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读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落座后,侍女们纷纷行动起来,添酒添茶。

厨房热乎的饭菜也开始陆陆续续端进来。

李复作为主人,率先举杯,笑道:“来,年前琐事繁多,难得清闲,我先敬二位相公一杯。”

房玄龄杜如晦举杯,三人对饮。

李复给李承乾和李泰两人准备的是果酒,便是果酒,也不让两人多饮,一会儿得给他们换成果汁。

这般年岁,喝什么酒,身体还没长好呢。

一杯饮尽,李复看了一眼李承乾,李承乾当即意会,亲自拿起酒壶,为房玄龄和杜如晦两人重新添上酒水。

“殿下,不可。”

“殿下这是折煞老夫啊。”

“两位相公,这第二杯,是孤要敬两位相公的,二位多年来为大唐社稷殚精竭虑,为阿耶朝堂分忧,孤由是感激。”李承乾端起酒杯。

“亦深受教诲。此杯,聊表敬意。”

房玄龄杜如晦两人面带笑意,先是拱手一礼,而后这才端起了酒杯。

“太子殿下言重了,为陛下分忧,为大唐社稷操劳,是为臣之本分。”

酒水饮尽,气氛更加融洽。

“两位也知道,我这身上,还挂着个太子少傅的头衔呢。”李复笑道:“今日,没有太子,就只有学生。”

李承乾也是点头应声。

“正是如此。”

李复放下手上酒杯,招呼着众人吃菜。

“尝尝柳娘新琢磨的这道炙羊肉,火候正好。这天气,吃点热乎的驱驱寒。”

厨房找了铁匠,打了一块铁板,下边是铜制的小炉,里头搁着一块炭火,铁板就架在这小炉上,菜端上来的时候,羊肉还在铁板上炙烤着,上头撒了香料,一端上桌,香味霎时间弥漫开来。

“说起来,日子过的也快,转眼间,孩子们就长这么大了,今年和高明去河南赈灾,奏报送到朝中,说的都是好事,但是这里头的艰辛,也就只有自己能品味了。”李复一边说着一边看向李承乾,眼神里也带着几分心疼。

年轻的太子已经能独当一面了。

甚至还不是坐在深宫之中,只是处置着外头递交上来的奏章。

说起山东河南水患的事情,房玄龄杜如晦也是深有同感。

他们虽然没有到灾区去,但是朝廷统筹,给地方上拨调物资,调集人员,都是经过中枢,他们俩,也着实忙活了好一阵子。

“殿下所言极是,虽然我等未曾到灾区,但是从各地调拨粮草,药材,物资等等,还要防范地方上的骚动,那段时间,当真是夙夜难寐啊。”房玄龄感慨着。

“朝中想做事的人多,可是事情真正要做到地方上去,这当中的阻力,也不小。”杜如晦说着。

两人似乎也是有意要说给李承乾听。

赈灾这种事情,并不是朝廷调集了物资,钱粮,这些东西就能够直接安稳的落在百姓手里的。

中间可还有些难办的事情,办的妥当了,到百姓手里的就多。

办的不妥了,恐怕层层下去,还不知道要损耗多少。

这当中的“损耗”朝廷还不好查。

不过好在如今朝堂清明,这些问题,不算大。

“所以说,治理地方,只是坐在长安看文书,终究是隔了一层,如同雾里看花,是远远不够的。”李承乾接过话头:“今年亲身到地方上去,更是看到了,懂得了,民生多艰,走这一趟,也是让孤成长良多。”

“殿下能学到这些,已经是万民之福了,储君能知民间疾苦,将来施政,方能心中有民,手中有度。”房玄龄抚须笑道。

大唐的太子储君,在他们这些相公们看来,也足够优秀了。

不得不说,泾阳王这个太子少傅,实在是称职的很。

至于教导四书五经,儒家经典,那能干这事儿的太多了。

可是像泾阳王一样,带着太子出宫,教导太子民生多艰,亲自去做事的,少之又少。

如果在泾阳县庄子上看到的是一片欣欣向荣,那去了灾区,看到的便是大唐的普罗大众在灾患面前的凄惨与无力。

至于普通人家,出了长安城,往别的地方看看就是了。

长安周围的百姓,还算是不错的。

毕竟关中土地肥沃,沃野千里,只要不是灾荒年,百姓日子都能过下去。

李复笑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缺一不可,读书人当如此。”

“不光是高明,我看青雀近来,心思也不全在书本上了。”

李复说着,转头看向一边安静聆听的李泰,语气带着鼓励。

“青雀,你之前不是经常跟我说,读那些农书,总觉得纸上得来终觉浅吗?”

