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护国寺之后,朱云凡的脚程明显快了许多。他策马扬鞭,归心似箭,马蹄踏过青石板路发出清脆的声响,惊起了林间的飞鸟。不过数日便已抵达大明都城西京,远远望见西京城门时,他不禁勒马驻足,凝视着这座熟悉的都城。城楼上旌旗招展,彩带飘扬,城门下人头攒动,似乎正在等候什么重要人物。护城河畔杨柳依依,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也在迎接他的归来。
\"殿下,看来是来迎接您的。\"随行官员上前禀报,语气中带着几分惊喜,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朱云凡微微颔首,整理了一下因长途跋涉而略显凌乱的衣冠,继续策马前行。果然,当他靠近城门时,震天的欢呼声顿时响起。道路两旁站满了百姓,他们手持鲜花,挥舞着彩带,高呼着朱云凡的名字。孩童们踮着脚尖,努力想要看清这位传说中的皇子;老人们拄着拐杖,脸上洋溢着欣慰的笑容;少女们则羞红着脸,将精心准备的花束抛向马前。
\"十八皇子万岁!\"
\"大明英豪凯旋归来!\"
\"快看,那就是在龙血盟立下大功的十八殿下!\"
朱云凡在马上向百姓们拱手致意,心中却有些恍惚。他从未感受过如此隆重的欢迎,毕竟在诸多皇子中,他排行很靠后,向来不受重视,尽管在知道他有修仙的灵根后有所改善。
往日回宫时,往往只有几个内侍在宫门等候,何曾见过这般万人空巷的场面。如今这番盛况,让他既感动又不安,隐隐觉得这其中必有深意。
城门处,礼炮齐鸣,二十四响礼炮震天动地,象征着二十四节气的轮回。仪仗队分列两侧,金甲卫士手持长戟,在阳光下闪耀着耀眼的光芒。更让朱云凡惊讶的是,他的父亲明帝竟然亲自出迎。明帝身着明黄色龙袍,头戴九龙冠,面带和煦的笑容,在文武百官的簇拥下向他走来。左右丞相、六部尚书、各路将军,朝中重臣竟是一个不落,全都到场相迎。
\"凡儿,你终于回来了。\"明帝的声音洪亮而亲切,回荡在城门内外。
\"你在龙血盟立下赫赫战功,救日出国于危难,平大西国北境之乱,扬我大明国威,朕心甚慰!这些事迹早已传遍西京,百姓们无不为有你这样的皇子而自豪。\"
朱云凡急忙下马行礼,单膝跪地:\"儿臣不敢当。保家卫国,本是分内之事。能在龙血盟为七国安宁尽一份力,是儿臣的荣幸。\"他的声音沉稳有力,带着几分风尘仆仆的沙哑。
明帝亲自扶起他,挽着他的手臂向城内走去。这个亲密的举动让朱云凡心中一震,记忆中父亲从未对他如此亲近过。沿途百姓的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鲜花如雨点般洒落在他们身上。朱云凡注意到,父亲的笑容虽然亲切,眼神中却带着一丝难以察觉的疲惫,眼角细密的皱纹似乎比记忆中更深了几分。
进入皇宫后,厚重的宫门缓缓关闭,将外面的喧嚣隔绝。就在这一瞬间,明帝脸上的笑容骤然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难以捉摸的凝重。方才还热闹非凡的宫门内,此刻只剩下父子二人和空荡的回廊。
\"随朕来。\"明帝简短地命令道,语气与方才判若两人。
朱云凡默默跟随父亲来到议事厅。厅内早已被清空,连一个侍卫都没有留下。明帝径直走向龙椅,缓缓坐下,目光如炬地注视着朱云凡。阳光透过雕花窗棂,在光洁的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你回来的正是时候。\"明帝开门见山,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告诉朕,现在外面到底是什么情况?大明的探子回报朕都知道,可是,朕要听你亲口告诉朕,听听你的看法。\"
朱云凡深吸一口气,知道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他沉声回答:\"父皇,据儿臣和大明使馆的官员们确认所知,大西国已经签署了协约,名义上是联防互助,实则已将北境防务全权交由龙国。卫国也是如此,钟泰平将军的七万边军已经进驻卫国都城。日出国虽然没有正式签约,但龙国商人已经控制了其经济命脉,实质上已经落入龙帝掌控。\"
明帝的手指轻轻敲击着龙椅扶手,发出规律的声响:\"依你在龙国的所见所闻,龙复鼎是否有鲸吞七国天下的野心?\"
这个问题重若千钧,朱云凡沉默了片刻。他知道自己的回答很可能影响七国未来的格局,必须慎之又慎。他回想起在北凛城见到龙帝时的情景,那个的身影,那双仿佛能洞察一切的眼睛,还有那份掌控天下的气度。
\"有。\"朱云凡最终坚定地回答。
\"龙帝确实有这个野心,也有这个能力。儿臣亲眼目睹他是如何在谈笑间让大西国名存实亡的。此人深谋远虑,每一步都经过精心算计,恕我直言,中原七帝中,无人能出其右。\"
明帝猛地站起身,眼中闪过一丝厉色:\"既然如此,朕应当立即起草征讨檄文。如今龙都防御空虚,龙复鼎远在北境,正是千载难逢的机会!朕已命兵部暗中调动二十万大军,只待一声令下便可海路突袭直取龙都。\"
\"父皇且慢!\"
朱云凡急忙劝阻,向前迈了一大步,\"儿臣在回程途中已与情报官核实过情况。大西国北边的郑国,因为无法抵抗佐道邪修,皇室为求自保,竟立佐道为国教。如今整个郑国已陷入混乱,百姓沦为家畜,任由邪修抽取精气神。儿臣在此次 北境之战中年亲眼看到被佐道控制的丧尸军队,所过之处寸草不生,寻常军队不可能正面战胜这种非常之物。\"
