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读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三线厂的人在山洞里上班?军事化管理?造高射枪和高射炮……”,父亲跟母亲交往时,也曾好奇的问过“三线厂”工作的情况。生活在七八十年代的人,对“三线”一词并不陌生,家里除了上山下乡,参军,能去“三线”工作,那时一件光荣的事。母亲的同村同学,也曾打听那个神秘的地方,母亲则守口如瓶。

安家母亲从上海回到保密单位后,先把安家送到崮乡娘家,则把安沪送进厂幼儿园,一个人又当爹又当妈继续过日子。安家觉得母亲真的很棒,像奥特曼。母亲1965年招工进厂,她没有进娘家附近的机修军工,当时那个厂子貌似招满职工,反而进了离家相对远一些的代号9426厂。

七十年代初,安家母亲是通过闺蜜介绍,认识的安家的父亲。当时安家父亲已经在部队。闺蜜嫁到了安家父亲那个村。父亲难得回崮乡探亲时,母亲的闺蜜正好遇到,碰巧,大爷也托母亲闺蜜给二弟找个媳妇儿。母亲闺蜜觉得父亲不仅形象好,又是解放军,根正苗红贫农出身。主动跟安家母亲联系,“找解放军,军工厂结婚政审好过关”。

安家父亲的部队,因为是警备区,守护首长安全。对军人家属要求比军工厂更严格。安家母亲家也是贫农,父亲是老党员、老支书。

“即使是结婚以后,父亲的单位每年都要到厂子来外调家属情况。”安家母亲提起往事,“没结婚前,路过你父亲家,家里似乎过得不太宽快。家里的房子也矮小,弟弟妹妹又多。”

母亲不是嫌贫爱富的人,在那个物质生活相对贫瘠的年代,在那年那月,父母的千里姻缘跨越山海一线牵。

“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三线军工”这个词,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不曾见诸国内媒体。绝大多数人,对“三线军工”也知之甚少。当时是国家的一项绝密军事工程,实行军代表制,有自己的医院、学校和食堂等,一直处在“神秘”的帷幕之中。

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响应国家号召,“三线军工”军转民,陆续从隐蔽的大山搬迁到开阔的城市。接踵而来的,便是九十年代初,部分“三线军工”人出现在下岗失业大军中。至此,“三线军工”逐渐揭开神秘的面纱。国家对那个特定时期的“三线军工”建设,在历史中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扬,这段往事终于尘埃落定。

六十年代,蒙山沂水之间,一下子聚集起几万来自全国各地的“三线人”,他(她)们从重庆、成都、上海、青岛、济南……,跟安家的母亲一样,怀着对祖国的热爱和奉献精神,到大山深处从事半军事化管理的特殊秘密任务。虽然比起今天的航天和火箭,核武器来,他们微不足道,但是,在特定历史时期,艰苦环境下,为前线运送所需要的武器设备,在那个年代,他们做到了。

就这样,安家父亲在上海部队,母亲则在“三线厂”,两人都有上进心。比翼齐飞、共同进步。安家父亲因为长得帅,穿军装的照片,还被母亲那个村的人当成了国民女婿,有的人拿到父亲的照片,挂到自己家里,比着这个标准找男朋友。这件事,在当时姥姥家那个村传为佳话。父亲得知此事,只是嘿嘿的一笑。

可怜的安家,因为父母两地分居,母亲一个人没法照顾她。她有时跟着父亲在部队,有时则回崮乡姥姥家,在姥姥家的生活,给了她贴近大自然,了解农村生活的机会。因为安家不愿意去幼儿园睡午觉,只有在姥姥家农村的广阔天地,她才觉得充满乐趣。母亲则一个人带着弟弟,在军工厂打拼。在那个如火如荼的年代,幸好有二姨和小姨帮助母亲照看弟弟,母亲还能评上车间里的“干活能手”和“优秀女工”。

有一个事情,母亲如今提起还后怕。她一个人带着学龄前儿童安家和弟弟去上海探亲,济南转车时,母亲让安家搂着弟弟坐在行李上。母亲则自己去窗口买票。现在想来,有些后怕,万一俩娃被人带走了。幸好那时还没有人贩子一说。母亲真是泼辣又能干,里里外外一把手。他们的家庭,像那个年代许许多多的家庭一样,过着平凡的日子。

