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说西域各国,就是在大汉,也经常有村落为争夺水源而爆发械斗。
水是生命之源,体现的极为生动。
水,不仅是生命之源,也是争斗之源。
以水利工程为引,牵动西域各国,一步步渗透大汉的影响力。
除了武力威慑外,还要给他们一些实惠,恩威并施。
“我们同意,支持大汉的决定。”
西且弥的使者被拖出去后,其余各国再无反对的声音。
谁敢反对,得罪的就不止是大汉,还有其他想要获得水源的国家,
“先从龟兹开始,建立示范工程,其余各国自行学习,必要时,大汉提供技术支持。
对于坎儿井系统的路线和范围,由各国共同协商制定,充分利用好有限的水源。”
会议很简单,陆鸣说什么,西域各国听什么,没有多少杂音。
唯一的一道杂音,连人都被请了出去。
其余各国再无杂音,就算开口,也只是问问该如何具体执行。
“富民侯,坎儿井利用地势输水,从高处流向低处。要是上游地区将渠道中的水源都给用光的话,又该怎么办呢?”
龟兹王的问题,不仅代表他自己,也代表了其他多个国家的疑问。
但凡能存在的国家,要么有雪山雪水,要么有地下水,有的还有河流经过。
很多国家既是上游,又是下游,可以控制别国的水源,也被别国所控制。
西域各国面积大多很小,坎儿井渠道会经过不止一个国家,用水纠纷在所难免。
“为了你们能和平利用水源,大汉打算在龟兹或者别的地方设立西域都护府,协调用水事宜。
要是出现此类情况,都护府的人协调各国进行处理。
除此外,各国通商贸易等事项,也都在都护府的管辖范围内。
龟兹王以为如何?”
要的就是你们有人多吃多占,要的就是你们有纠纷争端。
要是一切和睦,大汉还有干预的空间么?
没有纠纷,都会想办法挑起纠纷,何况用水过程中没有纠纷几乎是不可能的。
不然陆鸣为什么要从兴修坎儿井系统开始。
龟兹王知道自己没有拒绝的资格,龟兹城上被火炮轰碎的地方还没有修复,他不想再被轰一炮。
“还请富民侯务必把都护府设置在龟兹,我觉得龟兹城就很好,方便小王与都护府进行沟通。”
有都护府护体,龟兹国以后会更加安全。
至于大汉会不会吞并龟兹国,龟兹王想得很清楚。
要是大汉真想吞并龟兹国,他也挡不住。
“可以,我会禀告陛下,请求将西域都护府设置在龟兹城,但最终结果还要由陛下定夺。”
陆鸣看向其他各国的使者,“你们现在龟兹国观看坎儿井的修建和实际效果。
回去后和你们的国王说清楚,给大汉一个明确的答复,不得反复无常。”
……
“苏武,你觉得西域都护这个官职怎么样,统管都护府所有事情。”
第一任西域都护,关系重大。
要不是张骞不在,其他人根本没有竞争的机会。
第一个出使西域,为大汉带回西域各国情况的张骞,比任何人都有资格担任西域都护。
“我可以么?”
苏武有些不自信。
他不仅没能成功买回大宛马,还被抢走了黄金。
要不是朝廷及时派兵前往大宛,他早已被大宛人杀害。
寸功未立,有何面目担当西域都护。
“不是打胜仗才算立功。
你们三百余人出使他国,万里之外,面对大宛国一国之力,未曾折损大汉的威严。
即便敌我力量悬殊,在被抢劫后,你依然敢去讨要公道,视死如归。
这同样是有功之举,当然值得举荐。
没有人能永远胜利,不害怕失败,永远都有从头再来的勇气,同样是世间难得的品质。”
纵观历史,华夏大地几经沉浮,但终有复兴之日。
“况且我就是举荐一下,能不能成,还要看陛下的意思。”
陆鸣写好奏折,派人迅速送往长安。
霍去病带着大部队和数千匹大宛马继续返回长安。
……
“坎儿井,由竖井,暗渠,明渠,涝坝四部分组成。
竖井是为了开凿暗渠而用,用来校正方向,运走开凿暗渠时挖出的土壤,还有通风之效。
建成后,还可通过竖井下到暗渠之中,进行维护和疏通。”
施工现场,陆鸣详细介绍坎儿井的构成和原理,说清楚之后,西域各国自己就能建设。
“只有在用水的地方才挖掘明渠,将暗渠中的水流引出,并且用涝坝进行蓄水,调节水量。”
西域各国的使者,看向陆鸣的眼神都变了。
“若不是富民侯告知我等,恐怕我们这辈子都想不出如此精妙的设计。”
“此等奇思妙想,除了大汉,也不知道何人才能想的出来。”
各国使者充分发挥各自的口才,对陆鸣和大汉进行了十分强烈的赞叹。
陆鸣不知其中有几分真几分假,那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各国会如何选择。
……
长安,未央宫。
“大宛国果然没有老老实实的卖马。”
刘彻面沉似水。
哪怕他早有预料,但是当消息传回来的时候,他还是有些生气。
不卖马,还敢抢劫使团的黄金,真是不知道死字怎么写。
“陛下,陆鸣和去病会给大宛人教训的。”
卫青很有信心,没有哪个国家能挡得住他们两人联手进攻。
“朕要等着大宛王的头颅送到长安。”
只有死,才能洗刷大宛王的罪孽,只有他的头颅,才能平息刘彻的怒火。
没让刘彻多等,一个月之后,他就收到了西域传来的战报,还有盒子中的两颗头颅。
“来人,将头颅挂在宣平门上,让所有人都看看,这就是劫掠汉使的代价。”
看完奏折,刘彻将其递给卫青。
“仲卿,你看西域都护府如何,苏武能否担任第一任都护?”
以坎儿井系统,让大汉名正言顺的介入西域各国事务之中,刘彻觉得是一手妙棋。
苏武又足够忠心,能力即便有所欠缺,但有大汉撑腰,也足以应对一般事务。
张骞不在的情况下,还有更好的人选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