他继续详细描述:\"这些丧尸不仅力大无穷,而且不惧疼痛,除非彻底摧毁其头颅,否则就会一直战斗下去。更可怕的是,这些东西只是佐道研究中的部分\"
明帝的脸色微微发白,显然没有考虑到这个可能,他缓缓坐回龙椅,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扶手上的龙纹。
朱云凡见状,继续深入分析:\"此时征讨龙国,固然可以出其不意拿下龙都。但龙帝已是化神巅峰修为,身边更有三百龙威宫弟子护卫,个个都是在筑基巅峰和金丹初期的高手,而且龙帝若使用白龙暖玉的阳遁之力,这三百弟子可在短时间不死不灭,绝对不可小看。倘若他舍弃龙都,直接来袭西京,父皇该如何应对?即便我们固守城池,恐怕也难以抵挡化神巅峰修士的全力一击,更何况,龙血盟成员都在所属的各个天空浮岛,都是龙家秘术所打造,不排除龙帝会操控某个浮空岛来到反抗他的国都,然后将浮空岛扔下来,这种后果,是我们不能忽视的。\"
他停顿片刻,让父亲消化这个信息,然后继续说:\"即便龙帝不回援龙都,而是选择回师救援,大西国北境必将重新落入佐道之手。届时大西国很可能会步郑国后尘,然后是成国、龙国、卫国,最终连大明也难以幸免。这就好比砍断一棵大树的枝干,却放任树根处的蛀虫继续啃噬,最终整棵大树都会倾倒。\"
明帝缓缓坐回龙椅,眉头紧锁,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依你之见,佐道与龙复鼎,哪个祸患更大?\"
\"眼下是佐道之患大于龙帝。\"
朱云凡毫不犹豫地回答,\"龙帝在乎的只是权力,他要的是活着的子民和繁荣的国土,至少目前为止,他还没有将百姓当作可以牺牲的修仙资源;大西国皇室在外面看来依旧是大西国之主 ,但佐道毫无底线,儿臣亲眼目睹他们抽干百姓精气,将尸体炼成丧尸。仅仅转瞬之间,就能让大西国一万五千正规军全军覆没。\"
他回忆起与佐道交手的经历,语气中带着几分后怕:\"儿臣曾两次与佐道冰司交手。此人不仅精通冰遁之术,能在瞬间冻结方圆十丈的土地,智谋更是出众,指挥能力极高。在大西国之战中,他全灭大西国正规军后,还能有条不紊地指挥邪修部下围攻儿臣。那场战斗,他运用放风筝战术,让儿臣这个近战型修士根本无法近身,打得十分艰难。若不是许杨及时识破他的战术,儿臣恐怕难以全身而退。\"
明帝长叹一声,疲惫地揉了揉太阳穴,这个一向威严的帝王此刻显得格外苍老:\"如此说来,除佐道则龙帝坐大,除龙帝则佐道肆虐。这天下大势,竟是无解之局?朕登基三十载,还从未遇到过如此两难的抉择。\"
\"父皇,儿臣在回程途中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朱云凡目光坚定,\"或许我们该换个思路。眼下佐道才是七国共同的大敌,不如暂时与龙帝联手,先除佐道这个心腹大患。至于龙帝...\"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龙帝虽然野心勃勃,但至少还在乎统治的稳定。只要大明保持强大,他就不敢轻举妄动。我们可以趁此机会大力发展军备,培养修真人才。儿臣在龙血盟期间,结识了不少散修高手,或许可以请他们来大明讲学授艺;而且儿臣见证了使用了低级宝具的龙国神策军,或许量产低阶宝具装备大军,是今后未来的趋势;除非,我们可以量产灵根...但是这不过是痴人说梦罢了。\"
明帝沉默良久,手指无意识地在龙椅扶手上画着圈。大殿内静得能听到烛火摇曳的声音。终于,他缓缓点头:\"你师父无相禅师让朕好好与你商议,看来是对的。这些年来,你在外历练,确实成长了许多。不再是当年那个只会读圣贤书的十八皇子了。\"
他站起身,走到朱云凡面前,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就依你所言,暂缓征讨龙国的计划。不过,大明必须加强宝具研发,以加强军备,以防万一。朕命你即日起统领神机营,神机营以皇子亲卫队之名随你行走,后续跟你回龙国。至于那些散修高手,就由你出面招揽。\"
\"父皇圣明。\"朱云凡躬身行礼,心中却并不轻松。他知道,这个决定意味着大明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与虎谋皮。但眼下,这确实是唯一可行的道路。佐道的威胁太过巨大,必须优先解决。
离开议事厅时,朱云凡回头望了一眼。明帝独自站在空荡的大殿中,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棂照在他身上,将他的身影拉得很长。这一刻,朱云凡深深体会到身为帝王的艰难。那不仅仅是一份荣耀,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走在宫中的长廊上,朱云凡不自觉地握紧了拳头。无论前路如何艰险,他都必须守护这片土地和这里的百姓。这是他的责任,也是他的使命。夕阳的余晖透过廊窗洒在地上,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前方的道路依然充满未知,但他已经做好了准备。神机营的统领之职,将是他新的起点。他要在这乱世中,为大明撑起一片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