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谨属实也没有想到,西路军来到里海附近后,把天竺佬直接给干应激了。
得知明军将撒马尔罕、天竺河一带重新掌控后,整个天竺贵族圈都都乱了!
那些婆罗门和刹帝利坚定的认为,大明就是奔着他们来的!
也难怪他们会这么想,谁让他们之前在英国人的蛊惑下,频频在大明边疆搞事呢?
甚至一度对着大明喊出口号,要求大明将乌斯藏的巴嘞提、列城一带割让!
理由竟然是,这里是恒河和天竺河的发源地,是属于天竺的,必须交还给他们。
当时礼部收到天竺的这封国书时,时任礼部尚书的郭敏都懒得理他们,直接把使者赶出了京城,让他们连夜滚回天竺去。
这也是郭敏礼部为官以来,做的对外最硬的一个决定。
可见这群天竺佬,给他都恶心的够呛,在这方面的态度,居然和杨士奇保持了高度一致..
不得不说,自打天竺佬被赶出京城后,京城的空气似乎都为之一新。
至少护城河畔,少了许多不明来源的可疑物体。
当时大明将天竺使者赶出京城后,天竺方面的态度也很强硬。
他们虽然没敢直接杀了大明使臣,但也很不客气的把他们撵了出去,让他们赶紧滚蛋回国。
此举对于大明使臣来说,无异于一种解脱,身体和精神的双重解脱。
那使臣回京之时,感觉自己都快要死了。
朱棣温言抚慰几句后,就命太医院赶紧给这些使臣诊治。
结果人太医把完脉后第一句话问的就是:“你吃屎了?”
使臣:。。。
如今大明南路军早已突破撒马尔罕和天竺河西线,驻军于天竺河东部的阿德利城附近,瞬间引起天竺震动!
玩完了!大明来报仇了!
火站河一线英军撤离后,正在加德满都附近和柳升对峙的那支英军部队,也被同步要求撤离,协助天竺守卫北线,以应对明军进攻。
可慌了神的天竺高层,哪还顾得上管英国佬的死活?
在得知明军来了的时候,也不管他们的实际情况,立即下令召回全部军队守卫住满贵族的底里。
九十万的天竺军队,一听还有这好事?
不用和柳升部在加德满都继续作战的部队,二话不说丢下了英国佬撒丫子跑了....
回底里作不作战的再说,但至少那边是自己的家乡啊。
与其死在莫卧儿的地盘,他们宁愿死在家门口的恒河上游。
不得不说,这个时候的恒河上游还算干净,至少...算了,也干净不到哪去。
天竺佬的突然大撤退,打了英国人一个措手不及。
他们倒不是指望这些没有丝毫战斗力的废物保护自己,但是大量的火炮、装备都需要人帮忙运输啊。
虽然英国人不缺卡车来运输,但能指望天竺人修出什么像样的路来?
天竺人修路主打一个偷工减料,能省就省。
只要两条腿能凑合过去的地方,那就是路。
这下可苦了完全依靠机械运输的英军,一个个化身牛马,化作不能停歇的核动力驴,在丛林烂路间搬运着装备。
五万英军足足走了半个月,都没有走出丛林。
要不是身后柳升部没有得到追击的命令,怕是此时早就杀了上来。
倒不是柳升不想追,而是他心里清楚,这毕竟是五万大军,就算地形限制了坦克的能力,贸然开战,战损也会很高。
另一边,英国人越搬越想,越想越气。
我们明明是帮助你们天竺人才来的,明明是你们那该死的婆罗门人求着我们支援。
结果现在被明军一吓唬,丢下我们就跑了?
大怒之后的英军各级将领凑一块开了个小会,迅速达成一致,找了个借口装备搬运不便,直接朝着南部平原撤了。
你们不给我们搬装备,你们就自己玩去吧。
被明军打死都活该!
别看现在英军来的气势汹汹,甚至几乎将大半个欧洲统一,划入联众国的麾下。
但不说其他国家,就连英国本土慢慢都演化成了两派。
一方是以追随威尔斯的新贵族、以及希望发战争财的希伯来人为首,不断催动着战争。
而另一方则是早已完成资本积累,靠和大明贸易就能赚的盆满钵满的旧贵族,以及身处一线作战的平民为主,十分厌恶战争。
威尔斯不断宣扬的大明威胁论,在最初确实获得了不少蛊惑人心的效果。
英国平民一度确实认为,大明希望通过战争奴役他们。
毕竟,上帝之鞭的威名响彻欧洲。
虽然大明和曾经奴役他们的上帝之鞭蒙古人不是一回事,但大明都能把蒙古人给干掉,岂不是上帝之鞭的上帝之鞭?
那不是更可怕吗?
可渐渐的,随着战争把一个个家庭摧毁,经济倒退、民不聊生后,英国百姓也察觉出味道不对。
大明有没有威胁,会不会来打他们,他们不知道。
但他们心里清楚,再这样下去,英国可就要打没人了。
华夏历任统治者,每每发动战争之前,心里都有一本账,五户养一兵,甚至十户。
这是底线。
只有保证五户人家的税赋,能够养得起一名士兵的前提下,他们才会考虑开战。
否则,宁愿不打。
当然,大宋那样的不算。
可威尔斯没接受过这样的教育,他只知道当火力足够的猛时,就可以无视这些法则,完成他的野望。
现在的英国几乎家家都有被征兵的。年龄限制也一度从16-40岁,被放宽到14-45岁。
就连一些因为伤残退伍的老兵,都再次被强行征召到部队服役,担任新兵教官或后勤职务。
其他被威尔斯控制的国家也没好到哪去。
这也是这支身在天竺的英军部队,决定放弃援助天竺的原因之一。
毕竟,能被‘发配’到天竺战场的部队,在英国主力作战集团里,地位可想而知。
军中身份最高贵的,也不过是一个军指挥官,出身也是一个落魄的小贵族而已。
在决定脱离正面战场以后,全军自上而下那叫一个轻松,行军速度从日行30公里,摇身一变成了日行5里...
反正上面责问下来,就怪天竺佬跑了。
想让我们加快行军速度也行,除非你同意我们把重装备都扔了。
想想也不可能。
就在这样的极限拉扯、背后懈怠之下,在天竺军队堪堪赶回底里一线的时候,他们迅速做出第二个愚蠢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