“今日房相杜相都在,你若有什么想法,不妨说说,房相和杜相的儿子,可都在广州,帮着忙活占城稻的事情呢。”

“他们俩,身为父亲,我估计平日私底下也没少研究。”

李复的话,带着几分玩笑。

房玄龄和杜如晦两人也是相视一笑。

是啊,孩子在广州忙活着种稻子,他们当爹的,心里哪儿会放心的下。

私底下多研究研究,万一孩子用得上他们,也不至于两眼一抹黑。

当爹的岂能比做儿子的差了?

即便将来年纪大了,也不能!

李泰心领神会。

“房相杜相,小侄近日读书,愈发觉得,我大唐疆域辽阔,各地风物人情、土地物产差异巨大。”

李泰上去就是一个谦恭的态度,直接将自己的身份摆在了子侄辈。

反正我是小辈,说的对不对的,你们多担待。

“长安虽好,所见终究有限。”

“小侄听闻,淮南之地,水土丰美,尤宜稻作。而岭南试种之占城稻,若能成功引种至淮南,于国于民,皆是莫大福祉。”

李泰的声音依旧带着少年的清脆,但是言辞之间,却是条理清晰。

“小侄常想,遗爱兄与杜荷兄远在广州,为稻种之事呕心沥血,而我身为皇子,既食民脂民膏,岂能安坐于长安,只知读书享乐?”

“既然小侄的封地在扬州,所以,我想明年开春,就藩扬州,亲驻淮南。”

“一则体察地方民情,历练自身;二则,愿倾力协助地方官员,督导农桑。”

“太子大兄已经能够独当一面,我也只是比太子大兄小一岁而已,虽然年少,但是亦知此事关乎国计民生,所以定当兢兢业业。”

李泰说完,对着房玄龄和杜如晦两人拱手行礼。

房玄龄杜如晦两人相视一眼,心中了然。

这是想要请求他们二人,帮忙说服陛下,魏王就藩之事。

沉吟了片刻,房玄龄率先开口。

“魏王殿下有此志向,心系黎民,老臣听后,心中亦是感慨欣慰。”

“只是,殿下年方十三,扬州虽好,毕竟远离长安,陛下与皇后娘娘爱子心切,恐怕……”

他没有把话说完。

这件事,难度不低。

杜如晦也接着开口。

“魏王殿下,有些话,虽然不中听,但是臣也要如实的告诉殿下。”

“殿下想要就藩,想要在淮南一带督导农桑,此志可嘉。”

“但是,现实要面临太多太多的问题了,千头万绪,非农事一桩。”

“殿下以为,遗直和文建为何要去广州?他们两个,从小到大,就没有下地干过活儿,但是他们却去广州,协助种植占城稻,他们是真的去下地干活种稻子了吗?”

“刑名、赋税、漕运、教化,乃至与地方豪族、官吏的周旋,皆需耗费心力。”

“殿下年幼,虽有王府属官辅佐,但终究需殿下自身拿定主意。这其中之艰难,殿下可曾细想?绝非仅凭一腔热忱便可胜任。”

李复也是一边听一边点头。

与房玄龄杜如晦这样的人交谈,在谈话之中,他自己也能学到许多,能听到许多以往不曾想到的细节。

与达者交谈,获益良多。

这也是为什么,年前大家闲着没事儿的时候,李复也喜欢招待房玄龄杜如晦这些人。

活到老,学到老。

尤其是身处高位,若是不想着学习,不想着进步,怕是有一天连倒下都不知道是出了什么事。

虽然不参与朝堂,但是泾阳王府离着朝堂并不远,贴着边呢。

杜如晦的这一番话说出来,他也在看着李泰。

他想要看看李泰是否只是一时冲动。

想要真正的管理封地,不是那么容易的。

李泰倒也没有慌张。

这个问题,他都想了半年了。

能够遇到的困难,他也想过了。

因此在听到杜如晦的这一番话,他并没有感到意外。

在东宫陪着大兄看奏章的时候就知道,地方上的门道多着呢。

天高皇帝远,阳奉阴违、欺上瞒下之事屡见不鲜。

将来藩王就藩,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拿着藩王当吉祥物的,或是被盘踞地方的世家大族牵着鼻子走,都是极有可能发生的。

