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平城的上方,插上了大明的五爪金龙旗,在海风中随风飘摇。
四周的百姓们看着那面龙旗,心中有着莫大的归属感来。
众所周知,东番岛,一直都只是大明名义上的领土而已。
不止是大明,之前的数千年里,中原王朝对于东番岛也只是存在意义上的统治而已。
即便是强如大明在后期之时海防虚弱之后,东番岛便接连被西班牙人和尼德兰人所殖民。
岛上的原住民和汉民人数虽然不多,却大多都生活在这些番人们的殖民统治之中。
番人对于原住民和汉民,那是采取高压之策,大多数的人都可以说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即便是郑家来了以后,他们的境况也没有丝毫的改变、
所以岛上的百姓们无时无刻的不想着大明朝廷能够有朝一日登上东番岛,并且对于东番岛真正意义上的统治起来。
眼下看来,这个想法似乎很快就可以实现了。
而更让百姓们所惊讶的是,就在朝廷军队登岛之后的第二天,那些尼德兰红毛鬼子们居然开始从岛上撤离了。
他们更是亲眼看着那些昔日里高高在上的红毛老爷们将一箱又一箱的东西从热兰遮城之中搬出来,最后运到船上去。
尤其是热兰遮城上空飘荡了许久的尼德兰旗帜此时也被撤了下来,所有的百姓们全部都惊呆了。
尼德兰东番长官彼得更是在一片狼狈之下从安平城内走出,而后快速登上了尼德兰人的战船,快速朝着南边离去。
直到这个时候,所有的百姓们仍旧有些不敢相信,都觉得是在做梦一般。
而此时的周建安,已经在安平城内跟刚刚赶来的福建总督张肯堂商议起东番岛的诸项事宜来。
在张肯定以及大量的朝廷官员们看来,东番岛不过是一个蛮夷之地,此处人烟稀少,原始森林覆盖非常的密,加之瘴气,疟疾横行,压根就不是一个值得发展的地方、
不如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大明本土更好。
不过这些话在周建安看来,那都是屁话。
要说瘴气,疾病,岭南广东福建等地那曾经也是蛮夷流放之地,环境之恶劣比起东番岛来说恐怕也不遑多让。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如今这些地方的汉人不照样数不胜数了吗?
东番虽然汉人很少,才几万人,即便是加上本土所有的原住民,总人数恐怕也没有超过二十万。
可东番岛的地理位置重要,十分适合搞种植业,例如种植水稻等。
整个东番西部,稍微经过一番改良之后也十分适合居住,并且可以开垦出大量的良田。
这些东西,都是周建安所看重的。
所以这次将张肯堂叫来,为的就是指导他该对东番岛如何的进行改善、
“张总督,这东番岛之重,就不需本王继续说了,这一次,大明不仅不会走,本王还会向朝廷建议,设立东番布政使司,全面接管东番岛。
当然,如此一来,这东番二字带着歧义,就不太适合了,具体叫什么,你们可以商议一番。
本王这次,是打算给你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东番岛,森林,沼泽,湿地众多。
不过也都并不严重,只需要稍微改良一下,用泥土覆盖,将其连成一片之后便是大量的良田。
稻谷可一年三熟也不是不可以,而且产量非常的高。
根据本王的估算,只要人手充足,三年以后东番岛至少可以开垦出超过百万亩的良田出来。
这还只是本王估算的最低数额,若是继续向北开扩,那么最低的数额恐怕都在两百万亩以上。
如此多的良田,本王看来绝对可以吸引大明本土至少数十万人迁移。
并且,在东番岛的南部和北部有不少的地方都适合打造优良的港口,依靠着这些港口,东番的经济发展肯定会比大明内陆的一些布政使司还要快的多。
这一点,乃是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是一些内陆布政使司所不能比的。”
这些,都是周建安看好东番岛的理由,当然,还有一条更重要的理由,那就是周建安可是后世之人,他可知道后世东番岛的发展那可不算差的。
既然答案都知道了,那照抄不就行了。
而现目前困扰东番的无非就是人口和人口暴涨之后可能带来的疾病。
不过自从明军登陆以后,还几乎没多少人因为水土不服和发病,这一切自然要得益于明军的医疗系统。
所以,只要做好这些准备,那么有些事也就没有那么恐怖了。
周建安说着,张肯堂认真的记录着,几乎全程张肯堂都没有机会开口,因为他发现自己完全不知道说什么。
而对于吴王知识的广博和对于东番岛的认知之深,他更是感到深深的震撼。
“刚刚本王说了那么多,这些事当然需要大量的银子,所以你放心,朝廷这边对于东番岛肯定会大力的支持。
而发展之初,你务必要先做好修路的准备。
要想富,先修路,要想发展东番岛,那也必须现将连接整个东番南北的道路修好之后,后面的事进展起来将更加的事半功倍。
这件事,乃是当务之急,本王说的这些,你可以总结起来,而后出一份具体的计划书出来,本王还要在东番岛待上接近一个月的时间,这期间你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来问本王。”
从周建安的话语之中,张肯堂便听出了吴王对于东番岛的重视程度来。
所以张肯堂也不敢有丝毫的怠慢,应下来以后,他便立刻告辞下去准备去了。
而他的手里的事情,那也不少。
首先的当务之急那便是要立刻将东番布政使司给组建起来,这后面的事才好开展。
另外,他还需要先从福建等地招募大量的工匠前往东番进行建设,而根据吴王的建议,若是能够让这些工匠拖家带口的话,那似乎后面的迁移人口的任务又会轻了许多。
想到这里,张肯定不由的对周建安敬佩不已起来。
“吴王殿下, 果然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啊、
一个小小的安排就足以影响许多年之后的事,实乃大明之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