皋四年,夏朝在连年战火的肆虐下,恰似一艘在狂风巨浪中艰难航行的巨舟,摇摇欲坠。
与鬼方旷日持久的鏖战,以及犬戎如跗骨之蛆般的持续骚扰,使得国库空虚,财政支出如决堤之水,难以遏制。
为维系国家机器的运转和满足庞大的军事开支,夏后皋在反复权衡利弊后,万般无奈地做出了加重赋税的决定。
此政令一出,宛如巨石投入平静湖面,在夏朝各地激起千层浪。
百姓们本就因战争而生活困苦不堪,赋税的骤然加重,无疑是雪上加霜,仿佛给他们沉重的生活又套上了一道枷锁。
民间的怨言如同野火燎原,迅速蔓延开来。而在众多地区中,地处东方的莱夷地区反应最为强烈。
莱夷部落,向来以尚武之风闻名,部落勇士各个身强体壮,性格直爽且刚烈。
当赋税加重的消息传来,莱夷部落首领伯益怒不可遏,觉得夏朝此举全然不顾百姓死活。
在部落议事厅内,气氛凝重压抑。伯益猛地一拍桌子,桌上杯盏震得叮当作响,他大声吼道:
“夏朝连年征战,我莱夷百姓出钱出力,流血流汗,如今换来的却是赋税猛增,这日子还如何过?”
一位白发苍苍的长老,满脸愁容,颤颤巍巍地附和道:
“首领所言极是。这些年,部落里的年轻后生大多被征去打仗,农田无人耕种,收成一年不如一年。如今还要缴纳如此重税,这不是把咱们往绝路上逼吗?”
伯益目光如炬,扫视众人,激昂地说道:
“既然夏朝不顾我们死活,那我们也不能坐以待毙!我莱夷部落,当奋起反抗,让夏朝知道,咱们绝非任人宰割的羔羊!”
众人听后,群情激奋,纷纷振臂高呼,响应伯益的号召。
于是,莱夷部落迅速着手集结兵力。部落广场上,熊熊篝火冲天而起,将夜空照得通红。
勇士们手持各式兵器,围绕篝火呐喊示威,士气高涨。伯益站在高台上,振臂高呼:
“兄弟们!从今日起,为了咱们的活路,为了莱夷的未来,拼了!夏朝若不收回成命,咱们就跟他们死战到底!”
就这样,莱夷部落公然竖起反抗夏朝统治的大旗,局势瞬间剑拔弩张。消息传至夏朝都城,宛如惊雷炸响,令朝堂上下一片震惊。
夏后皋得知莱夷叛乱,龙颜大怒,但他心里明白,当下国家内忧外患,必须尽快平定叛乱,否则局面将失控。
朝堂之上,夏后皋眉头紧锁,忧心忡忡地对大臣们说:
“莱夷竟敢公然反叛,实在罪不可赦!但如今我朝兵力分散,还需防备鬼方和犬戎,当务之急是找一支能迅速平叛的力量。”
这时,一位大臣上前,恭敬奏道:“陛下,如今夷商势力崛起,他们训练有素,且与莱夷接壤,可令其出兵平叛。”
夏后皋微微点头,沉思片刻后,觉得此计可行,遂当即下令,命夷商出兵。
杨逸接到夏后皋的命令,顿感责任如山般沉重。他深知,此次平叛不仅关系到夷商在夏朝的地位,更关乎天下百姓的福祉。
若处理不当,莱夷百姓将深陷水火,还可能引发更多叛乱,使夏朝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杨逸即刻召集夷商诸位长老和将领,于议事厅商讨对策。他神色凝重地说:
“如今夏后皋陛下令我夷商出兵平叛莱夷,这是对我们的信任,亦是艰巨使命。大家可有良策?”