当年参与建设代号9426厂的老前辈说,杏峪村在大山的深处,周围群山连绵,符合三线建设“靠山、隐蔽、分散”的方针。工厂有严格的保密制度,职工进厂的第一要务就是接受保密教育。安家记得母亲有一张跟工友一起合影,穿着工人阶级特有的背带裤,手里还拿着毛主席语录。由于保密措施太到位,造成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起初的邮政代号是“济南市第718号邮政信箱”(后改为“101信箱”),曾经有职工的亲属从四川赶到山东探亲,到了济南却无论如何打听不到718信箱的地址,那个年头又没有电话,只能空行千里悻悻返还。很多孩子记忆中,从未听父母提到军工生产的内容。

“上不传父母,下不传子女,父母们可以说是模范执行了保密纪律。”军工二代小鹰姐这样评价父辈们。

孩子们只知道厂里生产军品,从不知是何种军品,更不必说型号了;有人家里的洗脸盆,会用废弃的绿色弹壳焊制而成。孩子们对山洞充满好奇,却从未进过山洞。在安家仅有的记忆,似乎跟发小建芝姐姐找邻居马阿姨,马阿姨的车间就在山洞里,山洞里很多叔叔阿姨在忙碌着,回荡着机器哒哒和咔咔的声音。

安家从军工二代小鹰姐姐得到的厂志,揭开三线些许神秘的面纱,了解许多先前从未知晓的内幕。 比如:熟知的“山东前进配件厂”其实是第二厂名,第一厂名是:“五四式12.7毫米高射机枪厂”。最早代号 9426厂。这一些,是安家父辈们从没有提起过的。

9426厂初期的设计规模是年产12.7毫米高射机枪500挺,1966年实现“四个当年”,出厂五四式12.7毫米高枪17挺,全部验收合格。1975年达成最高产量802挺,1979年为军品收尾之年,生产600挺。历年总产量是5800多挺。1971年企业扩建,在原设计规模基础上,增加14.5毫米高枪1100挺的年产能力。14.5毫米高枪1971年开始试制,直到1977年才形成量产,当年生产50挺,1979年生产200余挺,为历年最高产量。历年总产量是400多挺。

“以上两个型号高射机枪的产量,似对于一个千人大厂来说,似乎太少了呀”,小鹰姐姐曾和她的父亲技术工程师王伯伯探讨这个问题。

“不能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待半个世纪之前,当年的情形是机械化程度低、工效低,很多工序都需要手工完成,即使是这个产量也需要经常搞大会战加班加点才能完成。”王伯伯认真的回答。

神秘的三线厂啊,承载了几代人的回忆。

安家父亲1983年转业,回到母亲的单位。他在融入这个大集体之前,特意带着安家和弟弟爬了家属院后面的大山,锻炼身体和意志力。父亲从警备部队转业到地方,他的部队建制高,工资比其他人高。但是,父亲从没有表现出优越,特别低调谦和。相反,母亲在厂子里出了名的泼辣,无人敢惹。因为她是建厂元老,干活又快又好,又是群众,敢说话。年轻人亲切的称呼她,王师傅。

父母在三线厂,踏踏实实、安安稳稳的过了十几年的日子,期间,三线军工也从生产军品转到生产民品自行车。山东金象自行车,就是大山里三线厂共同的作品。期间,父母把安家送到一百多里的重点中学读书,希望闺女将来能有点出息。

那时候,三线厂每当寒暑假开学,会专门派车到县城接送学生。那些一起在重点学校读书的同学们,羡慕三线厂的同学回家有专车坐。这也成为一些大学生,愿意分配到“三线厂”去的一个“梦想插曲”。

在那个年代,有人把“三线厂”比喻沂蒙山的“小青岛”,直属省军工局管理。在县城很少有楼房的时候,“三线厂”已经铺上了柏油马路,盖起几十栋的家属楼;还有自己的军工医院,学校和技校。“三线”也成为崮乡农村娃娃向往的上班地方。

现在想来,无论哪一代人,都无法左右历史车轮的转动,前辈们肩负光荣的使命,也承载了转型的阵痛。九十年代,刚参加工作的安家,不想到乡镇当老师,通过省直分配,到了离家近的“三线”子弟中学工作。重回生她养她的地方,自然有温暖和踏实。不巧的是,她分配的时候,正好是“三线厂”最低谷的时期,身边朋友提起“三线厂”,一脸的不屑。同事的妈妈在丝绸公司效益好,能有条件穿新款鞋子,她们言语中看不上“三线厂”,觉的效益不好,劝安家不用给母亲买,太贵了。也许,同事是怜悯之心,但是安家心里想,一定要让父母不再受形势下的煎熬。

