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此,王莽父子的脑袋在城门上“团聚”,而哀章的脑袋则成了宛城公厕的“镇厕之宝”。
诸事顺利的刘玄已经忘乎所以,好像已经是天下共主;绿林军的将领更是嚣张跋扈,俨然是无所不能,各个所向披靡,放眼天下,无一敌手。
刘玄哈哈大笑,随手把葡萄皮扔到地上:\"朕当是什么大事!区区刘望,也配称帝?朕随便派个人去,就能把他脑袋摘回来当球踢!\"
他环顾满朝文武,目光最终落在了大司徒刘赐身上。这位靠着给刘玄端夜壶起家的宠臣,此刻正倚着殿柱打瞌睡,嘴角还挂着亮晶晶的口水。要说刘赐有什么过人之处,大概就是在宛城赌坊里掷骰子从没输过,以及在街头斗殴时曾用板砖拍晕过卖炊饼的王婆子。
\"刘爱卿!\"刘玄突然提高嗓门,吓得刘赐一个激灵,额头\"咚\"地撞在柱子上。
\"臣...臣在!\"刘赐捂着脑门,手忙脚乱地爬回自己的席位。
\"朕封你为征汝大将军,即日率军讨伐刘望!\"
殿内顿时炸开了锅。以赵萌为首的谄媚之臣立即开启吹捧模式:\"陛下圣明!刘司徒文武双全,定能马到成功!\"更有甚者,一个叫李阿谀的侍郎当场赋诗:\"刘司徒威风震九州,此去必定取敌头...\"
就在这一片歌功颂德声中,忽然传来一声冷笑:\"臣以为不妥。\"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宗室子弟刘稷抱拳而立。这位曾在昆阳大战中立下战功的将军,此刻面色铁青:\"刘司徒从未领兵,恐怕...\"
\"恐怕什么?\"刘玄眯起眼睛,手里的葡萄捏得汁水四溅。
刘稷硬着头皮继续:\"恐怕难当大任。臣建议改派...\"
\"放肆!\"刘玄猛地拍案而起,\"你是说朕不会用人?\"他抓起案上的玉镇纸狠狠砸在地上,吓得几个文官差点尿裤子。
赵萌立即跳出来帮腔:\"刘将军此言差矣!刘司徒天纵英才,当年在宛城...\"他眼珠一转,\"在宛城主持春祭时,那祭坛搭得多气派!\"
\"就是就是!\"李阿谀连忙接茬,\"刘司徒掷骰子的手法出神入化,排兵布阵定然...\"
\"臣听说刘司徒三岁就能背诵《孙子兵法》!\"不知哪个马屁精在人群里喊了一嗓子。
刘赐自己都听傻了,摸着下巴嘀咕:\"有这事?我娘说我三岁还在尿炕...\"
刘稷还想争辩,却被群臣七嘴八舌地淹没:\"刘将军莫非嫉妒刘司徒受宠?你这是在质疑陛下识人之明!依我看该把刘稷发配去养马!\"
刘玄满意地看着这场面,慢悠悠地坐回龙椅:\"刘爱卿啊,你看这么多人都看好你...\"
此时的刘赐已经被夸得飘飘然,仿佛自己真是卫青再世。他挺起圆滚滚的肚皮,豪气干云地一拍胸脯:\"陛下放心!臣此去定把刘望的脑袋给您当夜壶!\"
刘稷绝望地闭上眼睛,心里暗骂:这他娘是要送多少人头给刘望当战功啊...
刘玄为了彰显\"大汉天威\",下令打造了一辆奢华到离谱的战车——车身镀金,车辕镶玉,车轮上还雕刻着栩栩如生的龙纹,连车轱辘转起来都能闪瞎人眼。更夸张的是,车顶上还插着一面巨大的锦旗,上面绣着\"征汝大将军刘\"六个大字,每个字都用金线绣成,阳光下熠熠生辉,隔三里地都能看见。
刘赐穿着特制的\"大将军铠甲\",这铠甲重达三十斤,镀金嵌银,胸前还镶着一块硕大的翡翠——据说是从王莽的龙椅上抠下来的。他站在战车上,威风凛凛,只可惜铠甲太重,压得他脖子都缩不进去,活像一只镀金的乌龟。
羽林军列队整齐,铠甲擦得锃亮,能当镜子照。每个士兵的盔缨都是新换的,红得刺眼,远看像一片燃烧的麦田。战马更是膘肥体壮,油光水滑,只可惜这些马平时养尊处优,跑两步就喘,有个别马甚至因为铠甲太重,直接跪地罢工,气得马夫直抽鞭子。
旌旗猎猎,鼓声震天。刘玄特意调来了三百面战鼓,让鼓手们轮番擂动,声浪震得宛城城墙上的砖都在抖。老百姓们挤在街道两旁,欢呼雀跃,小贩们趁机兜售\"征汝必胜\"的彩绸和\"刘大将军威武\"的木牌,生意火爆。
他亲自端着一杯\"御赐壮行酒\",这酒是用西域进贡的葡萄酿的,装在一个镶满宝石的金杯里。刘玄高举酒杯,朗声道:\"爱卿此去,必能马到成功!朕在宛城备好庆功宴,等你凯旋!\"
刘赐感动得热泪盈眶,双手接过金杯,一仰脖——结果喝得太急,酒水直接从鼻孔喷了出来,呛得他弯着腰咳嗽了半天,脸憋得通红。群臣见状,赶紧高呼:\"大将军豪气干云!连喝酒都如此霸气!\"
刘赐的部队铠甲闪亮,但中看不中用。
士兵们的铠甲擦得能照出人影,但锁扣锈得打不开,真打起来估计脱都脱不掉。
刘赐的护心镜是纯铜打造,沉得要命,他稍微一动就\"咣当\"一声砸在肚皮上,疼得龇牙咧嘴。
战马膘肥体壮,但跑不动,或者因为负重前行,或者养尊处优。
这些马平时在御马监吃最好的草料,养得油光水滑,但跑起来比驴还慢。
有匹马因为背上铠甲太重,直接尥蹶子把骑兵甩了下来,引得围观百姓哄堂大笑。
士兵精神抖擞,但动机不纯,不为功名利禄,谁会跟着窝囊废刘赐呢。
前排的精锐羽林军挺胸抬头,心里盘算着打完仗能领多少赏钱。
后排的杂牌军则偷偷往包袱里塞了不少宛城特产,准备路上倒卖赚点外快。
粮草辎重,奢华浪费,朝中老大支持就是好啊。
粮车上堆满了精米白面,还有几十坛御酒,美其名曰\"犒劳三军\"。
随军厨子带了全套炊具,连炖汤的砂锅都是官窑出的,生怕将士们吃得不够精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