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
混沌小洞天之内凭空出现一道惊雷,精准劈在刚经历磨砺的一柄暗红色的金色极品巨锤之上。
惊涛裂空锤身上的光芒略微黯淡几分,在顺利渡劫过后,吸收了一缕劫雷气息,成功诞生出一股模糊的意识。
它虽然弱小,智慧不显。
但也是灵!
是件真正意义上的灵性装备。
方宁催动水炼之法附灵用来激发红色灵矿的灵性,这才真正算是入了门。
前后总计上万次尝试锻造神话装备,终于成功锻造出一件灵性装备。
在后续的40次锻造中,又有1次成功激发神话灵矿的灵性,虽然在使神话装备诞生出唯一特性这点仍旧没有进展,但已经算是取得突破性的进步。
再给他一些时间,绝对能让红色灵矿诞生灵性的概率更高。
即便如此,这两次成功激发灵性的装备,属性也远超正常的金色极品装备。
Lv.119惊涛裂空锤(金色极品·灵)
【属性:增加500%伤害】(原金色极品装备属性为450%)
【特效1:水炼(金),增加120%伤害。】(100%)
【特效2:惊涛(金),每次攻击附带震撼的冲击效果,触发大范围水域伤害,拥有480%(420%)体质伤害加成。身处水域范围的敌人移动速度降低60%(50%),体质若低于装备持有者,可对敌人造成35%(25%)体质削弱。】
【特效3:裂空(金),攻击附带潮汐共振效果,大幅增加伤害,额外增加450%(400%)体质伤害。】
【特效4:浪涌(金),命中敌人触发浪涌效果,可造成同等连击伤害,灵性新增:有额外三成概率造成三重连击伤害。】
【特效5:逝川(金),蕴含一丝时间之力。使用装备时,灵力会化为透明水丝,可窥其最快的攻击轨迹,若主动割裂对应水丝,可有时间加速效果。】
由灵性装备的属性来看,灵性装备虽然属性有所增长,但其真正的价值应该在功能特性之上,还是在能大幅提升装备的功能特性。
如同惊涛裂空锤的浪涌特性,若能触发三重连击,伤害绝对爆表。
然而,即便是金色品质的惊涛裂空锤,依旧无法承受得住方宁的全力一击。
寂灭境修士还能将金色装备作为主要法器,但拥有破虚境实力的修士,最多只能用一次金色极品装备,而且还发挥不出全部实力,实在浪费。
这件灵性惊涛裂空锤依旧只能让方宁挥出一锤。
好在有了淬灵成功的第一次,就会有更多次。
正好趁着等待混沌潮汐期间,趁热打铁,继续巩固淬灵技巧。
就这样,方宁又连续锻造了三个月,共锻造32次。
他刻意放缓炼器速度,在过程中仔细体悟水炼化灵与灵矿的共鸣,进入专注的炼器状态,试图将淬灵完全掌握。
然而,即便有逝川铸器和灵基补缺,只有两次装备淬灵成功。
虽然成功率依旧低下,但较之前也有了明显的进步。
因为混沌之气的缘故,小混沌洞天聚集的灵气含量远超天元界,所以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水炼的速度。
三月时间转瞬即逝,方宁有些意犹未尽地停下炼器的动作,开始静候混沌潮汐的到来。
呲!呲!呲!
短暂宁静之后,洞天内忽然响起一段宛如蒸汽轰鸣的声音。
紧接着,是拳头大小的混沌泉眼大力喷涌出浓郁的混沌之气。
混沌之气从泉眼出来那一刻,便化作扇形混沌浪潮,将狭小的洞天充斥着精纯无害的混沌之气。
方宁猛吸一口,习惯性利用灵润息的吐纳方式炼化这些混沌之气。
体质+50
精神+30
体质+100
法力+20
……
他瞬间感觉到体内的三种灵力在疯狂提高。
在混沌潮汐之下,普通灵润息秘法所提升的属性就能媲美平时混沌清秘法提升的数值,混沌清秘法提升的属性更加恐怖。
不论混沌潮汐的其他好处,仅是海量的混沌之气就让他收获匪浅。
三个分身不由分说,主动为本体依次施展《泽之篇》五种秘法。
霎时。
方宁体表浮现出大量青黄光点,将他几乎染成青黄小人。
他顾不得其他,连忙施展五门秘法。
若是把握住这次混沌潮汐,相信只需不到半年的时间,增长的属性就能抵得上过往六年的提升。
至于夹杂在混沌潮汐中的上界宝物,其实也无所谓了,自身提升才是关键。
方宁和三个分身开始疯狂吸收大量的混沌之气。
随着时间推移,他逐渐沉浸在炼化混沌之气的修炼之中,殊不知体内的血脉在悄然进化。
原本血脉经历六年来持续不断的混沌清秘法增强,已有进阶趋势,然而,混沌潮汐一来,大大加速了血脉的蜕变过程。
仅仅混沌潮汐第一个月期间,血脉就由二次觉醒的溪河境提升到湖之境。
湖之境,血脉之力如灵力湖泊,深沉而储量丰富。对水的掌控更为精妙,可改变水的形态,永久增加修士15%水系术法威力。
附带三个能力,一个是凝冰,一个是化雾,一个是治愈清泉,不过将水系术法转化为同阶冰系术法、雾系术法,或者提高治疗术法的强度。
总体来说,湖之境提升尚可,但远没有达到质变。
但是,方宁却在这次血脉的蜕变中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血脉晋升为湖之境的刹那,他只觉得大脑十分空灵,这一刻,他似乎有种回到意识空间的错觉,明明十分冷静,思维却极为活跃。
一时间,关于装备淬灵的种种过往清晰地浮现在脑海中,开始自动梳理其中的失误和不足,并且思考出解决方案。
仅仅一炷香不到,方宁就在装备淬灵这一条路上进步了一大截。
正当他想要继续研究如何将自身修炼体系融入设计出的装备之中时,短暂的感悟戛然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