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母后,那李讲真的这么说的?!”
长春宫,三皇子刚刚坐下,屁股还没捂热,便腾然从位置上站起,满脸惊喜。
“确切无疑,他就是这么说的,当着我的面。”
皇后点点头,沉声道,她也在思考这一次见面。
“太好了,母后料事如神,这个李讲果然让步了!”
三皇子激动万分,欣喜若狂,像是被从天而降的馅饼砸中,高兴得团团转。
这次见面,自然是他们早就策划好的行动。
因为,伴随着李讲的势头越来越凶猛,慢慢地,整个大唐已经没有几个人能够掣肘。
在这种情况下,是个人都能看出来,照这样下去,在与四皇子的争权之中,三皇子必败无疑。
所以,皇后才会想到,趁着自己临死之际,与李讲见上一面,将太子的名分直接敲定下来。
这在皇后看来,几乎是不可能失败的计划。
毕竟,从古至今,不知道有多少前车之鉴摆在面前。
历史早就用血淋淋的教训告诉世人,立贤不可取!
不遵从嫡长子继承制,结果只会弄得国家内乱不停,乌烟瘴气。
这是连洛阳学宫的学子都知道的道理,三皇子的拥趸也是因此而来。
李讲身为文人表率,学富五车,不可能不知道这一点。
所以,打从一开始,李讲就落入了下风,因为他站不住道理。
更别说,李讲还拥有一层“愿力佑福”的身份了。
“民心能够成就李讲的威望,但也同样会束缚他的行动。”
这是皇后的原话。
皇后虽然言语温婉,却有一双鹰隼般锐利的眼睛。
她早就看出,只要李讲还想要继续拥有这层便利,还想成为民众心里那指路明灯般的存在。
那就只能维护嫡长子继承制,捏着鼻子也必须承认三皇子是太子的最佳人选。
否则,无论是强行拥护四皇子,或者乐平公主,都会导致他在民众心中的形象动摇,蒙上一层灰,变得不那么光明伟岸。
这种变化,就仿佛从一个完美无瑕的圣人,变成了一个也拥有自己私心的凡人。
看似让李讲更加接地气了。
但是实际上,百姓心中更想要的引领者,始终是前者。
“赢了,我赢了!”
三皇子欢欣雀跃,眼睛发光,攥紧了拳头,血液沸腾,在那里阴翳的自语。
“李讲啊李讲,纵使是本宫前面的那些棋子都被你吃下,输了个精光又如何?”
“最后一局,最后一子,还不是本宫赢了?本宫是太子!这一点,哪怕将来你封圣称祖,也不得不承认!”
阴间,对于顶尖的修行者而言,始终是池塘大小的地。
到了圣人的修为,便会想尽办法摆脱。
这也是众圣自戕的由来。
三皇子眼睛放光,激动无比。
他知道,自己哪怕当上了唐帝,也会被李讲踩在头上。
可那又如何?
李讲身为紫微书院的圣子,迟早有一天会离开,不可能长留在此。
到了那个时候,自己还不是想干嘛就干嘛?
这也是三皇子始终坚信自己赢了的原因。
“母后,您怎么不开心,为何没有笑颜?我们的计划成功了,您该为孩儿庆祝啊!”
三皇子欢喜无比,至今心绪难平。
“我只是觉得,他答应的太早,松口的太快,有点不切实际……”皇后迟疑的说道。
“哈哈哈哈,我估计李讲早就有了心理准备了吧!”
三皇子不以为然,冷笑一声,“大不了,我们立刻将这消息放出去,生米煮成熟饭,我就不信他李讲还能出尔反尔!”
“也是,着手去办吧,等这件事情了了,我在九泉之下,也能瞑目了。”皇后幽叹一声。
“母后,休提此事,一定还有办法的!”三皇子立刻出言打断。
“李讲为人磊落,不见得会骗我,要想痊愈,恐怕真就只剩下封圣一条路。”
皇后起身,如同一位瞎子,双手虚探,摸索着前进,来到三皇子的身边。
她看着近在咫尺的孩子,眼神中流露出一丝眷恋,一丝不舍,忠告道。
“待我离世,过往你与李讲的那些恩怨就散了吧,留着挂念,对你不好。”
三皇子眼中闪过一抹恨意与不甘。
他知道皇后的意思是什么。
因为,以李讲如今的身份与地位,就算他心存不满,也注定无法报复了。
所以,与其留在心底憋着散不去,还不如彻底忘了,视作过往的云烟。
三皇子攥紧拳头,最终还是松开了那股气,道。
“儿臣明白。”
…………
消息从长春宫中放出,在有预谋,有准备的推动下,很快便传遍了整个洛阳。
现如今,人人都听说了李讲那句“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一时间,四方哗然。
靖王府。
啪嗒一声。
丰神如玉,一向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靖王手中的竹简掉在桌上。
“李讲真的同意了由三皇子成为太子?”
靖王不可思议地说道,“你确定,这不是楚麟擅作主张,打算颠倒黑白?”
“应该不是,且不说三皇子殿下敢不敢这般做。”
带话的心腹摇摇头,“光说消息传出去已经两个时辰,入夜了文王府还没动静,便基本可以确定消息为真。”
靖王眼中的惊疑之色始终不减,他重新将桌上的竹简捡起,随后开口。
“罢了,我知道了,你下去吧。”
…………
洛阳城,满城风雨。
一个下午的时间,世家之间传疯了。
人人皆知,李讲松口,与皇后见了一面后,同意了立三皇子为太子。
这个消息非常震撼,叫不少因为李讲的缘故,押宝四皇子的世家、大臣目瞪口呆。
一夜的功夫,求见的纸条如同雪花般涌向文王府。
不过,没有一封的结果是得到回应的。
次日,太阳东升。
千家万户早早的推开家门,一个个考生背着书箱,以忐忑紧张的心情踏上考场。
有的人很年轻,刚刚达到县试的年纪,稚嫩青涩的脸庞上,充满了对未知的憧憬与期盼。
而有的人已经很成熟,眼下带着细纹,目光沧桑,脚步沉重,迎着日光而行,壮志踌躇。
今日,是大唐有史以来,第一场科举开启的日子。
只待钟声一响,超过百万的考生便会奋笔疾书,在自己的试卷上留下人生的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