那年那月,面对歧视,三线厂的父母们用事实表现了工人阶级的立场,什么叫坚韧,什么是工人阶级,什么是军工精神,他们不埋怨不抱怨。从头再来。有一群人,跟着安家要强和不服输的妈妈,一起去给外贸制作绣品,不等不靠,生生凭着自己的双手挣饭吃。最困难的时候,安家看到一位过去的叔叔去拉三轮车,当他看到安家时,眼里流出了泪水。

听母亲说,安家的二舅小时候主要负责在家里放猪,二舅自己决定去参军的。二舅的部队在徐州,姥姥和姥爷还去徐州部队探过亲,那是姥姥去离家最远的地方了。二舅从部队退伍后,也分配到安家母亲所在的军工厂。二舅妈(鲁西南叫妗子)还是安家母亲给做的媒。二舅当时有三个孩子,大儿子已成家,还有一儿一女上学。舅妈还没有工作,二舅为了生计,就去采购蔬菜,然后在早市摆摊。二舅是八级钳工,是有技术的老同志啊。再后来,有厂子能干的小伙子,牵头成立小型制造厂,聘请二舅当技师,二舅家的日子,才慢慢好转起来。

记得有一次,父亲请安家和母亲还有弟弟在蓝天商场旁边的饭馆吃饭,点了土豆丝和宫保鸡丁,那是,三线厂从大山里搬到沂蒙市,一家人第一次去饭馆吃饭。父亲很知足,那顿饭吃的很香。安家心里酸酸的,她知道,那是父亲从不多的工资里咬牙挤出的钱。

那是怎样的一段日子,不过最终靠着三线厂的韧劲挺了过来。从前那种军工厂桃花源的生活被钢筋水泥的现实所替代。三线人留恋老厂的时光,因为如果没有时代冲击,那里不愧是世外桃源。安家觉得,那里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是一个和谐生态大家园。那样的地方,前辈们付出了,他们也会有回报的,历史不会忘记他们曾经的付出。

多年以后,远在北京的安家,听母亲的退休工资已经劳动局发放,悬着的心才放下来。因为母亲那个单位,从大山搬出来后,一直处于徘徊不前状态,年富力强的分离到合资企业去了,留下的都是老职工,机器老化,生产能力跟不上,企业效益很不好。母亲虽然内退了,工资还在厂里发。在职职工都发不上工资,更别说已经内退了的母亲了。母亲从没有在安家年前抱怨过,母亲从来没有把苦难看的太重。因为她从农村出来的,她坚信,只要有一双手,能出力干活就能吃上饭。那时候的母亲正是五十岁左右。她坚定了跟着为之奉献一辈子的厂长在一起。

如今,曾经的三线厂经过涅盘,重新搭建起家园编辑部网络平台,那是一个精神上的家,给经历过创伤和措手不及的三线人生活情感的展示。

安家觉得,人是需要感恩的,三线人曾经辉煌过,也曾经历低谷。自强不息的精神一直在。三线人的后代也继承了父母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传统,有人觉得那是傻。安家觉得,工作多干些,不为别人,为了自己和家人心里踏实。军工二代经历过父辈冲击波折和彷徨,反而抗击打能力比父辈强了。

