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两人之间什么都没有发生,然而两人的关系似乎也因为昨夜的事情变得有些不一样起来。
少司命看向秦然的的目光虽然依然冷冽如冰,但那不时微微蹙起的眉头,却像平静湖面上被风吹起的涟漪一般,透露出她内心的一丝不平静。
秦然自然也注意到了少司命的这些细微变化,他不禁想起昨晚的事情,意识到自己可能有些过于急躁了。
毕竟,少司命与其他人不同,由于她沉默寡言,两人之间的交流本就十分有限,甚至比麟儿还要少。
随着两人离建阳城门越来越近。
就在这时,秦然突然打破沉默,
“此间战事尚未完全结束,你可以暂时留在豫章帮我。”
紧接着,秦然又补充道:“不必理会东皇太一的召唤。有什么事,让他直接去找皇帝陛下去。”
秦然的话言外之意很明显,就是要给少司命一个合理的借口,让她能够继续留在这里,从而摆脱阴阳家的束缚和控制。
听着秦然的话,少司命依旧沉默不语。
然而,就在秦然以为她不会回应的时候,突然间,在他的身前,浮现出了由绿叶拼成的一个字。
“好”
相比起回到那个充满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阴阳冢,留在这里对于少司命来说,或许才是更好的选择。
毕竟,这里没有那么多的纷争和算计,如果非要说有危险,那也只有秦然这一个危险。
“上将军!!”
当秦然来到城门时,城池内外的战乱已经基本被平定下来了。
几十名秦军士卒见到秦然的身影,立刻恭敬地行礼,齐声高呼。
秦然向他们点了点头,然后询问起李信的位置。
在得到确切的消息后,立刻带着少司命前往。
入城之后,秦然所看到的景象令人触目惊心。
整个城池在这场战乱之中几乎已经被完全摧毁,街道两旁的房屋无一幸免,全都变成了残垣断壁。
有些地方燃烧着的火焰还未熄灭。
一辆辆装满阵亡将士尸首的马车正缓缓地驶向城外,车上的尸体堆积如山,让人看了不禁心生悲凉。
.....
“哈哈哈哈!”
“秦将军!”
“这一仗实在是太痛快了!”
不远处李信看到秦然的到来朗声大笑。
“你知道这一次我们的战果吗?”
“我跟你讲啊,经过初步的统计,我们至少歼灭了敌军二十万人!”
李信兴奋地对秦然说道,他的声音中充满了难以抑制的激动。
秦然听后,脸上也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然而,还没等他开口回应,李信便紧接着说道:“而且,我们俘虏的敌军更是不下十万之众啊!”
听到这个数字,秦然显然对这个战果也感到十分惊讶。
“更让我没想到的是,东瓯的大将吴仲谋,竟然被你的夫人大司命一击斩杀!”
秦然知道大司命的武艺高强,但没想到她能在万军之中斩杀吴仲谋这个重要人物。
“这一战的胜利,可以说是直接让南方五国的国力遭受了重创。他们现在已经元气大伤,再也难以抵挡我大秦的铁蹄了。”
秦然深以为然,这一战的胜利对于大秦来说意义非凡。不仅削弱了南方五国的实力,也为大秦进一步扩张领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统计伤员和阵亡将士的名单,一定要仔细,不能有任何遗漏。要妥善安葬他们,将名单报给太尉府,给予其他们的亲人优厚的抚恤。”
在讨论完战果之后,秦然面色凝重地开口。
这一战的结果虽然是好的,可秦军的伤亡也不少。
五万驻守建阳城的守军面对四十万五国联军的凶猛进攻,坚持了整整一个月。
到最后可谓是“十不存一”,加上轻重伤员只剩下一万五千多人。
伤亡不可谓不惨重。
秦然的目光又落在李信身上,看着他身上沾染的血迹,开口询问道,
“你的伤势如何?是否严重?”
