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神龙岛,数日后。
海风带着腥咸的气息吹拂着神龙岛的临时码头,此前激战的痕迹虽已大致清理,但空气中仍隐约弥漫着硝烟与血腥混合的味道。
破损的船只残骸被拖到远处滩涂,工匠和教众们正忙碌地进行修补。
周瑜、陆逊与毛文龙并肩而立,身后跟着朱然、陈近南、陈家洛以及神龙教的几位龙使。
众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停泊在深水区的那几艘大明战船上。
流线型的船体、高耸的桅杆。
以及侧舷那一排排黑洞洞的炮口,无不彰显着与清军水师战船截然不同的先进与威严。
毛文龙的眼中闪烁着难以抑制的热切与赞叹。
他纵横海上数十年,见过的战船不计其数。
但如此威武、精良的巨舰,还是第一次见到。
而按照周瑜的说法。
未来,神龙岛也将拥有这样的战船。
一想到自己拥有了这样的战船后,清军水师必将不堪一击的场景,他便觉心潮澎湃。
“周都督,陆都督。”
毛文龙的声音因激动而略显沙哑。
“大明水师之战舰,真乃海上蛟龙,神兵利器。”
“老夫……老夫实在是心痒难耐,不知二位可否为我讲解一番……”
周瑜闻言,朗声一笑,他自然明白毛文龙的心思。
“毛教主不必心急。”
周瑜袖袍一拂,语气从容。
“我军尚需在贵岛盘桓数日,协助清理航道,稳固防务。”
“这几日,教主若有闲暇,周某与伯言自当陪同。”
“届时我们自当请教主登舰一观,详解此中新式装备,如何?”
毛文龙闻言大喜过望,连忙拱手:
“如此甚好,有劳周都督、陆大人了。”
他原本还担心对方会以此为重大机密而推诿,没想到周瑜如此爽快,心中对大明朝廷的信任与好感又增几分。
是夜,毛文龙在总坛设下盛宴。
如今岛上虽物资紧缺,但仍尽力备好了海鲜珍馐与岛上自酿的烈酒,款待大明援军及天地会、红花会等义士首领。
酒过三巡,气氛愈发热烈,连日鏖战的紧张与援军到来的欣喜交织,众人推杯换盏,言笑晏晏。
然而,酒酣耳热之际,毛文龙却渐渐收敛了笑容,面色转为凝重。
他挥手屏退了左右侍立的普通教众,只留下周瑜、陆逊、陈近南、陈家洛等核心人物。
殿内的气氛随之变得有些微妙。
毛文龙举起酒杯,目光扫过周瑜和陆逊,沉声开口:
“周都督,陆大人,此番援手之恩,神龙教没齿难忘。”
“老夫无以为报,唯有一桩关乎清国国运的绝密,思虑再三,觉得应告知二位,或对大明有所裨益。”
周瑜和陆逊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一丝讶异。
周瑜放下酒杯,正色道:
“哦,关乎清国国运,愿闻其详。”
毛文龙深吸一口气,压低声音道:
“二位可知,清廷内部流传的《四十二章经》?”
“《四十二章经》?”
周瑜微微蹙眉,似在回忆。
陆逊也露出疑惑之色,显然对此并不知情。
见二人反应,毛文龙点了点头,明白了他们的不知情,随即解释道:
“表面上,《四十二章经》是一部佛经。”
“但据老夫多年探查得知,此经共分八册,分别由满洲八旗的旗主掌管。”
“经书本身无甚稀奇,但蹊跷之处在于,每册经书的封皮夹层之内,都藏有一块羊皮碎片。”
“羊皮碎片?”
陆逊敏锐地捕捉到了关键。
“不错!”
毛文龙眼中精光一闪。
“这八块碎片,据说拼合起来,便是一张完整的藏宝图。”
“不仅指向清国早年埋藏在关外鹿鼎山的一处巨大宝藏。”
“更关键的是,地图上还标注着……清国的龙脉所在!”
“龙脉?”
周瑜和陆逊闻言,脸色皆是一变。
这时,一旁的陈近南也肃然接口道:
“毛教主所言非虚。
我天地会亦曾多方查探,此事在清廷高层中并非空穴来风。”
陈家洛也点头道:
“红花会也曾得到过类似线报,只可惜一直未能确认经书具体下落,更无缘得见。”
周瑜和陆逊心中震动更甚。
连天地会、红花会这两个在反清事业上经营多年的组织都如此说,此事可信度极高。
他们瞬间意识到,这《四十二章经》绝非寻常宝物,其战略价值,甚至可能超过一场战役的胜负。
未等周瑜、陆逊从震惊中完全理清思绪。
毛文龙已站起身来,走到后方一处隐秘的机关前,操作片刻,取出了一个紫檀木盒。
他捧着木盒回到席前,郑重地打开。
只见里面赫然躺着两本略显古旧、以满汉两种文字书写着《四十二章经》字样的经书。
“周都督,陆大人,”
毛文龙将木盒推向二人。
“老夫机缘巧合,耗费无数心力,方得到这两册,一为正白旗所有,一为镶蓝旗所有。”
“老夫已仔细查验过,封皮夹层之内,确藏有绘制着山川纹路的羊皮碎片。”
几乎同时,陈近南也从怀中取出一本经书,双手奉上:
“周都督,陆大人,这是我天地会弟兄舍命得到的正红旗经书,今日便一并交予朝廷,望能助大明一臂之力。”
周瑜和陆逊看着眼前的三本《四十二章经》。
饶是他们心志坚韧,此刻也不由得一惊。
三本经书。这意味着八份碎片已得其三。
清国那隐秘的命脉,似乎已向大明掀开了一角。
想不到,不知不觉间。
大明的关外遗民已经做到了如此地步。
周瑜深吸一口气,稳定了一下心神,伸出双手,郑重地接过了毛文龙递来的木盒和陈近南呈上的经书。
“毛教主,陈总舵主,我们一定会将这个交给皇上的。”
周瑜的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严肃。
陆逊亦沉声道:
“不错。清国龙脉、巨额宝藏……此事若运用得当,或可从根本上动摇清廷根基。”
“二位深明大义,献此重宝,陆某代大明,先行谢过。”
殿内烛火摇曳,映照着众人凝重而又隐含兴奋的面容。
三本看似普通的经书静静地躺在紫檀木盒中,却仿佛有千钧之重,牵动着未来天下大势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