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说收到林岚玉的来信,求她帮忙多看顾一二水承宜,还在大长公主的预料之中。
毕竟林岚玉虽然在外界许多人看起来有些任性,却一贯是个心软的孩子,对自己人更是十分护短。
但连水溶都特意给大长公主送信,拜托大长公主在必要的时候,帮水承宜一把,免得少年当真孤立无援,被人给欺负了。
那就真是令大长公主很是吃惊了。
看不出来,不过几年时间,这小子倒是一点儿没辜负皇帝对他的期望,当真与这对兄妹之间建立了极深的感情。
至于这里面除了情分之外,是否还包含着其它各方面的考虑,那对大长公主来说并不重要。
她只需要知道水溶的态度,是看好水承宜的,且愿意在一定范围内支持水承宜去争夺皇位,就够了。
毕竟魏国公府虽与皇家联姻,但不管皇帝还是大长公主,都不希望将魏国公府卷进夺嫡之争中,是而两人才会在几个适龄皇子中选中了五皇子。
这个算不得多聪明,甚至在几个兄弟中显得有些愚钝,但胜在有自知之明,且没有多大志向。
一心只想安安稳稳等到新帝登基,给自己封个王爷,就开开心心带着妻儿家小到封地赴任,做个富贵闲人的皇子。
可这是出于她身为魏国公府的老太太,身为五皇子妃的祖母的私心。
身为一国大长公主,她更清楚一个优秀的继承人,对朝廷来说,有多重要。
可偏偏如今他们这位皇帝,西夏儿子不少,成年的皇子也不在少数,却一个接连一个的折戟沉沙,时至今日,别说是太子,连皇后都给赔了进去。
谁也不知道他们这位皇帝陛下究竟在想什么。有究竟想要一个什么样的继承人?
但大家都看得出来,如今这位皇帝行事雷厉风行,手腕果断很绝。绝非一个轻易好糊弄之人。
想要通过这位的考验,成为这位真正认可的继承人,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而水承宜这小子,不管当初什么如何讨得皇帝欢心,成为皇帝最喜欢的那个儿子的。
他既然能够得到林岚玉和水溶的认可,至少说明这小子日后不会是个如先太上皇那般的家伙。
那必然有这小子自己的过人之处。
而且大长公主虽然对当今皇帝的人品不够信任,但对水溶和林兰玉两人却是绝对相信的,能够得到他们两人认可的孩子。就算不是那等天资极佳的人也品行差不到哪里去。
这样的人若当真能登上皇位,就算做不了一个。流芳百世的明君至少也不会重蹈太上皇昔日的覆辙,说不得还能填补一下当今这些年过于乾纲独断而比朝野上下带来的惊惶不安,就够了。
毕竟他也只是一个大长公主,若非形势所迫,这些事本不应该是他关心的。
他更是轻易没有办法左右皇帝的想法。
如今有了这么一个皇帝喜欢水溶,认可林兰玉也觉得人品不错的人选。那还过多奢求什么呢?
他自然会尽可能的帮助这个孩子将接下来的路走稳,走好。
当然这并不代表大长公主就一味的全然相信林兰玉和水溶的眼光,接下来还有很长的时间,他自己也会慢慢审夺考量,观察这个九皇子究竟是不是一个合格的储君。
毕竟倘若水承宜仅仅只是一个合格的皇子,心性却过于软弱,无法承担起更大的责任的话,也算不得一个合格的帝王。
皇帝若真将皇位交到这样的人手中,大长公主自觉自己百年之后,也无颜去见她的父皇。
届时哪怕明知道皇帝忌惮他如今的身份和他身后的魏国公府,大长公主也依然会站出来。干涉皇帝对于真正继承人的选择这件事情。
不过好在至少在眼下看来,水承宜倒是没有辜负林兰玉和水溶对他的信任,以及大长公主对他的期盼。
从一个无任何实权的后宫皇子,一夕之间一跃成为户部左侍郎手底下手握实权的人,甚至就连户部左侍郎都得迁就着他。
不得不说,这对于绝大多数从小生活在后宫之中,见到的人不是皇帝就是皇帝的妃嫔们,长期处于被长辈压迫,被生存环境裹挟的状态。
手中没有半点儿实权,甚至有些人连带着他自己的母妃都活在战战兢兢中的皇子们来说,确实是一个巨大的诱惑。
也难怪当初那几位皇子明明在宫中的时候表现的还好,即便藏不住自己的野心,至少看起来一个个都非常精明的样子。
可自打他们出宫建府,皇帝几乎没有费多少力气,就使得他们兄弟几人一个个原形毕露,露出了自己最不堪,也是最狼子野心的一面,继而成为了这场皇权争夺中,冲在最前面也失败了,最干净的那一波人。
谁敢说这样明晃晃放在明面上的,来自权力的诱惑的阳谋不够高级呢?