贾樟柯导演曾经拍摄过的《二十四城》,也是对那个年代企业文化社会转型的折射和思考。

爱读书屋推荐阅读:极品全能学生天命之人随身带着一亩地天赋御兽师陆先生偏要以婚相许神级大老板重生相师:名门第一继承人神器召唤人亿万继承者萌宝来袭女神老婆爱上我都市无敌,我有七个恶魔师傅邪气兵皇混花都从蓝星高中走出的宇宙至尊花都异能王癌症晚期离婚,岳母半夜敲门小福包在年代文里被宠翻了世界第一宠:财迷萌宝,超难哄一身神级被动,从转职开始无敌妖孽妙手小村医娱乐:开局和功夫巨星八角笼从游戏中提取技能,我发达了四合院:许大茂傻柱你们要老婆不生活中的一百个心理学效应妙医圣手叶皓轩我能看见气运!闪婚植物人赚疯了全民巨塔:你说你的幸运很低?非宠不可:傲娇医妻别反抗赶海:从幸运赶海夹开始暴富重生之全球首富辞职之后抛夫弃子求真爱,被白月光渣了你找我?我的贴身校花顾云初夜凌羽无敌升级王从包工头到一方高官从小警察开始的仕途路新说钮一篇血色浪漫之我是钟跃民我是一条小青龙,开局要求上户口嫂子,我不是真的傻子!校园青春之混的那些年对手秦云身份能升级,开局平行世界当皇帝九公主她又美又飒楚倾歌重生2008叛逆少年的逆袭之路最强人抗战:开局一个现代化集团军!豪门追妻:BOSS大人快放手!圣光并不会保佑你
爱读书屋搜藏榜:致命赛程:二十轮的博弈阿聪和阿呆精英仙妻:总裁老公宠上天我有一座随身农场重生肥妻:首长大人,强势宠!重生九零小俏媳穿成八零福运小萌包娱乐:重生05,开创顶流时代至尊小神医流年的小船恶龙枷锁清纯校花?当真有那么清纯吗?脱下马甲就是大佬我靠切切切当上太医令剧本恋综里爆红,影帝这热度她不想蹭啊深海有渔歌重生,开局胁迫高冷天后我只想在未来躺平,没想成为大佬练假成真,我真不是修仙者灵气复苏:我,杀敌就变强!全民打宝:幸运爆率疯狂飙!穿书之不可能喜欢男主全球性闹鬼事件神棍俏娘子:带着皇子去种田沈先生命有桃花UZI复出后,IG和RNG同时发来了合同穿成炮灰原配后把权臣娇养了终极一班之签到系统开挂无敌战力情意绵绵汐朝高武:我的影子能弑神我能真人下副本骑士传奇,我的眼中只有古朗基医品凤途我家后院的时空来客穿书之女二要逆袭凌宠我真的很想堕落啊带着系统征服世界吧!岁月逆流重返十八每天奖励一万亿,我的钱堆积如山神豪从开滴滴拒绝美女开始神武都市农门空间:我娇养了首辅大反派玩美房东暗帝:风华绝代之世子妃从恋综开始,成为华娱全民偶像神壕系统之娱乐无极限我负责吃奶直播间十亿网友杀疯了斗兽场之风起云涌
爱读书屋最新小说:高武:反方向的钟,高冷校花直呼不要吻她闺蜜,冰山妻人设崩了哭唧唧练武太难,系统给我加点!为了英雄老婆,成为邪恶大反派重生75,换亲后,我靠打猎养活全家开局北大荒:退婚后,我靠御兽封神!假少爷:出狱后,我的神医身份曝光了重生之逆天改命之路重生1985:15天赚了30万一天一异能,女帝羡慕哭了!被迫灵异的一生家里家外:开局小渔村赶海港片:逼大嫂拍船戏,我当男一号这个主播能处,没把粉丝当外人官路:从与女书记陷入绑架案崛起刘天仙的穿越老公神豪:开局拿下绝美妹妹开局被虐惨,逆袭亿万富豪灾变,靠制作灵魂手办开启神途胃癌晚期,不当舔狗后前女友悔不当初玄炁慢生活妙手生花:小神医邻家女帝归来,却疯狂表白倒追我重生断亲吸血鬼,打猎娇妻宠上天重生80:我在东北当兽倌三十而立,我觉醒了每日情报系统我在美利坚当倒爷,国内成首富了名媛夫人助我平步青云重生亿万身家,不谈恋爱干啥?我,娱乐圈实习生!观众是真粉啊蚀界低语:不可名状的天赋序列重生92:从纺织厂开始成为科技巨头全民御兽,我觉醒了金铲铲重生一睁眼,看见前女友一人,给异人界一点老年人震撼重生92之购买认购证开局锤爆妖魔头,国家请我当杀神韩娱:我在欧美男团出道职业捉妖,副业捉鬼,兼职算命三兄弟的江湖绝代钓鱼王悠闲生活,从作曲开始我不是小混混之三人行关于女王是只猫这件事洪兴:我靠鬼背模板单挑大嫂奶瓶狂飙:透视开局嘴炮打天下重回2000年白手起家!陆二狗的妖孽人生诡异复苏,我却变成娇弱萌妹开局被退婚,我成医圣你哭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