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刘备彻底投降了董仲颖给军队造成了很大的损害,但是纪灵终于不用为大事而烦恼了。
因为陆逊回来了。
尽管陆逊觉得董仲颖必然还有其他的后手,但是夏口的情况让他不得不返回,不然董仲颖的后手还没有出,整个江夏军队就要崩溃了,这时候再去顾忌董仲颖的后手就变得没有意义了。
刘备虽然带走的人不多,但是对于纪灵军队的打击却是很致命的。
一方面是对于士气的打击,连刘备这样坚定的对于董仲颖的反对派都投入了秦王的怀抱,那么还有谁有坚定的信心呢?刘备都可以投降,为什么我不能够投降呢?
另外一方面,纪灵的处理并不是很恰当,因为他将那些不愿意跟随刘备去董仲颖处的士兵和将领囚禁了起来,这样的行为也遭受到了很多人的不满。
甚至在陆逊到来之前,纪灵的军队都有不少的逃兵了。
幸好,这时候陆逊来了。
“伯言,对不起。”纪灵见到陆逊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认错。
因为他已经慢慢控制不住军队了,现在逃兵的数量不多,那是因为他可是斩杀了不少逃兵来整肃军纪。
“幸好董仲颖犯了一个错误,如果他这时候来攻击我,说不定我的军队就不战自溃了。”纪灵在交代情况的时候,心有余悸的和陆逊说道。
陆逊叹了一口气道:“这才是董仲颖厉害的地方,如果他那时候来攻击你,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他的船只不多,不可能一次性投入更多的兵力,你又有坚固的营盘,即使你的军队战心不高,但是他也没有办法攻破你的营寨。有了这样的一场胜利,你大可以稳定住军心。”
“但是董仲颖并没有攻击你,你得到的又是什么呢?是无穷无尽的逃兵,是你手下的人都想要过江和董仲颖进行接洽,再过一段时间,不要说董仲颖来攻击你,即使他的手下举着一面旗帜,你手下的人也会望风而逃。”
陆逊说完这样的话语盯着纪灵。
“幸好我来了,这一切还有挽回的余地。”
陆逊这样的话语是为了让纪灵更为配合他的行动,因为他接下来采取了一系列的举动来挽救军心。
而采用的第一个举动就是打了纪灵的二十军棍。
在打完纪灵军棍之后,陆逊亲自前去看望了被纪灵“囚禁”的那些原刘备的手下,激动的拉住他们领头的人说道:“对不起,我来晚了。”
同时,陆逊还效仿董仲颖,在军中也大肆召开宴会,宴请大大小小的将领,甚至还派人送信,以大汉的名誉作为担保,邀请董仲颖到夏口来喝酒。
当收到这封信的时候,董仲颖问道:“陆逊这样的做法究竟是为了什么?”
董仲颖不明白,陆逊和他根本就不是一类人,绝对没有想着借着名义饮宴,为什么会给他写这样的文书,要知道,董仲颖收到文书的时候,可是想也没有想就拒绝了。
如果不是考虑到对面那个人陆逊,担忧在这其中有什么阴谋,董仲颖可是连将人召集起来讨论的心思都没有。
“这件事情容易看。”杨修说道,“陆逊此乃东施效颦之策,如果秦王您没有去赴宴,那么陆逊自然可以向天下人说,您怕了他,这样敌人的士气就会恢复。”
华雄听了杨修的话语说道:“我们是凉州人,这有什么可怕的,只要我们按时去赴宴就可以了。”
在场的人听完了华雄的话语都笑了起来,华雄有些不明所以。
看不下去的杨修说道:“如果陆逊在宴席上对秦王动手怎么办?”
华雄正色道:“那就杀死陆逊,然后杀出重围。”
在场的众人又笑了,其中还包括了张济、樊稠等凉州人。
华雄好奇的问道:“你们又有什么好笑的,我是凉州人,我从来不问敌人有多少,我只是想要知道敌人在哪里?敌人想要在宴席上围杀秦王,我们杀出去就可以了。”
虽然在很多人的眼中,华雄的话语可行性不强,但是张济和樊稠等人正色向华雄道了歉。
他们对华雄说道:“在很长一段时间之中,我们忘记了如何作为一个凉州人,我们成了过去我们所看不起的人,是你的话语点醒了我们。”
尽管华雄的话语非常符合一个凉州人,但是董仲颖却根本没有采纳他话语的打算,即使董仲颖愿意,但是他的手下也不愿意。
不过,这时候董仲颖知道自己不能否认华雄的说法,毕竟他自己是一个凉州人。
他转向刘备问道:“玄德,你久在江东,这件事情你怎么看?”
刘备都没有想过董仲颖会来问他,他早就当自己是一个吉祥物了。
刘备斟酌了一下回答道:“过去我听说过一句话‘行百里者半九十’,现在秦王您已经行了九十了。”
刘备说完就闭上了自己的嘴巴。
即使是董仲颖,也明白了刘备的意思,在这个时候必须要慎重。
这是一个董仲颖希望的答案,于是他说道:“好,就听玄德你的,我不去赴宴了。”
杨阜问道:“但是如果陆逊将这样的事情宣扬出去,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刘备却回答道:“为了不损害秦王的名声,而冒险赴宴,这样的行为是以大风险而获取小利,聪明的人是不会这样行动的。”
刘备不愧是好人,董仲颖对于刘备的回答非常的满意。
对于名声受损这样的事情,董仲颖一点也不在意,他明白自己的才华就只有那么一点。
不过看着手下人义愤填膺的样子,董仲颖觉得自己需要做些什么。
上辈子在互联网时代生活过的董仲颖虽然没有操纵过舆论,但是看过太多操纵舆论的例子,为了自己的名声,和部下的期盼,董仲颖下达了一系列的命令。
当听说董仲颖的这些命令之后,贾诩不由发出了感叹:“秦王非常人哉!对于人心的把握我不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