还有就是世家盘踞在地方上的势力。

说起世家,知道他们在长安城里,身居高位。

实际上,地方上才是真正的“战场”。

“杜相金玉良言,如雷贯耳,小侄受教。”

“杜相所言,句句切中要害。地方上的事务,确非仅凭一腔热忱便可驾驭。小侄深知,此去扬州,绝非仅仅‘督导农桑’那般简单。”

“可是不能因为事情难,就要怕,就不去做。”

李泰目光灼灼,眼神里带着自信。

“随着大兄和王叔在泾阳县庄子上,小侄也曾观摩工坊运作、田庄管理,在书院,亦曾向诸位先生请教经济民生之道。”

“至于直兄与文建兄在广州所为,他们的确是无须亲自下地插秧,他们所做之事,比亲自劳作更为关键。”

“清扫障碍,协调资源,确保政令畅通无阻,让专业的人去心无旁骛做专业的事。”

“将来到扬州就藩,我要做的,也是如此。”

“选贤任能,令其各司其职,明辨是非,善纳忠言。”

“与地方上周旋必定艰难,可是稻种的事情,两位相公是知道的,一旦做成了,大唐的粮仓,就有了更深厚的保障。”

“想要做大事,就不能怕,若因惧怕艰难便畏缩不前,终日困于长安之繁华,倒不如连封地都不要了,在长安城,建个大宅子,布置的极尽奢华,这一辈子享受过去,也就过去了。”

“有太子大兄在,他不会亏待我的。”

“可是人活这一辈子,总要做点什么,尤其是看过百姓的艰难,身在高位,那就是有责任的,若是看过之后,依旧无动于衷,得是多硬的心,才能做到熟视无睹?”

房玄龄和杜如晦听完李泰的话,眼中赞赏之色更浓。

房玄龄抚须沉吟道:“殿下能思虑至此,老臣……甚慰。”

杜如晦也缓缓点头,语气郑重了许多:“既然殿下决心已定,且已有通盘考量,老臣……愿在陛下面前,陈述利害。”

两人这番表态已经明朗,愿意支持李泰前往扬州就藩。

李复见状,心中大石落地,知道此事已成大半。他哈哈一笑,再次举杯:“好了好了,正事既已议定,便莫要再板着脸了。今日之言,出得此门,便暂且放下。来,为了大唐的未来,为了孩子们的志向,满饮此杯!”

“满饮!”

厅内的气氛,因着这场开诚布公的深谈,反而变得更加融洽热切。

不仅仅是李复松了一口气,李泰也是如此。

他要正经八百的为百姓做事,帮阿耶,帮大兄。

也为了自己不再继续在宫中,过那空虚没有意义的日子。

宴席直至午后,众人才尽兴而归。

送走客人后,李复独自站在廊下,天空零零散散飘起了雪花。

李复呼出一口气,白雾霎时消散。

“下雪了。”