经过一番激烈讨论,杨逸决定任命杨十三和峰山鹿为平叛将领。
杨十三不仅智谋超群,对兵法研究颇深,而且武艺高强,能在战场上杀敌无数。他的刀法犹如疾风骤雨,让人难以抵挡。
峰山鹿不仅勇猛无畏,在战场上冲锋陷阵,无人能敌,而且他还精通谋略,能在关键时刻做出明智的决策。他的长枪如蛟龙出海,威力惊人。
杨逸看着他们,语重心长地说:
“杨十三、峰山鹿,此次平叛意义重大。我命你们率10万钢铁军,从水陆两路进攻莱夷。务必稳扎稳打,不可轻敌冒进。”
“我们的目标是平定叛乱,恢复秩序,尽量减少百姓伤亡。”
杨十三和峰山鹿抱拳,齐声坚定回应:“盟主放心,我等定不辱使命!”
随后,10万钢铁军迅速集结完毕。士兵们身着黑色战甲,手持利刃,整齐列队,如黑色海洋般气势磅礴。
杨十三和峰山鹿站在队伍前方,望着士气高昂的士兵,心中信心倍增。一声令下,大军浩浩荡荡开拔。
行军途中,杨十三骑在马上,心中暗自思忖:“此次平叛,莱夷必定拼死抵抗,切不可掉以轻心。须用智谋,步步为营,方能取胜。”
峰山鹿则紧握着手中的长刀,满脸豪情:“管他莱夷多厉害,我峰山鹿定要杀他个片甲不留,让他们知道咱们夷商的厉害!”
杨十三和峰山鹿率10万钢铁军,沿水陆两路向莱夷进发。一路上,军队纪律严明,所过之处秋毫无犯。
百姓们见此严整之师,心中稍安,对平叛也多了几分期待。抵达莱夷边境,杨十三和峰山鹿并未贸然进攻。
他们深知莱夷部落勇猛好战,强攻恐造成重大伤亡,遂决定稳扎稳打,逐步压缩莱夷势力范围。
水路方面,杨十三亲率舰队,战船高大坚固,配备投石机与弓弩。
每当遭遇莱夷水上防线,杨十三便指挥投石机发射巨石,摧毁对方工事,随后弓弩手万箭齐发,压制莱夷反抗。杨十三站在船头,望着敌方防线,心中思索:
“莱夷水军虽勇,但我们装备精良,只要稳步推进,定能突破。”
陆路方面,峰山鹿带领步兵、骑兵稳步前行。他将步兵布置在前,组成紧密方阵抵挡莱夷冲击,骑兵隐藏两侧待机突袭。
峰山鹿骑在马上,看着阵型,暗自鼓劲:
“就凭这铜墙铁壁般的阵型,莱夷休想突破,等他们露出破绽,便是我们骑兵出击之时!”
莱夷首领伯益见夷商军队如此谨慎,心中忧虑渐生。他召集部落将领,说道:
“这夷商军队不好对付,不可硬拼。他们稳扎稳打,我们便与之周旋,寻其破绽。”
于是,莱夷部落采用游击战术,时而袭击夷商补给线,时而夜间偷袭营地。但杨十三和峰山鹿早有防备,每次都能化解危机。
一次夜间偷袭,莱夷部落悄悄潜入夷商营地,却瞬间陷入埋伏。原来杨十三料到莱夷会来,提前设下伏兵。
一时间,喊杀声四起,莱夷勇士死伤惨重,狼狈逃窜。伯益看着败退的族人,心中懊悔:“还是小瞧了这夷商军队,看来得另想办法。”
经过数月苦战,夷商军队逐步压缩莱夷势力范围。莱夷部落地盘缩小,物资匮乏。伯益看着部落中的老弱妇孺,心中满是无奈与愧疚。
他明白,再抵抗下去,部落将面临灭顶之灾。
终于,皋四年年末,经半年艰苦奋战,杨十三和峰山鹿成功包围莱夷部落核心据点。伯益望着如铁桶般的夷商军队,长叹一声,深知大势已去。他怀着沉重心情,走出据点投降。
杨十三和峰山鹿并未为难伯益与莱夷百姓。他们安抚民众,恢复当地秩序,将莱夷地区重新纳入夏朝统治。
至此,莱夷叛乱平定,夏朝东方边境重归安宁。杨逸得知喜讯,心中大喜。
他明白,夷商此次平叛,既赢得夏朝信任,又造福百姓。而夏朝,也借此暂时稳住局势,继续艰难复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