但可惜这一次皇帝考验的人是他水承宜,是水溶虽然没有师徒之名,却有师徒之实,亲手教导出来的第二个学生。
水承宜或许在别的方面算不得多聪明,甚至从前一开始的时候也是真的不小心着了后宫之人的道才会中了毒。
但他和母亲能够在孤立无援的后宫之中生存多年,甚至还又重新获得皇帝的注目,自然有他们母子二人独一份的生存智慧。
更轻易不会被这些看起来似乎非常诱人,实则散发着致命毒药气息的权利所诱惑。
仗着这京都没有人知道他过去的几年去了哪里,又发生了什么,即便有些人心中有所猜测,但没有实际证据,皇帝也对此一副讳莫如深的样子,不许大家多加讨论,他们也只能将这些怀疑藏在心底,没有机会去求证。
水承宜依旧努力扮演着自己老老实实,勤勤恳恳,本本分分的好孩子形象。
在户部轮值期间也一直是一个别人说什么他信什么,别人不说他便不多追问,即便有不该出现在衙门里的某些东西堂而皇之的掉落在他面前,水承宜也能面不改色心不跳的佯装自己什么都没有看到。
甚至还能将这户部侍郎当做自己的恩师一般,不仅平日里对其说话十分客气,友善。
半点儿不曾仗着自己皇子的尊贵身份对其进行言语打压。
甚至哪怕有许多次,他暗中调查的账本就摆在他眼皮子底下,抬抬手就能将东西拿走,他也按捺住了,佯装根本不知道那些账本是什么,当中有多么巨大的问题,仍就勤勤恳恳的干着自己的本职工作。
像极了一个不谙世事,但因为一直被教养的很好,所以仍旧相信这世间的官员一个个真如话本中所写的那般,动不动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半点没有觉察到这里面的问题在哪里一般。
而水成仪的表现无疑大大取悦了互不众人,也让原本对水成仪这个突然冒出来,且深受皇帝喜爱的九皇子十分防备的户部众人,渐渐就放下了那些戒心。
水城仪也终于有机会真正在一个安全的时机和安全的环境下,潜入到户部的账房当中,一点点搜寻到他想要寻找的东西。
甚至即便是在他已经拿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之后,水城也依旧什么都没有表现出来,人勤勤恳恳的在户部继续上扬,还是皇帝自己看不下去,觉得水城一在湖北待的时间太久了,才将他调往了礼部去。
在六部轮值这个惯例,从前这乃是唯有皇太子才拥有的特权。
另外几位皇子最多只能选择在他们最感兴趣的两个部门轮值,且一定要分为一文一武,好让他们能够尽快确定下来自己更感兴趣或者说更擅长哪方面。
可偏偏如今皇帝当众明晃晃的便将这个原本理应独属于太子的特权给了水承宜,且不仅一点儿都毫不带掩饰自己对水承宜这个儿子的重视程度,还犹在从前那位真正的太子,也就是如今的废太子之上。
皇帝的信号释放的过于明显,以至于让某些人哪怕想要装看不见,想要装看不懂都不行,紧接着,御史们的奏折便宛若雪花般朝着皇帝飞来。
偏偏他们这位皇帝从来都不是一位善于聆听的皇帝,更不喜欢随便采纳别人提出的建议,更喜欢按照他自己的念头去做事。
尤其是在发现这些官员们各自怀有自己的心思,并非当真如他们嘴上所说的那般大义凛然之后,皇帝就更是懒得跟他们逼逼了。
行不行的总要让水承宜试过了之后才能知道,这些人凭什么不给他的皇子们多一些机会?
