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9月17,明天预计黄河旋风冲高回落,9:35应该是最高价,收盘红0.5个点左右,后天高开3个点左右涨停。开启五连板,目标价7.5元。
灶火上的新滋味
七月的蝉鸣在窗外扯着长调,张小凡蹲在灶台边往炉子里添柴火,火苗“噼啪”舔舐着铁锅,映得他鼻尖沁出细密的汗珠。今天是他跟着爷爷学做红烧蚂蚱的第三天,前两次炸得焦黑的“成果”还躺在后院的菜地里,成了蚯蚓的加餐。
“蚂蚱要选田里刚蜕壳的嫩货。”爷爷戴着老花镜,用镊子夹起竹篓里通体翠绿的蚂蚱,“你昨天抓的那些老货,炸出来跟嚼铁丝似的。”张小凡凑过去细看,蚂蚱透明的翅膀还在微微颤动,六条后腿蹬得竹篓沙沙响。他想起昨天在玉米地里追蚂蚱摔的那跤,膝盖上的淤青此刻还隐隐作痛。
洗净蚂蚱时,张小凡的手直打颤。这些活物在瓷盆里蹦跳,细长的触须扫过他的指尖,痒得他差点把盆扣在地上。爷爷见状,用枯瘦的手掌盖住盆口:“别怕,掐头去肠就老实了。”说着示范起来,拇指和食指轻轻一拧,蚂蚱的脑袋便应声脱落,淡绿色的汁液溅在青砖上。
油锅烧到七成热时,张小凡深吸一口气,把裹着淀粉的蚂蚱撒进锅里。“刺啦——”油花四溅,他条件反射地往后缩,却见爷爷稳稳地握着锅铲,将蚂蚱翻煎至金黄。“该放料了。”爷爷推了推他,搪瓷碗里装着切碎的小米辣、蒜瓣和生姜,在阳光下泛着诱人的光泽。
当调料入锅的瞬间,呛人的辣味直冲鼻腔,张小凡被辣得直掉眼泪。爷爷却笑着往锅里倒了半碗米酒:“红烧蚂蚱的魂儿就在这一呛一焖里。”锅盖合上的刹那,厨房弥漫起奇异的香气,混合着香料、米酒与焦香,竟比红烧肉还勾人馋虫。
出锅时,蚂蚱蜷成诱人的琥珀色,表面裹着浓稠的酱汁。张小凡夹起一只,酥脆的外壳在齿间碎裂,内里的肉质鲜嫩弹牙,小米辣的热辣与米酒的醇厚在舌尖炸开。“比城里烧烤摊的炸串还香!”他顾不上烫,又往嘴里塞了两只。爷爷眯着眼笑,烟袋锅子在门槛上敲出清脆的声响。
当晚,张小凡发了条朋友圈,配图里红烧蚂蚱在青花瓷盘里油光发亮。很快,评论区炸了锅:“这也能吃?”“重口味王者!”“求地址!”看着不断上涨的点赞数,他突然有了主意——何不在村里办个“昆虫美食节”?让城里人也尝尝这灶火里的山野美味。
月光爬上灶台时,张小凡还在灶台边捣鼓新配方。柴火将尽,余温却仍在跳跃,照着他认真记录笔记的侧脸。这盘红烧蚂蚱,不仅是舌尖上的惊喜,更成了打开乡村美食新天地的一把钥匙。
第二天,张小凡便开始为“昆虫美食节”忙碌起来。他先去村里召集了一群小伙伴,大家一同在田野里捕捉各种适合做菜的昆虫,像蝗虫、蚕蛹、知了猴等。接着,他和爷爷改良出更多昆虫美食的做法,比如油炸蚕蛹、椒盐知了猴等。
张小凡还利用自己对股票的了解,计算着投入和收益,将举办“昆虫美食节”所需的资金安排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