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闻林兰玉带了远在北疆的另一所女子学院的创建者,也就是北静王府如今的王妃,以及北静王太妃等人,一起来女子学院当中探望大家,并且如果时间充裕的话,还会旁观大家的考核,女子学院中的师生们都表现出异常的激动。
如今的女子学院当中,虽然生源分为自费生和免费生两部分,且最开始的时候,因为知晓女子学院当中开设的课程具体内容的一些人家眼馋女学中能够学到的各项技能,坚持非要将家中女儿也送到女学当中来学习?
而考虑到当时女学当中需要来读书的姑娘们并不多,能够有一定的空余房间和师资力量去接纳自费生。
再加上林兰玉也需要他们帮自己打出女子学院的名气来变。接收了一部分自费生的学员。
当时一度自费生的数量还要远高于免费生。
但因为林兰玉将名声打出去之后也一直在对外招生,渐渐的女子学院当中免费生的人员数量也增加了不少。
如今的女子学院当中,除却最开始被林兰玉从林家带来的几个林家姑娘,以及最初被林兰玉解救下来的几个姑娘外,还有几人已经陆续进入到了实践阶段,并不在学院当中。也不需要参加此次的年中考核。
剩下的人全部都要。经过考核之后再定下下一年度他们可以学习的内容,而唯有各项考核合格都通过了的学员,才能拿到外出实践学习的资格。
这些实践学习的地方,虽然大部分由林兰玉提供给他们,但也有少部分如到薛宝钗跟前学经商,或者追随武学农学医,亦或者跟随绣娘们进一步磨砺自己的绣花儿这类。
这个实践学习的阶段结束到他们所赚得的工费能够结算清欠下你学的学费的那一刻为止,此后他们的人生路要如何走?选择权会重新回到他们自己手上。
倘若他们想要继续跟在老师身边学习,甚至想要学的更多,便需要得到老师的首肯,倘若他们想要自己离开闯荡,林岚玉也不会阻拦。
但也是因为林兰玉更希望他们日后能够凭借着在女学这几年的学习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将人生路走出他们自己的模样,吉安女子学院中各项考核的要求都是十分严格的。
而一旦老师们通过了他们的考核,那么就代表着老师们认可了他们的能力水平足以达到可以进入下一个阶段的实践当中。倘若事后被林兰玉察觉到这些老师们有敷衍或者不够尽心严格的行为,林兰玉会直接追究到这些老师们身上去。
也是因此,不管你学平常的教学,还是每半年期的考核,大家对学生们的要求都是很严格的。
林兰玉带着林黛玉他们到了女学之后,先是参观了一遍女学如今的这个区域,尤其是宿舍和教室,然后才带众人去旁观女学的考核。
吉安这边学院的情况与北疆不仅是学生来源不同,老师们擅长的东西也不太一样,因此吉安这边的女子学院当中开设的课程与北疆那边也是有所差异的。
再加上北疆的姑娘一个个生性更为活泼大胆,也更勇敢果决,就算是为了学一些生存技能,他们也更大胆一些,总喜欢勇敢的去挑战许多在世人眼中只有男子能够胜任的事情。
而吉安这边因为来头的姑娘与南方这边的姑娘为主,大多性格更温和几分,也更偏向一些如女红刺绣,或者医女这类不需要和许多人接触,且更娴静的选择。
不过林兰玉在女学当中还开设了骑射课和一些拳脚基本功的课,不管她们愿不愿意主动去学习,想要拿到结业资格,进入下一阶段的实习期,这两项课程也一样,都是必须毕业的。
而大概是因为多了这一项强制性的运动要求,几年下来倒也真让他从这群姑娘里发现了几个好苗子,虽然未来他们能不能做到如惊蛰等人那般的好身手尚且还差的远,但至少迈出了第一步,日后说不定你学当中的姑娘们真有一天能够拥有自己,保护自己的实力呢?
