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恪这段时间去了数十个城池招降,他发现吐蕃的其他城池已经没有青壮年,恐怕数十个士卒就能灭掉一座城。
至于那些小部落,连甲胄和长兵器都没有,更是不足为虑。
杜荷点了点头。
如果连这点小事都搞不定,以后李恪也没办法执掌偌大的吐蕃。
毕竟后续迁徙百姓,重新划分州郡和任命官吏,这些事情都需要李恪统筹去完成。
交代完李恪的事情。
杜荷朝一众将领说道:“诸位,你们这两天要跟楚王、户部、太府寺和太仆寺的官吏交接好,我们后日班师回朝!”
“特别是缴获的金银财物,一定要清点好数额,万不能出现较大的偏差。”
战场交接战利品,不会清点的太过详细。
毕竟要是清点的太细,那帮负责善后的官吏,可就没有油水可捞。
得给这帮人喝点汤,他们做事才会积极。
再加上负责后勤很辛苦,而他们完成任务后,也不会获得多大的奖赏,所以一点油水得留给他们。
大殿内的众人纷纷站起来,他们齐声大喊道。
“末将遵命!”
紧接着杜荷又跟他们叮嘱几句,特别是囚困战俘的事宜,杜荷多次提醒他们。
交代好大小事宜,杜荷当即挥手让他们去忙活。
就在其他人忙起来的时候,杜荷则闲了下来,他一个人在大殿内静静地喝茶。
至于崔神基、王敬直和萧锴三人,他们也忙的焦头烂额。
临近下午。
裴行俭一脸严肃走进来禀报道:“杜帅,有吐蕃的王室告密,将领论钦陵暗中在煽动将士,准备在我们主力班师回朝以后,趁机发动暴乱!”
“您看该如何处置?”
啥?
手下败将论钦陵,到了这个时候还敢煽动将士暴乱?
还是吐蕃的皇室告密?
杜荷沉声说道:“守约,你现在去审查此事,如果意图叛乱属实,把涉案的人统统砍了。”
“加固铁牢,避免他们冲出来。”
当前在吐蕃共俘虏了14万余将士,上百万的男女老幼,而看押他们的士卒只有7000余人。
必须砍杀一批人,才能做到杀鸡儆猴。
裴行俭脸色严肃拱手道:“末将遵命!”
想到吐蕃将领意图叛乱之事,杜荷想到曲女城内也扣押着将近十万大军,和数十万的天竺百姓。
而看守这一大帮俘虏的士卒,也只有区区数千人。
杜荷当即写了一封手谕,随后交给亲卫说道:“把手谕带给曲女城的守将,让他加固牢狱和严查俘虏。”
“若是发现有叛乱的苗头,允许他先斩后奏。”
那些守军可没有他这么大的权力,即便知道那帮俘虏想叛乱,也不敢将他们就地格杀。
等他派人送奏书去长安,恐怕会酿成大祸。
“诺。”
亲卫领命后快步离开。
一个时辰后。
裴行俭回到大殿禀报:“杜帅,末将已经查清楚,论钦陵已经拉拢了10个将领,以及5592名士卒叛乱。”
“末将已经将这批人斩首示众,并且派人加固了牢房。”
不错!
行事效率挺快。
杜荷轻声说道:“守约,在我们回长安之前,再派人排查隐患,避免被这帮俘虏钻空子。”
前面几场灭国之战,要么没有俘虏,要么把俘虏和牲畜带回大唐,也没有这么多麻烦事。
现在把俘虏留在吐蕃和天竺看管,还是得慎重一些。
裴行俭拱手说道:“遵命。”
夜幕降临。
当其余将领得知论钦陵煽动吐蕃将士,意图在大军离开吐蕃后闹事时,他们全都愤慨地拍着桌子。
要不是得留下这帮精壮去做苦力,他们早就去把这帮人给灭了。
两天后。
杜荷率领二十余万将士,踏着浅浅的积雪,沿着官道向长安的方向一路疾驰。
这一次为了赶路,他们除了短暂的休息和吃喝拉撒外,其他时间都在赶路。
...
长安。
东宫明德殿内。
李承乾高坐主位,侯君集、李靖、马周、许敬宗、杜构和高季辅等一众大臣,他们分坐左右两侧。
大殿中间。
一名甲士朗声说道:“启禀太子殿下,韩国公已经率领大军灭掉吐蕃,如今韩国公正率领大军班师回朝。”
“按照大军的脚程,预计一个月后回到长安。”
“此为韩国公拟定的捷报!”
哗啦~
随着士卒的话音落下,大殿内顿时爆发出一阵巨大的喧哗声。
这帮将领面面相觑,脸上充满了惊愕。
“这么快?”
“大军才出征三个多月的时间,就灭掉了天竺和吐蕃?”
“该不会在做梦吧?”
这三个多月的时间,他们光是赶路,就得浪费大量的时间。
没想到30万大军队战斗力这么强,竟然真的完成了战斗任务,而且还碾压吐蕃的数十万大军!
御台上。
李承乾神色激动道:“把捷报呈上来!”
“诺。”
司议郎来济连忙接过捷报,随后将其上呈到李承乾的手中。
过了小半刻钟。
李承乾微笑着说道:“诸位爱卿,杜荷这一战打的真好,歼灭了二十万敌军,俘虏了二十八万余敌军!”
“除了少部部落和残余势力外,吐蕃和天竺已经沦为我们大唐的疆域!”
紧接着他让来济把这封捷报,在一众大臣手中传了一遍。
等众人都看完后。
李承乾朗声说道:“诸位爱卿,你们马上筹备迎接大军凯旋,以及孤的登基仪式事宜!”
“孤亲自带着捷报去玉华宫找陛下,顺道跟陛下商议禅位事宜!”
一众大臣听到太子的话,他们的眼神微微一动。
太子终于要登基了吗?
这两年朝中的大小事情全都是太子负责,可以说太子除了身份不是皇帝外,他行使的权力就是大唐皇帝。
愣住片刻,众人纷纷站起来大喊道。
“臣遵旨!”
等这帮大臣离开东宫后,李承乾也乘坐龙辇去玉华宫。
...
临近傍晚。
李承乾踏着积雪走进紫薇殿,他看了一眼坐在大殿两侧的李泰、李治和李贞等人一眼,随后朝李世民躬身行礼道。
“儿臣拜见父皇。”
御台上。
李世民微笑着询问道:“承乾,今日不打招呼就过来玉华宫,可是杜荷那边有好消息传来?”
看他的脸色,还是跟两年前一样。
大殿内的一众皇子,他们纷纷把目光放到李承乾的身上。
李承乾点了点头说道:“父皇说的没错,杜荷已经率领大军打下吐蕃,他派人把文成公主送去南疆后,现在已经率领大军班师回朝。”
顿了顿。
李承乾拱手说道:“父亲,儿臣今日过来,是想问问您禅位的事情。”
“如今朝中的臣子十分繁忙,儿臣得提前做好登基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