李信闻言摇了摇头,
“并无大碍,昨日只是有些力竭罢了。这些血迹大多都是敌人的,我并未受太重的伤。”
“对了,我刚刚收到王贲将军的来信。”
李信说着将一捆竹简交到秦然的手上。
秦然接过竹简,展开阅读起来。
只见上面详细记录着在关中援军抵达长沙郡后,便兵分两路,一路由赵佗率领前来豫章增援,另一路由王贲、任嚣率领直接攻入南越腹地。
由于南越主力几乎都被天泽带出来进攻大秦,再加上南越内部为了争夺王位混战不断,秦军一路上势如破竹,已经成功攻入南越本土。
秦然看完后,脸上露出欣喜之色,“王贲将军果然不负所望,如此一来,大秦南方之患可彻底解决了。”
“的确如此啊!如今东瓯、西瓯两国皆深陷战火之中,我大秦正好可以趁此机会一举将它们全部吞并。”
东瓯国的主力大军在豫章之战中几乎全军覆没,就连主将吴仲谋都惨死当场,其国都被攻破也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罢了。
至于西瓯国,尽管公孙龙在关键时刻抽身而退,但李信和秦然又怎会让他如此轻易地逃脱。
赵佗将会在今日稍作休整,然后率领骑兵对公孙龙展开追击。
凭借骑兵的速度优势,最多只需三日便可追上公孙龙。
只要能够成功将西瓯大军牵制在此地,待到骆越国与西瓯国激战至两败俱伤之时,王贲的大军想必早已平定了南越。
届时,大秦便可立刻分兵两路,一路横扫西瓯,另一路则直捣闽越。
闽越大将南宫问虽然跑得快,但闽越大军在豫章之战中损失惨重,即便他能成功逃回闽越,短期内恐怕也难以组织起有效的抵抗力量。
等到彻底平定闽越、南越、东瓯、西瓯之后,剩下的那个骆越国,对于大秦来说简直就是手到擒来的事情。
毕竟大秦的实力在那里摆着,无论是合纵还是连横,都不过是大秦玩弄的手段罢了。
而最后再转过头来灭掉这最后一个国家,对于大秦来说,简直就是轻车熟路,再熟悉不过了。
虽然说南方这些小国在大秦的国力面前根本不堪一击,但是俗话说得好,狮子搏兔亦用全力。
大秦自然也不会掉以轻心,毕竟能减少一些损失总归是好的。
“现在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尽快恢复豫章郡的民生问题了。”
这是当前最为紧迫的任务。只有让百姓们回归家园,重新开始建设,分发田地给那些耕农,让他们有地可种,有饭可吃,才能真正地稳定民心,恢复豫章郡的生机与活力。
军事方面的战争已经结束了,现在需要着重关注的,就是民生方面的问题了。
这一场大战,给豫章郡带来了沉重的打击,百姓们流离失所,大量的人口流失,许多人都逃荒到了临近的郡县。
要想让这些百姓短时间内都回来,恐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是啊,这不仅让百姓们流离失所,就连各级官吏也都伤亡惨重啊。”
李信满脸愁容地感叹道。
五国联军来势汹汹,一路攻城略地,给豫章郡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许多官吏在战争中牺牲,导致现在官吏严重缺失。
秦然眉头紧锁,沉默片刻后,缓声说道,
“要想让民生得到恢复,恐怕至少需要三年的时间。李信将军,依我之见,我们应当联名上奏,恳请皇帝陛下减免豫章、会稽两郡的赋税三年。”
秦然深知,单靠自己上奏,恐怕会引起那些御史的不满。
毕竟,当初他为关中的老秦人争取免除赋税和徭役时,朝廷内就有人指责他是在沽名钓誉。
如果能与一众将领联名上奏,这些御史就难以找到借口挑刺了。
这样一来,既能减轻百姓的负担,又能避免御史们的弹劾,确实是个好办法
李信听了秦然的话,略作思考,随即点头表示赞同,
“如此甚好。”
“还是秦将军想得周到啊!”
对于秦然的提议,李信显毫不犹豫地举起双手,表示自己完全支持这个决定。
紧接着,秦然和李信没有丝毫耽搁,立刻投身到清理战场的工作当中。
他们和普通士卒们一样,同吃同住,同甘共苦。
在接下来的五天时间里,不辞辛劳,全力以赴地清理着建阳城内的尸首和焦炭。
经过五天的艰苦奋战,终于将建阳城内的尸首和焦炭都收拾得干干净净。
不仅如此,他们还勉强在建阳城内建造了一批简易的屋舍,虽然这些屋舍十分简陋,但至少能够为人们提供一个遮风挡雨的地方。
完成这些工作后,秦然这才松了一口气,派遣手下的士兵前往山林中,将那几女接回建阳城。
“我还以为你把她们给忘了呢。”
大司命不知何时来到了秦然的身旁,她看了一眼站在一旁的少司命,然后又将目光转向秦然,眼神中充满了询问的意味。
“怎么会呢?这不一有屋舍能住,我便立刻派人去接她们了。”
秦然连忙解释道。
大司命见状,心中虽有疑虑,但也不好再多说什么。
她转头看向一旁的少司命,只见少司命面无表情,让人难以琢磨她心中的想法。
“这里的屋舍有限,你们就委屈一下,两个人一间房屋暂且住着吧。”
说罢,秦然的目光有意无意地落在了少司命身上,似乎在暗示大司命和少司命同住一间。
大司命与少司命两人之间的关系一直都比较微妙,说不上好,也说不上坏。
然而,令大司命感到意外的是,少司命竟然破天荒地同意了秦然的提议。
要知道,在此之前,大司命和少司命虽然都是阴阳家的长老,但两人向来不怎么合得来,几乎没有过什么交流。
大司命不禁对少司命的态度产生了一丝好奇,她不知道少司命为什么会突然改变主意。
不过,既然少司命都没有反对,她自然也不好再说什么。
秦军大胜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迅速传遍了大秦的每一个角落,而且还通过八百里加急的方式火速送往了咸阳
。这一消息之所以被如此大肆宣扬,其实背后有着深层次的原因。
一方面,这是为了让那些心怀不轨、企图复国的人认清现实。六国已经覆灭,就如同覆水难收,绝无可能再次复国。
大秦的铁蹄所到之处,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
另一方面,这场胜利也展示了秦军强大的实力。仅仅在短短数日之内,秦军就能征集到二十多万兵马,如此惊人的动员能力和组织能力,让那些六国的贵族们心生恐惧。
他们深刻地认识到,大秦锐士依然存在,而且实力不减当年。他们原本渺茫的复国希望,在这铁一般的事实面前,变得更加遥不可及。
许多人在得知这个消息后,都明智地选择了再次蛰伏起来。
因为他们清楚地知道,只要始皇帝还活着,只要秦然还在,只要那支曾经横扫六国的大秦锐士依然存在,他们就绝对不会轻易举兵叛乱。
因为这样做无异于以卵击石,自寻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