这一点是林兰雨对他们的期望,也是如果林兰玉想要完全撒开手,让女子学院自给自足,自强不息的绵延下去,就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不过这一点林人与先前并未曾与林黛玉和穆晚秋等人说过,毕竟最开始的时候,即便孟晚秋等人都表现出绝对的支持,但在穆晚秋眼中,这个女子学院仍旧不过是依附于林兰玉而生的。
这并没有什么不好,毕竟正如北京那边的女子学院不也一样,需要依附在北京王府的庇护之下吗?有了权贵的庇护,小小的女子学院不仅能够以立风雨之中不倒,而且还能庇护更多需要庇护的人。
但林黛玉对林兰丽的了解,显然要比其他人更深一些。瞧过了女子学院当中的许多设施布置以及课程安排之后,虽然林兰玉什么都没有说,林黛玉却也隐约猜出了几份林兰玉的打算。
“妹妹是希望日后有朝一日,他们能够自己拿起武器,保卫自己的安全?”
听到林黛玉这样的问题,林兰玉有些讶异的抬眸看了看林黛玉。但对上林黛玉温柔笃定的目光,林兰玉又不禁笑了起来。
“果真还是姐姐最了解我,什么都不用说,姐姐就能瞧得出来。”
林黛玉笑着摇了摇头,也没有说她是瞧出来的还是怎样,只是对于林兰玉这个于世人眼中显得过于异想天开的想法,林黛玉也抱有同样的一丝担忧。
“这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倘若说林兰玉想要创建女子学院,并且借用各方的支持亦或者是不在意的轻视之下,最终将这件事儿落在了实处,但林兰玉想要让女子学院中的姑娘们自己护住这个学院,即便日后不以照林兰玉也能继续长远的走下去,至少林黛玉是不看好的。
这并非是林黛玉桥不上姑娘们,而是她显然比林兰玉更深谙这个世界的法则。
“做人嘛,梦想总归还是要有的。”林兰玉笑嘻嘻的,似乎并不将这件事情都放在心上的样子,但顿了顿还是又小声补充了一句。
“再说,就算我这辈子都留在吉安,可日后总有离开的时候,倘若他们没有一点自保之力。谁又能保证日后的吉安会一直是女学的乐土呢?”
他只是个郡主,他离开这个世界之后,这块封地终究还是要重新回归到帝王手上的。
届时即便还有他的后代在,且也愿意给予女学庇护。但到底不可能像如今这般被林兰玉护的周周全全。
但若女学中的师生们都有自保之力。即便仍然需要依附于他人,至少不用担心一个看顾不好,他们就遭遇上大风险。
而且就算没有这些,让姑娘们多强身健体,也没有什么坏处,不是吗?
听到林兰玉将自己的想法逐一到来,林黛玉很认真的想了一会才点头。
“倘若只是希望他们在面对突发的危险之时,能够拥有一些自保之力,不至于全无招架,只能以仗他人,亦或者听天由命的话,这话倒也一点不错。”
虽然林岚玉从没说过,但两人做了这么多年的姐妹,相依为命至今,林黛玉了解自家妹妹的性格。
自小就倔强又好强,且最不能接受的就是面对风险的时候,一点自保之力都没有,只能仰仗他人。
林兰玉当然乐意接受来自任何人的好意的帮助,甚至在有人为他兜底的时候,闯祸能力也相当不小,但却又在某些时候倔强的很,绝不肯只能依仗别人。
而很显然水溶对林兰玉的引导方式也是一样的,他可以为林兰玉兜底,但却不希望自己的妹妹毫无自保之力,更希望看到的是林兰玉因为身后有人兜底而更敢于敢闯,敢干,敢将自己的人生走出他自己想要的样子。
在这一方面,这对兄妹二人早有默契,甚至如今水溶面对她和林黛玉的长子,这个未来的北京王府继承人的时候,教导方式也是一样的,甚至比对待林兰玉这个妹妹的时候还要更严格许多。
也就是如今小昭昭年岁还小,不过才刚刚启蒙,就算是想要练习武艺,打熬筋骨,也只能做一些简单的练习,并不能正式开始,否则的话对孩子的身体容易造成伤害。
林黛玉甚至毫不怀疑,再过几年小昭昭的年岁大了之后水溶对待小昭昭的态度不见得会比对待当初的水承宜的时候温柔的少。
或许这就是他们家对待孩子之时,独有的教导方式吧。
这方面林黛玉虽然起初有些不大理解,但却也知晓这并非什么坏事,加之林如海与水溶二人书信频繁。
既然林如海从不曾对此发表过什么意见,显然也是接受了水溶的计划的,那林黛玉相信自己父亲和夫君的决定。
不过林黛玉没想到林兰玉不仅自己是这般,面对她手下的女子学院的时候也是如此。
“妹妹倒当真是将他们视作自家孩子一般……”
毕竟如今这个时代,即便是许多人对待自家的姑娘教导起来也未必有林兰玉对待女学中的这些姑娘们这般上心,且面面俱到。
甚至让逐一看过他们课表内容以及结业标准后的林黛玉都不仅反思起来,日后等她也有了女儿的话,要如何教导才好?