而且当年太子虽说是在六部轮值,但若真论起来,这轮值期间也确实没有发生过什么大事儿,履历平平无奇的,别说皇帝,连皇后都想要叹气的程度。
相比较起来水承宜虽说在户部轮值的时间不短,但做出来的功绩却也是肉眼可见的。
不仅拿到了户部真正的阴阳账本的证据,甚至还抓出来不少蛀虫。
虽说因此难免得罪了不少朝廷官员,最终这件事儿还是被皇帝暂时给压了下去。再加上他皇子的身份,才能得以安然脱身。
即便如此,他在整个过程当中的亮眼表现,不仅是皇帝和大长公主,许多对水承宜抱有较高的期待,也希望朝廷能够在未来迎来下一任民主的官员们,也都是一样的想法。
甚至他们期望的还要更简单一些,他们都不敢期望皇帝未来,真的会稳稳当当的将这个皇位交付到九皇子手中。
他们只希望他们当今这位皇帝陛下折腾人的功夫能少一些。
而九皇子也真的能像他表面上表现出来的这般,虽然有些鲁莽,过于实诚直率,但却足够认认真真做一个守成之君,足够了。
至于旁的那些事情虽然也都重要,但在皇权更迭面前,也没有那么重要。
大概是大家从一开始就将对水承宜的期待值拉的足够低的缘故。
也或许是因为如今的朝堂居然看似吵嚷,实则不过是一滩非常微妙的平衡,一旦有人打破,却没有以后的实力及时填不上,必将传播的更广许多。
而水承宜作为一个尚且年轻的人,哪怕在户部搅风搅雨了一番,才又在皇帝的偏袒之下拍拍屁股跑去了礼部。
且在跑路之前,他不仅将自己在互补这么长时间的劳动成果全部整理好悉数交给了。
还十分诚恳的给了皇帝一些建议和设想,询问皇帝,倘若他的设想能够实现,是否他们就能改变如今户部的困境?
但到了礼部之后,他对于六部的热情也丝毫没有减少,甚至跟在礼部的那位侍郎大人跟前学习的时候更有劲儿了,用从前林岚玉的话说这叫都不白来。
毕竟这等在六部轮值的机会可属实难得,不管皇帝是当真一如既往的对水城仪抱着希望这个儿子能够接替自己登上皇位的心思,还是对水城以存着其他方面的考量。
但总归眼下得了便宜的人是水承宜,那就不要客气,一定要抓紧时间,多学多看多制造一些大大小小的动静提醒大家不要忘了他的“功绩”。
左右他如今还年轻,又好几年都没有读书,而是在皇庄静养,有些时候看不清事情的轻重,闯了祸也是难免的。
小年轻嘛,正是闯祸的年纪,此时不闯,更待何时?
至于那些瞧中了他的“天资”,主动向他靠拢,想要投靠孝中的人,水承宜却一个都没理会,礼物也全都原样不动的送还。
倒是不必急着拉拢人脉。
毕竟先前那几位皇子,倒是一个个早早的便有了拥趸,甚至母族更是大肆敛财,只为了助力他能在几个兄弟当中脱颖而出。
可结果呢?
如今的朝堂之中,早就没有了他们那几个皇兄的身影,甚至许多人提起他们来,都有些噤若寒蝉的。
可想而知当初皇帝有多愤怒,处理起这些人来又有多狠。
比起早早因为这些实际上给不了他决定性帮助的朝臣的投靠而将一把好牌打得稀烂,那当然是对这些人置之不理,抱紧皇帝的大腿才更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