嘴角露出一抹淡淡的笑意。

李泰要就藩的事,开了个好头,接下来,就要去说服李二凤两口子。

尤其是“护犊子”的李二凤。

若是没有房玄龄和杜如晦两人旁敲侧击帮忙,这事儿,不一定能成。

长孙皇后说也没用。

当初长孙皇后还说,不让自家兄长身居高位呢。

李二凤硬是让长孙无忌做了右仆射,结果没做几个月,因为考核官员的事儿,给撸了。

爱读书屋推荐阅读:穿越三国,落魄汉室的江东之路穿越大唐我家财万贯才不要当赘婿铁血丹心,明末的逆袭之旅迷川志我吕布要在三国插满红旗三国:最强谋士穿成假太监:后宫太乱,皇帝跪求我平乱前方高能重生废太子,修仙大能杀穿皇朝寒门书生,开局捡个便宜小娇妻骑马与砍杀从岛国开始拒嫁天王老公大秦:开局祖龙先祖寒门小娇妻中州风云之霁月星辰秦昊全集小说阅读免费红楼:开局加载嫪毐模板大秦帝婿:我穿越成了墨家巨子极品大地主大唐:谁让楚王上朝的世公子,以华夏人杰掌控异世战国:让你弱国苟活你却逆天改命金兵入侵,我成了大宋救世主重生司马懿,亲身隆中为汉出仕!富可敌国,你叫我姐扶弟魔?大唐小相公我在明末有支无敌军团医妃火辣辣铁十字继承三位皇嫂后,我无敌于天下超神大军阀超级修真弃少大人,得加钱家乡纪事之我所知道的铁道游击队落榜当天,娶了个郡主娇妻回家穿越大秦,以武止戈,横扫六合!三国之我是皇太子大明百官:暴君朱厚照战皇林天龙抗战:黄埔签到百天统领北洋军阀大唐小兕子:小囊君,我又给你带好东西啦精兵强将系统,百万虎贲镇大宋国破山河在颜值太高!人在古代成魅魔了!皇帝假死?不管了,我直接登基!大唐:寒门成侯爷,揭秘卷轴疑案亮剑:我有一间小卖部陛下,饶了貂蝉吧,你阳气太重了我执天下超次元战争游戏
爱读书屋搜藏榜:丹麦崛起1890日出海东大唐锦鲤小郎君谋士骗术大齐好男人田园空间:倾城嫡女玲珑五胡之血时代寒门出了个状元郎昌明民国响马乱皇兄,这个皇位我真不要大秦:治粟内史的狂想宏图大梁:我家殿下太低调别刺激孤,孤不傻了君临天下大秦:陛下快退位,不然公子反了开局土木堡,大明战神有点慌天启新篇粉丝建言重塑大明宫廷幽处孤芳难自赏从特种兵开始的军旅生涯江山争雄大明天仙谱大明:我洪武爷亲弟!忆昔大唐贞观世天幕通万代,这是未来华夏?我,朱允熥带大明走向日不落,老朱直呼赢麻宋朝玩主三国争霸,最强六边形战士三国:武将拉满谁能拦我一统全球穿回元末闹革命一起当兵的日子三国:我曹操,小乔请自重重生于红楼末年天骄狂尊我在大秦当榜一大哥大唐:开局迎娶李秀宁天幕视频,给古人亿点点现代震撼北宋:武大郎变成高富帅!重生之废材皇子缔造理想国度瑟瑟惊蝉永远的兵魂大秦神捕重生之这个崇祯有点萌秀才无双大唐太子爷我,怎么可能有很多娘子!幻之盛唐开局造反:女帝请自重庆熙风云录枭风寒门枭士
爱读书屋最新小说:三国:美女收集者财倾山海缔王志这饷,李自成拷得我崇祯拷不得?逆天改命:牛马玩穿越大唐炼妖师,开局融合三足金乌侯府杂役秒变大佬山河劫之青云志扶苏已死,秦匠当立穿越成太平军小头目的小工程师穿越世子贴贴冰山美人书虫眼中的历史工科大明笑谈资治通鉴之南北朝不灭战魂:五帝全球攻略帝王串串烧大唐:家父程咬金玉佩求生之路大明风华:吾乃永乐第四子大明,朱允炆我来了!哈哈,原来三国是这样的那天,洛阳来了个年轻人意外穿越大唐,李世民乐疯了穿回1940在县里打鬼子明末暴君:从流亡皇帝到碾碎天下撰鼎记打猎:我射箭百发百中,咔咔炫肉金瓶梅那些事这爹科举太废,只好我先成阁老三国:吕布在此,诸侯谁敢称雄大明金算盘三国:开局被吕玲绮捡回家翰土惊尘重生刘据之逆天改命明末之从我一打二开启智谋卓绝的天机星吴用大秦:开局天幕曝光秦二世而亡大宋茶事案大明日不落帝国:我能辨忠奸四合院:重生傻柱的正确打开方式拜师九叔降妖除魔儒心弈世双生龙影穿越到古代当农民?猎秦李恪:开局骂太子傻波一反手偷桃三国:兄长别闹,你怎么会是曹操穿成阿斗,开局弄丢出师表!读书人会点江湖手段怎么了?黄浦江的潮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