新年身为林如海跟前的长女林如海将林黛玉视作男儿教养打小亲手为他启蒙,长大后更是为他请了最好的先生教学,固然是极好的。
甚至对于文臣家中的女儿来说,已经是非常难得的待遇。
可如今他的身份早已并非文臣家眷,而是成为了北京王妃,她与水溶的女儿日后身份虽不及林兰玉尊贵,这也同样乃是皇室贵女,是能够有资格拥有更自由的权利,同时也要肩负起更多责任的。
若在只按照小时候林如海对待他和林兰玉时候的那般方式去教养,却又显得不足了。
但让林黛玉将自己的女儿教养成林,兰玉这般一半泼猴,一半倔牛的性子,林黛玉自觉也是做不到的。
见林黛玉低头一脸沉思,一旁的穆晚秋不禁好奇起来。
“想什么呢?这么专注?”
林黛玉看了看,已经被魏家小妹拉到一旁,正在看学生们考试的林兰玉和贾迎春,又看了看坐在老师学位上一本正经的惜春和柳诗婷。
操到穆晚秋跟前小声嘀嘀咕咕,如此这般,将他方才心中所想与穆晚秋说了。
听到林黛玉忧心起日后女儿的教养问题,穆晚秋有些想笑。
甚至下意识低头看了看林黛玉的肚子。
林黛玉被穆晚秋这个举动看得有些害臊,“母妃!”
“安心吧,你要相信你们家王爷,倘若你当真生下一个女儿,甭管是什么样的性子,都定然会被王爷教导的很好。”
瞧瞧林兰玉就知道了,这丫头虽然人生前几年流落在外,但不管是水溶这个哥哥,还是水牧城这个父王,都不曾减少一丝半点对林兰玉的疼爱,反倒还有变本加厉之势。
若他们二人有了自己的亲生女儿,水溶对其只会更宠爱,绝不会让女儿受到委屈。
“我又不是担心她会受委屈。”林黛玉叹气。
“那就更不需要担心了,你瞧岚玉犯错误的时候,王爷可曾手软过?”
这还是在林岚玉当初可是水溶花了不少心思,才好不容易寻回来的妹妹的前提下。
林岚玉这般浑若天不怕地不怕,皇帝面前都敢跺跺脚的性格,真惹了水溶生气,不也得老实安分的认罚。
“更何况,这不是还有你在吗?倘若你家王爷日后当真娇惯孩子,那也只好辛苦你一下,做个严母了。”
这方面,穆晚秋的想法一向十分开明。
并不认为一个家庭当中,一定要是传统的严父慈母的教导方式才是正确的。
“再说咱们家小昭昭如今虽然年岁不大,但却聪明懂事的很。瞧瞧咱们朝朝,也应该对自己有信心,相信你们教养出来的孩子,差不到哪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