便能隐瞒过去的,朝廷愈是想要回避,流言便愈加严重,以至群情激愤。况且此事又有人证,如今要追封正统皇帝自然是不可能的,所拟‘献’、‘少’等谥号全数作废。”
徐珵跟着出列道:“臣恳请陛下酌情考量废除正统皇帝帝位,以告慰祖宗社稷、平息民愤流言。”
这次总算轮到他了!
胡濙原本想委婉一些表示自己的态度,但如今有徐珵“直言直语”,他便也顺水推舟,道:“徐阁老此言虽有不当之处,但也并非全然没有道理,有宋一代,未曾有为皇帝上恶谥之理,且土木之败与叩关实在是有违君主之道,还请陛下三思。”
朱予焕懒得和他们玩什么推辞的戏码,顺水推舟道:“尔等提议甚好,按照礼部所说去办,朕亲自去太庙祭拜问卜,择日以慈惠皇太后之懿旨废除正统皇帝的帝位。”
众人对这个结果已经有所预料,都纷纷应承下来。
徐珵接着说道:“臣恳请陛下一并废除正统皇帝生母皇太后、妻妾皇后以及妃嫔之身份,并为慈惠皇太后再加尊号,以示孝道。”
孙太后的皇太后身份本就是因为朱祁镇而得,如今朱祁镇的皇帝名号要废除,孙太后只不过是如今的皇帝朱予焕的庶母,皇太后名号当然也要跟着废除。
朱予焕对此不置可否,点头应允,道:“正统后妃并无过错,皆是平民百姓出身,且未曾孕育子嗣。除周德妃外,废除名号,皆迁居一宫,以宣庙妃嫔之例对待。”
曾鹤龄小心翼翼地问道:“陛下,皇长子过继一事已经全部筹办妥当,只需钦天监测算良辰吉日,皇长子便可改口称皇母陛下或母亲皇帝陛下……”
虽然名义上是改口,但众所周知朱见深连说话都费事,还不到一岁的他刚刚学会叫“妈”,这两个头衔距离他明显还有很远。
“此事与前面几件一起全权交由内阁和礼部拟办,朕阅览无误后即刻办理。”
朱予焕扫视一圈,看出他们的小心翼翼,道:“还有一事,加封周德妃为贵妃,总理后宫事宜。”
众人闻言面面相觑。
怎么说周德妃都是皇长子生母,废除妃嫔位分于情理而言确实不合,但“加封贵妃”……这贵妃是谁的贵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