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脸色缓和下来。
想想也是,程俊虽然在说话上,叫人生气。
但是,有一点不可否认,那就是他在大是大非上,不会含糊。
像暗讽君王这种事,程俊绝对不会去做。
当然也是因为他不屑于做这种事。
毕竟,他身为御史,都是明着来。
李世民注视着他,问道:“此话怎讲?”
我夸你孝顺,你问我此话怎讲,合着你不信我在夸你是吗......程俊有些无语,这下不得不回他几句,沉吟两秒,说道:
“陛下您虽然嘴上不说,但是,群臣都看得出来,您其实很重视太上皇。”
“就拿当初接太上皇这件事来说,如果陛下没有接太上皇入京的心思,就算马周把嘴说烂了,陛下也无动于衷。”
“由此可见,陛下您孝。”
程俊一本正经说道:
“您孝顺,那也就意味着,不会看着太上皇住在京外的宫殿。”
“但是,如果接太上皇入太极宫的话,又有些不妥。”
“所以,臣当时就在想,陛下或许会给太上皇,建造一座新皇宫。”
“当时臣痴迷于给这个新皇宫起个好听的名字,就翻阅了很多书籍,最后,臣在很多名字当中,挑选了这个。”
程俊笑着道:“这就是大明宫三个字的由来。”
“......”
李世民盯视着他,总感觉他像是在编故事。
但是,他没有证据。
李世民哦了一声,说道:
“原来其中还有这个故事。”
“这大明宫三个字,嗯,甚好。”
“若是新皇宫真有建好的一天,新皇宫就叫‘大明宫’。”
李世民笑眯眯道:“回头朕让史官记一下,把你说的这个事,载入起居注内。”
“后人若是看了,也会知道大明宫的由来,是因为你程俊。”
程俊看着他,露出一个笑容,“那臣就却之不恭了。”
李世民话锋一转,询问道:
“不过,程爱卿,你觉得,这个新皇宫,能建出来吗?”
程俊想也不想道:“肯定可以。”
李世民饶有兴味道:“何以见得?”
程俊认真道:“因为这是一件能够让天下臣民感受到陛下孝心的一件事。”
“就算在贞观年没有建出来,我大唐的未来之君,也会前仆后继,子子孙孙,无穷尽也的去建造这座皇宫。”
李世民眼瞳一凝,“那不成愚公了吗?”
程俊笑道:“总之,陛下完全不用担心,臣可以肯定,这座皇宫,最后一定能够建好,‘大明宫’三个字,也一定会如陛下所愿,成为新皇宫的宫名。”
李世民闻言,不由打量着程俊,许久方才说道:
“程爱卿,朕有时候,就觉得,你这个人,仿佛有能窥探到未来的能力。”
程俊拱手道:“谢陛下赞誉!”
李世民正要询问他还能看到什么,就在此时,张阿难忽然快步走了过来。
“陛下,太子殿下来了。”
李世民怔然,“太子来做什么?”
张阿难神色严肃道:“太子殿下,给您带了一个人。”
李世民好奇道:“谁啊?”
程俊发现张阿难神神秘秘,竟然没有直说,也露出好奇之色。
张阿难支支吾吾,没有说出来。
李世民见状,开口说道:
“让太子和他带来的那个人进来吧。”
张阿难如释重负,立即说道:
“奴婢遵旨。”
程俊愈发好奇,李承乾这是带谁来了。
很快,身穿太子朝服的李承乾,领着一个身宽体胖的少年,走入殿内。
看到对方,程俊着实惊讶了一下,不由多看了一眼李承乾,太子竟然把他请回来了。
李世民此时也惊呆了。
“儿臣拜见父皇!”
李承乾对着龙榻御座上的李世民行了一礼。
跟在李承乾身后的那名身宽体胖少年,眼眶通红,双眼含泪,对着李世民行了一礼。
李世民此时坐直了身子,呆呆的看着那名身宽体胖少年。
对方声音,适时传入他的耳中:
“儿臣李泰,拜见父皇!”
李世民回过神,喃喃自语,“青雀......”
李泰红着眼睛道:“儿臣在。”
李世民确定不是幻觉,脸色沉了下来,“你不是在封地吗?怎么来京城了?”
他虽然心里很高兴,青雀能够回到京城。
但是一想到他回到京城,就意味着是抗了他的旨意,他便高兴不起来。
因为这也意味着,朝堂上的文武百官,会上来很多参李泰的奏本。
李泰低声道:“父皇,是太子派人叫儿臣来的。”
“太子说,父皇您要举行大典,儿臣便星夜启程,赶来长安。”
李世民皱着眉头道:“你什么时候从封地出发?”
李泰道:“半个月前。”
李世民盯着他道:“若是披星戴月,你至少来京城有十天了。”
李泰点了点头,“是,儿臣一直住在京城的客栈。”
李世民问道:“既然来了,为什么不入宫?”
李泰小声道:“儿臣担心,父皇会责备儿臣,所以没敢前来。”
“父皇降下过旨意,叫儿臣不得离开封地,更不得来长安。”
“儿臣此次前来,已经是忤逆父皇的旨意,安敢提前入宫面见父皇。”
李世民闻言,不由叹息了一声,“唉。”
随即,他转头望向李承乾,“承乾,他提前来了的事,你知道吗?”
李承乾咧嘴道:“儿臣知道。”
“老四也跟儿臣说了,他不愿意提前入宫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