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枫一路走了过去,走到了光刻机跟前。
他满脸都是诧异的,围绕着整个光刻机绕了一大圈。
这个台光刻机的高度,已经超过了 4 米,单单占地面积就比,堪比一套房子了。
这是全世界最大的光刻机,也是最先进的,它的制成工艺达到了 14 纳米,花了超过 10 个亿的资金才买回来的。
凭借他自己实力,是不可能的买回来的,就算他是全球首富,基本是买不到的。
这半年时间以来,他在国内做出了那么多家互联网巨头,而华尔街的资本,非常想要投资。
所以,只能拿出核心资源来交换,而这个核心资源,就是买光刻机的权利。
华尔街资本,超过 20 家财团联手,才拿下了这么两台。
可想而知,他们的价值,有多么的昂贵了。
叶枫看着满眼震惊,而且又带着种种的不可思议。
这个光刻机的强大,他早已经了解过无数次了,但是亲眼见到,还是非常的震撼。
不说其他的,单单那个外壳,华夏就制造不出来,高科技技术蕴含了很多。
外壳对于光刻机,只是起一个保护性的作用,对于它的精度也好,或者是它制造的芯片的质量等等,都不是影响。
但是华夏国内的科技,就是制造不出来,或者说即便能模仿一下,只能模仿个六七成,达不到人家的防护效果。
光刻机的说明书,就已经超过了十本,每一本都有好几百页。
我的天呐,就这么一沓资料,比大学的专业课本,都要多出很多来。
但是在这里,只是一个说明书,只是指导你如何光刻机的,可以想到他的复杂程度。
叶枫随手拿起一本,简单看了一下,里面绘制了各种各样的图谱,基本都是英文的。
只有其中的一小部分,被翻翻译成了汉语。
可以想到,单是这个翻译工作,就是一个非常大的工作量,没有两个月的时间,根本就做不完。
里面绘制了各种图谱,各种操作流程,他拿起来想要看一眼,但是根本就看不懂。
更确切的说,每一个字都认识,但是组合到一块,他就不知道做什么用的。
可以想到,这个芯片产业,有多么的深奥了。
但是,他明白这个机器设备,是 14 纳米的,有很多的核心的供应商。
具体研发芯片他是不懂的,他只要负责搞定供应商就行了。
芯片产业园研发工程师,超过了 1000 个,都是负责芯片产业链上,技术的研发工作的。
而他们的负责人就是梁教授,这是叶枫从国外挖回来的。
具体的事细节,他管不了那么多,他也不太懂。
他只能是把大的战略方向,要什么人才,给你挖过来,要什么技术,给你买回来,要什么设备,想办法搞定。
不管花钱也好,不管是做资源交换也罢,或者是其他方式,总之都给你搞定。
你负责把芯片生产出来,我再去负责销售,就这么一个逻辑和模式。
但是其他的工作,看起来很难做,因为需要大量的资金。
其实,这些都是最好解决的,社会上的资金太多了,根本就不缺钱。
真正难做的,还是技术的突破。